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環保「有所作為」必須從問責開始 [2013/01]
環保「有所作為」應當從問責開始
1月29日,北京再次被霧霾籠罩,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的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平台顯示,全市除個別站點是「重度污染」外,大部分地區都達到了「嚴重污染」,四處都是不堪忍受埋怨不已的人群。
又是一個令中國整個東部民眾無法忍受又必須承受的時刻,整個國家的環境保護系統、幾百工作人員面對來了才去,剛去又來而且更加濃密的「霧霾」,除了盼老天爺颳風外,無計可施,幾近癱瘓。「要環保部門何用」,這大概是這個月以來,民眾共識最高的一句牢騷。有人調侃說,媒體上說的「十八大的東風」呢?此時是多麼盼它能「浩蕩」一下啊!
中共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面對「霧霾」鎖國,曾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積累問題是個長期過程,解決問題也需要一個長期過程,但是我們必須有所作為!」
一些網友認為,考慮到李克強作為尚未上任的下一屆總理的身份,他的這番講話其實已經相當客氣了。這段話至少有兩層意思:「積累問題是個長期過程」,這個過去包括以往的所有歲月,尤其包括近十多年來的積累;「必須有所作為」,說明至少近些年來,作為是相當不夠的。在他看來,只要過去「有所作為」,也不至於陷入今天這種田地。這句話也隱含著提醒中央有關部門,不能以「解決問題需要一個長期過程」為借口而無所作為。
那麼,如何「有所作為」呢?關鍵在於問責。
很多人認為,中國抓環保抓得晚,查一下百度就知道,中國的環境保護其實抓得還算早,早在1972就開始了。1973年成立了國家級機構,當時叫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環辦)。1982年成立環境保護局。1998年升格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正部級)。2008年,成立環保部。由一個辦公室直到成為一個部,也反映出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但部門規格越來越高,污染水平也越來越高。關鍵在於,只升規格,不理順機制。
比如,水環境,不發生問題則可,一發生問題,環保部門就有說法,說什麼「九龍治水」,把責任全推到水利等部門;空氣污染也是,有問題,是地方不聽話造成的,蘭天多了,則是環保部綜合治理的功勞。2008年奧運,北京的天氣在北京市環保部門的努力作為下,表現的還可以,但擺功勞的時候,環保部則在第一位。這是典型的部門利益思維:遇過則推,遇功則搶。
歷史也說明,問責還是有效果的。當年一場地方化工廠爆炸,引發對中央部門部級行政首腦的問責,頓時震動全國環保系統,可謂開風氣之先。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甫一發生,既引致俄羅斯強烈關注,震動國際社會,溫家寶總理敢於大膽問責,時任國家環保總局局長的解振華即引咎辭職,結果嚇醒環保諸公,於是一干人等怕總理生氣,一個勁地颳風撈表現,雖然風暴方式的應景作用明顯,而生命力不夠持久,但在溫總理殺威棒的震動下,一時間環保系統從上到下「無所作為」的風氣的確得到動搖。
這就是問責帶來的好處。但隨著環保部的成立,權力大了,官架子也就大了,這幫人應付完溫總理和社會,從上到下對於到手的權力又陷入不敢使用的體制循環,因為一旦要他們動真格,他們面對的就是各地各部門具體的人、具體的項目,也就是盤根錯結的利益集團。行施職能是公,但得罪了人卻最終是私。誰還願意真管。
上行下效,中央部門搶功有他,擔責無份。這樣的體制習氣自然向下蔓延,從中央到地方,環保系統就難以履行好基本職能。就拿這次「霧霾」來說,不光是北京一市一地,整個中東部主要城市都大面積出現,全國灰霾面積達130萬平方公里。這明顯是長期綜合治理方面出了問題,不是某一市某一地的環保司(局)不做事。北京市的空氣污染,不光是北京市本地交通和工業造成的,周邊省市的長期輸送和積累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北京市可以挪出首鋼,可以改造能源結構,可周邊不改造,北京市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光向市一級政府施壓,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一句話,問題出在上面,而責任和壓力承擔卻在基層。
我們看到的是,問題不出,中央部門的支持和力度下面看不到;一有問題,中央部門一個一個文件向下發,篇篇都是推責任。現在連續一個多月起起伏伏的嚴重空氣污染,從中央到地方,甭說問責部級幹部,連個科處級都沒有人出來承擔責任。你說老百姓是說體制進步了還是倒退了,霧霾可是遮不住百姓心裡那塊明判是非的明鏡。這「十八大的東風」也好,「新風」也罷,在哪兒暖和人心了?又在什麼地方展示新意了?百姓可是一點兒也沒看出來。
體制改革還要摸索中前行,但時間和人心都不等人,怎麼辦?要想讓這類已經官僚化的機構儘快有所作為,也只有先問責。因為這個制度已經執行多年,比較成熟,雖然不能解長痛,但立竿見影、收拾人心的效果還是明顯的。
何況這次空氣污染事件,縱然無視本國人民健康,但中國東部大氣隨北方冷空氣,有可能飄洋過海,已引起日韓強烈關注,就連大洋彼岸的美國也表現出擔憂,不能沒有個交待。比照前次松花江事件之於俄國,問責了謝振華一人;此次「霧霾」引起日朝朝美四國關注,是不是該問責從上到下一大批人?
如此重大問題若還不行問責,無論是十七屆的舊班子,還是十八大的新領導,都交待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