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國漢族博士后:仙道華夏上古文明滅亡於蜥蜴人陰謀真相2 作者:浩然之氣 分類:[鬼 ...

作者:一心為明  於 2013-5-19 21:5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三)老子斥責孔子

  老子本名老陽子,學稱子陽或陽子,爵稱伯陽和成簡公,字來,字稱來子或老萊子,老聃則是聃季族人繼職周王朝司空和聃國君主的官稱(至今開封還有"老丘"遺址)。"李耳"是漢武帝"獨尊儒術"時對老子族祖"聃季"二字各去一半的貶義反稱,以其"絕其道"。"李耳"的稱謂,沒有先漢史料依據。

  下面我們仔細看一看莊子中的幾段記述。老子,華夏文明最純粹的代表者;孔子,蜥蜴人陰謀家。

  (盡量看原文,我覺得那個現代翻譯有些地方不太恰當)

  在周朝洛邑王城
  公元前5 2 1 年單旗"親下以謀上"對周景王"無射"變法發難以後,晉國派人到王城支持政變、進行假調解。此時,孔子要把他的魯國君《十二經》拿入王室經典存檔,籍此擴大影響力,被老子拒絕。

  1.《莊子·天道》


  孔子西藏書於周室,子路謀。曰:「由聞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試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見老聃,而老聃不許。於是繙(音凡,演繹)《十二經》以說。
  老聃中其說。曰:「大謾!願聞其要。」
  孔子曰:「要在仁義。」
  老聃曰:「請問:』仁義』人之性邪?」
  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則不成,不義則不生。仁義,真人之性也,又將奚為矣?"
  老聃曰:"請問:何為仁義?」
  孔子曰;「中心物愷,兼愛無私。此,仁義之情也。」
  老聃曰:「意幾乎後言.夫兼愛不亦迂乎!無私,焉乃私也。夫子欲使天下無,失其牧乎?則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晨固有列矣,禽獸固有群矣,樹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趨。已至矣,又何偈偈(音義通竭)乎揭仁義,若擊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亂人之性也!」

  譯 文

  孔子要西行把自己著作存入王室經典中,子路出主意。 子路說:「聽說征藏史中有老聃,被免職后歸居此地。先生想藏書不妨找他。」

  孔子說:「好吧。」 孔子去洛邑王城見到了老聃君,但老君不同意。於是,孔子便說魯國《十二經》給老子聽。老君打斷了孔子的論述。

  老君說:"太繁瑣!想聽要點。"

  孔子說;"要點在仁義。"

  老君說:"請問:你說的仁義是人的本性嗎?

  孔子說:"是。君子不仁則不成,不義則不生,仁義是真正的人性, 難道還有別的說法嗎?"

  老君說:"何為仁義?"

  孔子說:"中心物愷,兼愛無私。仁義之情也。"

  老君說:"這意見幾乎是結論。夫兼愛不亦迂乎,你的這個兼愛太迂腐了!無私,焉乃私也,所說沒有私心的話,本身就是一種私。你想要使天下大亂解體,失去導向嗎?科學天地的日月原來就在那裡明亮,天上的星星原來就在那裡排列,鳥獸原來就在那裡群居,樹木原來就在那裡聳立。你應該放德而行、循道而趨。這樣做了,又何必費力高舉仁義旗幟,像擊鼓號召進取而又要求助於死人的原則呀!想想你的主張,實在亂了人的本性啊!"

  但是,孔子根本不聽老子的,繼續它的罪惡行徑。

  在楚國曲仁里

  公元前5 1 6 年堅持景王變法的王子朝政權,在晉國出兵后老子被迫隨王子朝政權離周去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安家工作。他至少在楚國居住八年,直至公元前5 0 5 年王子朝在楚國被暗殺后返周。此時,孔子懷著特殊目的去楚,被老子的弟子發現。

  2.《莊子·外物 》

  老萊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於彼,修上而趨下,末僂(音樓·弓身)而後,耳視若營四海,不知誰之子。"老萊子曰:"是丘也,召而來。"仲尼至。曰:"丘!去汝躬矜 與汝容知,斯為君子矣。"仲尼揖而退,蹙(音促·不安)然改容而問。曰:"業可得進乎?"老萊子曰:"夫,不忍一世之傷而傲萬世之患抑固窶(音懼·久貧)。邪亡,其略弗及;邪惠,以歡為,傲終身之丑。中民之行易進焉,耳,相引以名、相結以隱。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閉其所譽。反無,非傷也;動無,非邪也。聖人躊躇以興事,以每成功。奈何哉?其載焉!終,矜爾!"

  譯 文

  老萊子(既老子)的弟子出門打柴遇見了孔子,返回,把經過告訴老萊子。弟子說:"在那邊有個人,謀上而親下,駝背卑躬而謙讓,耳目如主管天下,不知道他是誰家的弟子。"

  老萊子說:"是孔丘,叫他進來。"

  孔子來了。

  老萊子說:" 孔丘,去掉你自為賢能、給你一個容知胸懷,這才能成為正人君子呀。"孔子作揖而退後,局促不安。改換話題而問。

  ……

在南之沛甫田的對話

  公元前5 0 5 年周王子朝在楚國被暗殺以後,周景王"宣布哲人令德"最後失敗。聃季族因此失去了王室的權益,撰寫令德的老聃只有歸居黃河南之沛澤--彭地甫田(今河南中牟縣)。

  3.《莊子·天運》

  孔子見老聃而語仁義。老聃曰:"夫:播糠迷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咂膚,則通昔,不寐矣。夫』仁義』慘然,乃憤吾心,亂莫大焉!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朴!吾子亦放風而動,總德而立矣,又奚傑傑然,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為辯,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泉涸魚相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譯 文

  孔子見到老君后談論仁義問題。

  老君說:"你呀,播糠迷眼觀察世界,上下左右都變了位置;蚊蟲咬膚體味通宵,無法入睡。你主張仁義的後果太慘了,使我憤怒己極,造成社會的禍亂太大了!你要使社會沒有傳統、失去純樸!你應該主張開放社會風氣而運作,總攬社會原則而立論呀!這樣做又可必象豪傑樣,即想新建鼓動原則而同時又去求助死人原則?你心不正!那天鵝不用天天洗澡自然就白、烏鴨不用天天塗染自然就黑,黑和白的本質沒理由辯論,名氣聲譽的觀察也沒理由去誇大。干泉中的魚吐著涎沫的樣子,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四)孔子巨大陰謀開始實施,焚書、刪書、篡改……

  這之後,孔子不僅不聽老子的,反而更專橫霸道,甚至在策劃利用政治力量毀滅華夏上古文明。它知道,它推廣「仁義」的最大障礙是崇尚逍遙自然的華夏上古文明。

  孔子是「單氏取周」者中能與周圖書史料最容易接觸的人,王子朝被暗殺后,宣告了周景王「鑄無射(宣布哲人之令德)」的失敗。因此,「征藏史」老子只能帶著周朝圖書史料返周,把它交給當今的周敬王——王子丐,而自己則西出函谷關。但,王子丐是個傀儡,他早被單氏等屠殺王室兄弟嚇破了膽,他在「請城成周」文說:「天降禍於周,俾我兄弟並有亂心,以為伯父憂……伯父有容施,先王庸之。」他哪理還敢收藏「有亂心」的史料呀!他既然想當「昔成王合諸侯城成周」被周公扶佐的成王,那麼由他賜命周公氏襲領地——魯國全權處理這些圖書史料以此換取「合諸侯城成周」也是意料中的事!

  周朝皇家的這些圖書典籍就落在了孔子手裡,一場巨大的浩劫開始了。

  孔子刪詩書,做禮樂,「刪書贊易」、新成《左傳》《國語》等。而魯國將此重任交給在「單氏取周」中功跡顯赫的孔子處理,也事在必然。孔子的後代漢孔安國,從「孔壁」中發現了古書也可證明此為史實。據漢《緯書》說孔子將3240篇古籍「約」掉了3120 篇,僅剩120篇!使後人對前史望塵莫及,因此成了斷代史。另據「[鳳舞九天,龍韁行天下]論題: 孔夫子燒書燒出功來了嗎? 孔夫子——「刪書斷自唐、虞,則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燒之。《詩》3000篇,存 311篇,則2689篇,孔子亦得而燒之矣。」——「而存者為經,身尊道隆為天下後世法。」——大宗師心存2689個結,2500年以前的中國歷史成了斷代史,圖書被全部燒掉了!!!

  大家一定要記住,是魯國這個諸侯國,和孔子這個邪靈,毀滅了我華夏上古文化典籍。

  嗚呼哀哉!!!!!!!!!!!!

  周朝丟失的圖書史料只能受老子和孔子兩個人的行為左右,我們只能寄希望於老子當年保存下了那些圖書,有朝一日能重現人間。在楚國避難的王子朝要忙於復政及維持軍隊生存,說他用寶器與周邊各國換生活用品是可能的,但說他在暴死前還有心思藏書,則不大可能(但也不能排除他或他下屬藏匿手頭的重要文獻)。戰國時「百家爭鳴」所依據的是各諸侯國的抄件,不可能是原件,被韓非子稱為《周書》的《老子》之各種版本就是各國抄書件的明證。

  因此,對周朝丟失的圖書史料蹤跡可作如下結論:

  一、孔子燒毀了大部分(沒有抄件的就永遠消失了),但仍有部分圖書史料被埋藏在孔子的舊宅範圍中(牆壁、地下或周邊地區)。

  二、老子在楚國對孔子說:「夫,不忍一世之傷而傲萬世之患抑固窶。」說明老子把復興華夏的希望寄託於遙遠未來,老子肯定要有遠見地藏書在他行程的某地。包括:A、洛陽地下或周邊地區;B、任「征藏史」隨王子朝去楚的居地;C、由楚返周的沿途地區;D、「南之沛」——中牟縣一帶;D、去函谷關的沿途。

  三、周時各諸侯國都有自己的國家「圖書館」,都保存著相當部分的周朝史料,被埋藏和流失在民間的史料很多,應該說絕大部分都是真的,不過古代各國文字相異,且都是抄書或刻印,不準確性難免。因此,重新審視被定為「偽書」……十分必要。在各諸侯國所在地也可發掘部分史料。

  後來又出現了秦始皇,焚天下書,六國書,其目的與孔子是一樣的。

  就是要斬斷華夏文明血脈,為推行仁義,把蜥蜴人文化嵌植進入華夏做準備。

  自此,華夏兒女,就一步一步陷入蜥蜴人的仁義中。

  孔子也做了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的報喪鳥!當年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允許孔子的弟子去講學,傳授孔子之道,唯獨秦國不允許孔夫子的弟子進去的,可那些相信過孔夫子的國家都滅亡了!

  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在蜥蜴人的指導下,秦始皇在這裡跟孔子是一塊演出了一場戲,具體這場戲是怎麼演的,且聽下回分解。
希特勒真的殺了600萬猶太人嗎?沒有,但是猶太人借這種悲情宣傳在世人的同情下復國了,並統治了世界。

  秦始皇真的坑儒了嗎?沒有,但是儒教借這種悲情宣傳嵌植進入華夏並佔據了統治地位,之後,儒教就罷黜百家開始了長達2000多年的對華夏上古文明的瘋狂絞殺。

  孔子與猶太人竟然用出如此如出一轍的陰謀方式!剛看到個新聞說孔子的76代孫女跟猶太男人結婚了,婚禮還是用猶太教的儀式。沒什麼好奇怪的。

  我必須告訴大家,孔子與猶太人是同宗同族,同是蜥蜴人。魚找魚蝦找蝦烏龜找王八,不要太驚異孔子孫女跟猶太人結婚,都是蜥蜴人嘛。

  蜥蜴人其實很早就進入了中國,遠遠早於宋代猶太人往中國的移民高峰。

  當年為了把蜥蜴人的邪惡理論嵌植進入華夏文明,孔子跟秦始皇一文一武唱了個雙簧戲。

  我們這一門派講出這樣的事情,都是冒著巨大的風險,但是我一定要講出來,因為要恢復真正的華夏文明,就要把這些東西全部清除。
  所謂的焚書坑儒,史記中坑儒的故事,只有史記中有,同時期的淮南子等書中都沒有,這麼一件大事,怎麼只有史記一個孤證呢?
  史記里的記載,坑儒的是因為方士騙了秦始皇,那麼應該坑方士才對,秦始皇怎麼坑起儒生來了呢?這麼大的漏洞,卻沒有誰給出交代。

  其實,這完全就是一個儒教編造出的一個悲情故事。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坑儒的記事,很像是一段起伏跌宕的故事,事情起於秦始皇求仙求葯的個人的喜好,變化於方士們的不滿脫逃,突變於秦始皇的一怒之間,進而牽連到公子扶蘇的命運。這段記事,作為傳聞故事來閱讀,作為野語村言來賞析,固然是不錯的文學作品,作為歷史記事來看,卻是相當不靠譜,到處都是欲蓋彌彰的漏洞。《史記》關於秦始皇的記載,有太多的缺漏、錯誤和不實,《史記?秦始皇本紀》須要重新編撰,有關秦始皇的歷史,須要推倒重來。

  其實《史記》完全就是蜥蜴人儒教給華夏兒女洗腦用的。待會我給大家詳細分析一下「坑儒」的騙局,鐵證如山啊。
  當年周朝皇家的圖書典籍落在了孔子手裡后,一場巨大的浩劫開始了。

  蜥蜴人孔子大規模的燒書,刪詩書,做禮樂,「刪書贊易」、新成《左傳》《國語》等。而魯國將此重任交給在「單氏取周」中功跡顯赫的孔子處理,也事在必然。孔子的後代漢孔安國,從「孔壁」中發現了古書也可證明此為史實。據漢《緯書》說孔子將3240篇古籍「約」掉了3120 篇,僅剩120篇!使後人對前史望塵莫及,因此成了斷代史。另據「[鳳舞九天,龍韁行天下]論題:孔夫子燒書燒出功來了嗎? 孔夫子——「刪書斷自唐、虞,則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燒之。《詩》3000篇,存 311篇,則2689篇,孔子亦得而燒之矣。」——「而存者為經,身尊道隆為天下後世法。」——大宗師心存2689個結,2500年以前的中國歷史成了斷代史,圖書被全部燒掉了!!!

  大家一定要記住,是魯國這個諸侯國,和孔子這個邪靈,毀滅了我華夏上古文化典籍。

  嗚呼哀哉!!!!!!!!!!!!

  我們好好來看一下,秦始皇和孔子到底是怎樣唱雙簧絞殺華夏上古文明的。

  儒教是華夏文明的大剋星,罷黜百家其實早就開始了,秦朝「焚書」不燒孔子儒書。

  這個也待會講。
  尊孔尊孔 亡國滅種!
  孔教不滅,無以復華夏!
  孔子是我們整個華夏文明的敵人。


  整個華夏上古史,被孔子燒了,我們整個民族的記憶,被孔子毀了,被孔子割斷了。然後,孔子集團設計巨大的陰謀,嵌植進入華夏體系,讓我們遵從它的那一套,讓我們尊它為萬世師表,認它的那一套當老祖宗……

  儒生就是蠕蟲,遍地成群的蠕蟲,禍亂中華,都是蜥蜴人在背後控制著,有的直接就是蜥蜴人。
  大家害怕蟲子,害怕蛇都是有原因的。

  這個孔子到底長的怎麼樣呢?雖然預有準備,我還是被噁心住了。

  孔子眼白多眼黑少,沒有鼻樑,鼻孔超前外翻,豬一樣,鼻毛都在外邊,嘴唇包不住牙齒,豁牙滿嘴,耳朵沒有耳郭招風耳,銅鈴眼,頭頂凹陷像塌方,滿頭生疙瘩,上身長下身短,脖子後邊大肉瘤,伸頸駝背,耳貼後腦……宋代史書《路史》說孔子頭上七竅豁露,「眼露白,耳露輪,口露齒,鼻露孔」,所以又稱為「七露」。這樣的相貌自然被視為醜陋,所以「七露」又被稱為「七陋」。《孔叢子-居衛》孔子「生無鬚眉」,連眉毛都沒有。這怪物根本不是人!其妻離去,它不怪它自己丑陋,卻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按照相術來講,這種眼白多眼黑少又鼻孔外翻的人,生性極淫邪,極殘毒陰狠,心腸極狠毒,虛偽狡詐殘忍之極,是心術最惡毒之人。它參與了刺殺周天子王子朝的密謀,設計了逼老子西出函谷關的毒計,燒了華夏上古典籍……

  我華夏兩千多年以降,竟拜孔子這種東西為萬世師表,不吃錯了葯,不被迷了魂,怎麼會幹出這種事情?

  自從孔子逼走了老子,崇尚自然大道自由逍遙的華夏文明圈就被蜥蜴人的奴才歪理仁義禮智信的殭屍教條一步步蠶食鯨吞。

高興

感動

同情
1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2 21: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