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對中醫和西醫預防疾病的粗淺認識

作者:西部老馬  於 2014-5-18 08: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健康生活|已有1評論

從西醫那裡學到的預防疾病的知識。
從小就受的教育是病從口入,要飯前便后洗手。這個習慣延續至今,是個預防疾病的好習慣。
上了小學就有這樣的口號: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於是有了體育課、早操和課間操。
70年代有了加碘鹽,預防大脖子病。
營養均衡理論:人生病是體內缺乏某種或某幾種東西,所以要吃各種食物,種類越多越好。食物種類單一就要添加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但現在已有西醫對維生素的作用提出質疑。
然後就是打疫苗,如牛痘、小兒麻痹、麻疹、水痘等。但是最近看到有關報道也是挺嚇人的,請看這裡:
http://www.bskk.com/thread-2751155-1-1.html

3年前開始自學中醫以後,才知道中醫也有一套疾病的預防知識,簡單的講就是元氣論和天人合一理論。講的多一點就是開刀傷元氣、人的一生所吃的飯是個定數、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吃神造的食物,不吃人造的食物、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冬不養藏春必病溫、秋凍春捂等等。
開刀傷元氣:中醫認為,人的元氣是個定數,就像天生自帶一罐煤氣,用的越多壽命越短。耗元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開刀,生病,調時差、調季差,熬夜,大量運動,冬泳,吃飯等等。一般猝死的人就是元氣耗盡的表現,比如開刀開死、長跑跑死、熬夜看歐洲足球賽看死等。
人的一生所吃的飯是個定數:假定一個人的元氣只是單靠吃飯來消耗,由於一罐煤氣煮的飯是有限的,所以,吃的越多,元氣耗的越多,壽命越短。因此中醫說的「吃飯7成飽,壽命就長,」就是從這裡來的。但如果吃的太少,連維持生命的基本能量都滿足不了,反而要靠消耗元氣來維持生命,那壽命很快也就終結了。所以千萬別靠節食來減肥。
不同的食物消耗的元氣是不同的:主食最少,蔬菜水果次之,肉類等動物蛋白最多。在同等食量的情況下,吃主食最長壽,食肉者壽命最短。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孩子的脾胃都沒有發育成熟,不能吃得太飽,否則容易積食,進而發燒;孩子是純陽之體,怕熱,穿衣不要象大人一樣,要穿的少一點,才不易得病。
冬不養藏春必病溫:中醫認為,在四季分明的地方,一年四季的氣是不同的,春季為升發之氣,夏季為生長之氣,秋季為收斂之氣,冬季為潛藏之氣。人的活動也要遵循這一特點,才會保持健康。冬天宜靜不宜動,大冬天的到處旅遊、冬泳,大量運動、桑拿浴等,春季就等著疾病來找上門吧。
秋凍春捂:秋季為收斂季節,穿的少一點,有利於毛孔閉合,使收斂更好。春天為升發之季,穿的多點有利於毛孔張開,使升發更快。
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一日之中有四氣。早晨為升發,中午為生長,傍晚為收斂,夜晚為養藏。熬夜是許多疾病的根源。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吃當地當季食物。出差到外地,吃了當地的食物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疾病;同理,不吃當地當季食物,那就是在家門口發生水土不服的病。這是另一種形式的病從口入。
吃神造的食物,不吃人造的食物:典型的人造食物有冰激凌,維生素、鈣片、轉基因食物、溫室蔬菜水果等。
生命在於運動還是在於靜止?人的一生也分四個階段,20歲以前為升發期,20歲至40歲為生長期,40歲至60歲為收斂期,60歲以後為潛藏期。40歲以前生命在於運動,40歲以後生命在於靜止。
以上是中醫預防疾病的基本概念。遵守這些理念,就會少生病。

總結:中西醫在預防疾病方面有交集的是病從口入和運動。營養均衡論與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衝突。疫苗是西醫特有,但麻煩也不斷。其他方面中醫已有認識,但西醫還無任何概念。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西部老馬 2014-5-25 01:34
空調病:
西醫的解釋是:某些病菌在特定的溫度濕度下生長壯大而產生的。
中醫的解釋是:夏天為生長之氣,毛孔張開,這時候進入空調房內,冷氣就會順著張開的毛孔進入體內;加上室內溫度較低,相當於從夏季一下子到了秋季,毛孔會閉合,從而影響生長。在多重不利因素(受寒、生長中斷和調季差)的作用下,生病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21: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