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數學家張益唐的一段錄像聊起

作者:徽不啦嘰  於 2014-10-19 04: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隨筆|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美國之音, 普林斯頓, 數學家, 拍攝

  前兩天,看了一段由美國之音拍攝的,關於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的一段錄像,是從張益唐在普林斯頓的一場學術講座演義開來。張先生的故事很精彩,也很勵志,但就張先生的造詣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不懂數學,相信絕大多數人和我一樣,VOA的解說做了比喻,由大海撈針變成池塘里撈針,能夠想象出的是量級上的變化,但依然是雲里霧裡。好在這段在普林斯頓的講座的主持人,張壽武教授給出了一個很直接說法,比肩陳景潤。陳景潤,中國人都不陌生,徐遲的《歌德巴赫猜想》,讓全中國人都認識了陳景潤和他的1+2。當然,陳景潤並不僅僅是1+2,張壽武教授有進一步的說明,陳景潤還有2+1,2-1。其實不管是1+2,還是2-1,數學之外的人不知所云,但這並不妨礙陳景潤成為一桿標尺,有了對比,就有一個直觀的感受,也就對張益唐先生所達到的高度,有所理解

  「瘐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張益唐在這段錄像中念了這麼一段唐詩。把玩一下杜甫《詠懷古迹,其一》中的最後一句,還是有點味道的。暮年,杜甫借庾信的暮年喻自己的暮年,暮年兩人的詩賦,都是:牛的很自負!張益唐先生,六十不到,耳順花甲之年,按現在的觀念,其實張先生還很年輕,不能稱為暮年,但張先生的數學,就像庾信杜甫的詩賦一樣,「動江關」。說起張先生前些年的一些經歷,張壽武教授用了這麼個詞「精彩」,確實。按張先生自己的話說,本可以改行,對於學數學的人來說,電腦,金融,不再話下。張益唐先生說的實話,有多少學子,為了生存,轉行IT,就連一位去美國,研究中國二三十年的無政府主義的朋友,也成了IT男。但張先生是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執著而痴迷。對數學的情,深到人孤獨,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如今已是燈火闌珊。庾信終老北方,杜甫情系故園,張益唐有所喻?旁人不為得知。

    主持張益唐普林斯頓高級數學研究所講座,張壽武教授本身的早期數學之路,說起來也有點傳奇。老實巴交的農名父母,數學天賦被中學的數學老師發現,藉以數學書本,陪同大量數學演算,被中山大學化學系錄取,以色盲的緣由轉至數學系。成大器的者,無人不是百分之九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分,但就這百分之一決定著最終的高度。陳景潤是,張益唐是,張壽武也是。同時,他們也是幸運的,他們的興趣正好與他們的天分相吻合。將軍,士兵,老生常談,激人上進,有時未免也有些誤人子弟了。人都有自己的潛能,三百六十行,或沒時間,或沒有機會,或迫不得已,還是那句老話,退一步,海闊天空。打盹愣神,也未必不是一種花樣人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8: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