

2014年12月10,澳大利亞攝影師Peter Lik的作品《Phantom》以650萬美元刷新世界最貴照片紀錄的消息出現在各大媒體的顯著位置,不過你可知道,這幅作品其實是一幅彩色轉黑白的作品,美國攝影網站PhotoShelter創始人兼董事長Allen Murabayashi也對此事表示了懷疑,從幾個方面來看,這很可能是一次營銷事件。
澳大利亞攝影師Peter Lik在美國羚羊峽谷拍攝的作品《Phantom》以650萬美元成交,這一消息一經曝出,便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在這之前,最貴照片記錄一直由Andreas Gursky的《Rhein II(萊茵河二號)》保持(430萬美元)。對普通大眾來說,兩者最大區別可能就是《Phantom》終於更容易「看懂」一些了,當然這裡沒有任何詆毀的意思,大家也只是好奇這樣一張作品,為什麼會賣的如此之貴?
Peter Lik的作品以風光題材為主,他在成名前,曾耗時5年拍攝美國50個州的不同風光,用盡1000卷膠片完成作品《美國精神》。後來陸續收到來自澳大利亞專業攝影協會(AIPP)和美國職業攝影師(PPA)的攝影大師獎,逐步奠定在專業攝影領域的地位。最近幾年,Peter Lik在國際影像拍賣圈出現的頻率極高,除這次以天價拍賣的《Phantom》之外,還有另外3幅作品也分別以240、110和100萬美元售出,在全球最貴照片前20名單中,Peter Lik一人就佔據4席。然而還有一種傳聞稱,多年來一些投資者以非常荒謬的價格購入Peter Lik作品,這些人並非對其作品感興趣,而是出於營銷目的。Peter Lik在美國和澳大利亞擁有13家畫廊,採用這種激進的營銷策略也恰恰是畫廊的標誌性風格。
藝術品價值當然沒辦法準確定義,但價格卻可以,特殊的定價策略能帶來價格以外的價值。不過單就《Phantom》而言,實在算不上是一張出色到可以用天價來購買的作品。而且更為有趣的是,《Phantom》其實是一張原名為《Ghost》的後期轉黑白作品。對於一張這樣的作品,居然能夠拍賣出如此誇張的價格,其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去深思和研究,對於還處於萌芽期的國內影像收藏市場來說,不論Peter Lik的此次行為是否真的是一件營銷事件,一件影像作品所真正具備的價值如何在市場中體現,或者說如何更好的體現,仍需要我們不斷的思考。
以下為Peter Lik的部分其他作品,您是否會花天價去購買這樣一幅作品呢?








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