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轉帖: 西方式民主崩潰元年 (深度長文)

作者:malian  於 2018-11-11 13: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2評論

西方式民主崩潰元年 (深度長文)
2017-10-04 21:32成功學/戰略

來源:華瑞博遠

上集: 民主的坑歷史

公元1992年,冷戰結束。二十世紀最大的懸念似乎塵埃落定,日裔美籍學者弗朗西斯.福山為此寫了一本很著名的書,叫《歷史的終結》。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類社會已經發展到頭了,現在已經是最高階段,再往後也不會繼續進化了。這個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就是西方民主社會。西方民主制度這一套是墜好的,他打敗了所有其他的制度,人類文明不會有比這更好的制度了。於是這哥們一拍板,人類社會進化史到此為止!

。。。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呢,要討論這個話題的話,首先要搞清楚一個觀念:民主這個詞雖然聽起來很時髦,並且民主制被現在很多發達國家所採用,但這並不意味著民主制是一個先進的制度。事實上,民主制是一個古老的制度。

民主制誕生於公元前509年的古希臘雅典城邦。雅典在這一年進行了民主改革,改革者克里斯提尼設計了一套精妙的民主制度。

1.執政官大家選,任期一年,不能連任。

2.每個部落選出五十人,組成一個五百人會議。五百人會議的職責是組織五六萬的雅典公民定期開公民大會(一周一次)

3.審理案件時,從這五六萬人里選出五千人組成法庭,投票決定案子的判決。

4. 選出十個將軍,負責領導軍隊。將軍可以連任。為了避免將軍權力積累過大,每年全體公民投一次票,隨機的放逐其中的一個將軍(放逐五到十年),並選出新的遞補。

這套制度現在看起來雖然粗糙了一點,但和現代西方民主制的基本框架是一致的。那麼,這一套「先進」的民主制度,有沒有帶領雅典走向繁榮富強呢?

很快,歷史給雅典文明帶來了一場大考----伯羅奔尼撒戰爭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與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從前431年一直持續到前404年。 這兩個聯盟頗為有趣,斯巴達陸軍強悍,經濟一般,搞的是寡頭專制制度,雅典海軍強悍,經濟發達,搞的是民主制度,各方都有一群跟班的小弟,像極了二十世紀的華約和北約。

然而歷史並不是簡單重複,2000多年前的這一戰,專制的斯巴達戰勝了民主的雅典。希臘從此由盛轉衰。

那麼問題來了,雅典又有錢,制度又先進,怎麼就敗了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攫取戰爭過程中的幾個片段,來管中窺豹

1. 戰爭初期,執政官伯里克利制定了陸地堅壁清野死守衛城,海上四處出擊騷擾敵方的合理戰略。本來一切順利,雅典佔據主動。但是死守畢竟是件辛苦的事,加上堅壁清野造成的損失讓人心疼,民眾的不滿漸漸積累,最終發泄到了伯里克利的頭上。大家開始罵伯里克利是膽小鬼,民主領袖對民意無任何反制措施,亦無法阻止公開政敵的存在。最終政敵克里昂一陣煽動,民眾竟然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了伯里克利,結果伯里克利抑鬱而亡。

2. 煽動民眾推翻伯里克利的克里昂在民眾的壓力下被迫接班,而他能力實在有限,在台下的時候整天攻擊伯里克利膽小無能,現在自己上台了,門都不敢出。面對毫無改善的局面,公民大會忍無可忍,強迫克里昂帶兵出城進攻。克里昂無可奈何,帶兵出城,最終自己戰死,全軍覆沒。

3. 戰爭進入第二階段,老一對政敵掛掉了,雅典又出現了新一對政敵。主和尼基阿斯,主戰亞希比德。兩人都是土豪,為了說服民眾支持自己的政治主張,作了不少秀。尼基阿斯到處捐神廟造神像,組織民眾觀光,試圖用端莊慈愛的神像感化民眾,放棄戰爭。亞希比德呢,花大價錢贊助馬車參加希臘的奧運會,為雅典贏得了非常好的成績,鼓勵民眾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斯巴達死磕到底。

雅典公民差不多被兩邊忽悠瘸了,然後公民大會一商量,得出了一個荒謬的決策:亞希比德是對的,我們雅典人孔武有力,應該死磕到底。而尼基阿斯造了辣么多神像,肯定受神靈庇佑,最適合帶兵出擊。

。。。。。。

結局是註定的,不情不願的尼基阿斯帶著舉國之兵出城尋戰。最後尼基阿斯在明知打不過的情況下被迫發動了大決戰(不打回去就會被投票處決),又又戰死沙場,又又全軍覆沒。至此雅典大勢已去,公元前404年斯巴達攻陷雅典,雅典GG。

好坑...

簡單的看完這場戰爭的幾個片段,我們大體上可以總結出雅典民主制的幾個缺點。

就雅典的這套民主制度而言

  1. 民主制度強調人人對國家負責,而人人負責的另一面就是無人負責。每個公民都可以無風險的提出不負責任的意見,而這個意見,又會對國家產生重大的影響。在雅典的廟堂之上你找不到一個真正的負責人,只有一個接一個的替罪羊。

  2. 民主制度效率低下。任何決策,即使是戰時決策,也要通過公民大會。辯論輸了,戰略也就沒了,辯論贏一半,戰略也就實施一半。為了獲取支持,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在無用的作秀上,極大的降低了本國資源的利用率。

  3. 民主制度容易導致民粹盛行,精英的意見完全被忽略。國家裡優秀的人才失去對國家的影響力,而國家也最終失去優秀的人才。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蘇格拉底經常告誡雅典的年輕人不要讓暴民統治國家。就因為說過這個話,在戰爭結束后,他成為民眾泄憤的對象,被一通投票判處了死刑,罪名是腐蝕雅典青年思想。

  4. 國家一旦陷入民主制度的混亂中,就不可逆轉。因為一切權力屬於普通公民,在民意的洶洶巨浪中,無人可以力挽狂瀾。尼基阿斯戰死後的雅典已經是危如累卵,而這種危局絲毫沒有讓雅典人從混亂中清醒過來。公民大會在一場又一場的鬧劇中,瘋狂而草率的投票處決了一個又一個政治家,一波又一波前線將領。極少數清醒人士所擁有的也僅僅是一張選票而已,根本無濟於事。

在這段歷史里,民主制度將人性的弱點無限放大,最終招致大禍。雅典衰落後,民主制度就退出了人類文明的舞台。但是他造成的巨大破壞,仍然令後人心有餘悸。

柏拉圖認為民主制和暴君制一樣是最壞的制度,亞里士多德甚至認為民主制比暴君制更壞(你可以推翻暴君卻無法推翻暴民)。

即使是被認為是民主世界燈塔的美國,在立國之初,國父們也是千方百計的設計一套憲政制度來反制民主。還搗鼓出「美國總統」這麼一個玩意。

為什麼說美國總統可以反制民主呢,我們可以簡單了解一下美國總統的權力:

行政方面,總統有權處理政府的各種工作,並有權認命所有聯邦政府的高級官員。

立法方面,總統可以否決任何法案,並可以建議立法和委託立法。

司法方面,總統有權認命聯邦最高司法官員。

軍事方面,總統是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

外交方面,總統可以不經參院批准而與外國簽訂一切行政協定。

所以說美國總統是世界上權力最大的職位之一,我們在他身上看到的不是三權分立,而是三權統一。本質上,美國總統是一個君主。

當然咯,不能世襲

而總統一旦選出,普通民眾再無權干涉國家運作。設立強總統,還只是美國國父們反制民主的第一步。除此之外,國父們還打造了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設立了一個直接壓制眾議院民主熱情的參議院。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國父們對民主的態度,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充滿懷疑,層層設防

所以在美國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美國是一個共和制國家。

等一下,民主和共和不是一夥的么?

其實還真不是,民主共和這兩個詞雖然經常放在一起來說,但是實際上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東西

民主和共和的區別在於:

民主指平民統治。

共和則是一種混合的政體,講的是君主、貴族、平民共治。

民主更側重體現多數人的意志,而共和更側重不同人群和力量的平衡。

兩個制度下的價值觀也有很大的不同,民主制強調多數決定,強調人人平等,共和制強調愛國主義,強調公共利益高於個人私利。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民主制下的國家像業主委員會,一人一票,共和制下的國家像股份公司,一股一票。

美國的這一套體系,設計得非常合理,一方面保證了國家控制在精英手裡,另一方面又保證了普通人不會受到國家機器的欺負。合理的制度很快就使美國向著一流強國的方向邁進。

然而到了二十世紀,情況出現了變化。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是1920年美國的婦女獲得了選舉權,從這一年開始,美國才有資格跟別人吹牛說自己是民主國家。

同一時間,很多西方國家也都跨出了這一步。這無疑是歷史的進步,但同時也意味著民主開始成為人類社會的認知主流,甚至開始從人類社會防範的對象變成人類社會的政治正確。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1.首先在工業社會中平民的經濟地位提升,政治制度自然會開始向平民傾斜。

2.近現代的共和政體在形成的時候往往給民主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因為精英階層自信的認為,平民的意見不會形成合力,大量混亂的意見會互相抵消,最終掌控國家的還是那10%的精英。

然而兩百多年前的先賢們,千算萬算也算不到二十世紀通信技術的大發展:電報,報紙,電視,廣播,以及現在的網際網路。二十世紀以後,平民交換意見,接受洗腦,簡單得跟喝口水一樣。終於平民的意見形成了一股碾壓一切的合力。

於是一開始為民主留下空間的共和政體,走向被民主反噬的結局。

所以我們看到,二戰後民主思潮排山倒海,在冷戰結束后達到頂峰,至此,世界上已無任何一項制度可以挑戰民主制的地位,無任何一個思想可以挑戰民主的權威。民主制,這個來自遠古的荒原巨獸,再一次對人類文明齜出了獠牙。

下集: 山雨欲來

上集說到,民主制,這個來自遠古的荒原巨獸,再一次對人類文明齜出了獠牙。

敗相初露

阿根廷,曾經是個發達國家

1861年,阿根廷開始執行現代化的經濟自由政策,成功轉型為一個現代商業國家。是僅次於歐洲和北美之後進入商業文明時代的國家。

1908年,阿根廷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人均收入與德國比肩,布宜諾斯艾利斯也成為了國際化的「南美巴黎」。當時的人看阿根廷人和我們今天看見中東石油大亨是一樣的。

1912年,阿根廷決定開始實施普通男性無記名投票法選舉總統,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民主形式。

呵呵。。。

1945年,貝隆將軍贏得大選。貝隆的夫人出身於貧民窟,代表的是社會上數量最多的窮人的呼聲,在貝隆將軍競選期間發表了大量同情窮人的演說,幫助貝隆將軍登上了總統的寶座。貝隆上台後,貝隆夫人自己也擔任了勞工部部長。

既然是代表大多數人的呼聲,那麼上台了自然就要為大多數人做事。

偉大的貝隆總統順應民意,做了下面幾件大事

法令一出,人民無不歡欣鼓舞,他們至今仍然懷念貝隆時代。就是民主的威力,國家政策直接體現「大多數人的意志」,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直接滿足「大多數人的私慾」。

那麼這麼個搞法的結果是什麼呢?

沒收外國資產,導致外國資產外逃,且企業國有化后迅速喪失競爭力。

提高關稅壁壘,阿根廷成為經濟孤島,失去了與世界協作的機會。

拒絕償還外債,徹底失去國際資金來源。

大幅提升工人工資和福利,增加了國企和政府的負擔,為了維持高福利不得不開動印鈔機走向惡性通脹。

貝隆政府可謂招招致命,步步作死,阿根廷經濟從此一瀉千里,潰不成軍,出現大規模失業和通貨膨脹。終於在1955年,面對破敗不堪的國家,軍隊發動了政變,貝隆下台。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因為哭也沒有什麼卵用了

面對混亂的局面軍政府只會高壓維穩,治標不治本。很快又被民眾推翻,又選出個民粹總統,民粹總統接著玩貝隆那一套,軍政府受不了了再次政變,民眾受不了再次選出個民粹總統。就這樣,軍政府—民粹政府的循環播放一直持續到80年代。

目前,阿根廷人均GDP僅為法國的30%,全國鐵路運營量僅為巔峰時期的1/35,青年的失業率常年在10%-20%附近徘徊 ,近半數阿根廷人處於貧困線以下,潘帕斯雄鷹墮落。

2000多年後,民主魔影重現...

阿根廷的發展歷程是整個拉美敗局的縮影。在世界民主浪潮的影響下,拉美國家非常喜歡跟隨鄰居美國的民主化步伐。他們似乎認為只要實行了和美國一樣的制度,就可以獲得和美國一樣的成功,至於美國人為了現在的成功付出過多少鮮血和汗水,並不在考慮範圍內。

這就好比認為只要穿上和清華學霸一樣的西裝,就能獲得和他們同樣的薪水一樣,簡直。。。太機智了。

更糟糕的是,當民主制度被包裝成一顆萬能藥丸的后,這些西方的跟隨者完全不去理解西方先賢們在設計憲政制度時對民主的防範。反而認為你們這些老師民主得還不夠徹底。

你看英吉利還坐著個女王,美利堅還搞著個間接選舉,我乾脆就直接全民直選;你們搞三權分立,我就來個五權分立(委內瑞拉),搞得比你們還民主,以後豈不是比你們還成功?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那個搞五權分立的哥們現在畫風是這樣的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一點,不管包括拉美在內的第三世界民主國家如何頹廢,不管阿拉伯之春如何戰火紛飛,只要那些發達國家還在欣欣向榮,我們就不能說民主要崩潰。

畢竟,第三世界搞不好民主,說不定是因為他們蠢呢?

那麼,我們把目光轉向一個頂尖的發達國家。

大廈將傾

2015年,德國總理默克爾決定對中東難民敞開胸懷,當年計劃接受100萬難民,並在隨後幾年計劃每年接收50萬難民

聞禍患而不備 務以仁義自飾者 可亡也

-----《韓非子·亡徵》

2016年德國暴力、姦殺、恐怖襲擊等惡性犯罪事件頻發。2016年7月12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73%的德國人擔心恐怖主義襲擊,比前一年增長了21%;68%的人害怕政治極端主義,比前一年增長了19%;67%的人擔心外國人湧入的後果,比前一年增長了18%;66%的人擔心德國公民和政府無法解決難民問題,比前一年增長了16%。鑒於這一調查結果,海德堡大學的政治學教授施密特將2016年稱作「恐懼之年」。

德國社會,風雨飄搖。

默克爾。。。

啪啪啪,臉好疼

但是,難民危機難道不是因為默克爾的傻*造成的么?這跟民主有什麼關係?

關係非常大,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的內在邏輯,我們需要繞一個大圈子來重新認識德國。

幸福的窮鬼

在德國,如果你翻開政府發放給窮人的福利清單,你會看到這些東西:每周150克腌黃瓜,100克冰激凌,往返三十公里之類的二等座的火車票2張等等等等。。。而德國政府對窮人的定義是低於平均收入60%的人,大概就是月收入低於1035歐元,摺合七千多塊錢人民幣。

德國窮人家裡往往是電腦電視各種家電一應俱全,然後他們還能從國家拿到免費的住房,居住標準是人均45平米。而一個普通的德國大學生,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只租得起十平米左右的房間。

我去,大家是不是覺得德國政府太偉大了,德國人太幸福了。其實德國從19世紀末就開始實施救助窮人的福利制度,但是那個時代的福利制度僅僅是保障窮人餓不死,大概每周的補助只有3個馬克。怎麼一百多年後,一個旨在保障溫飽的福利制度,就進化成一個「奔小康」的福利制度了呢?

原因很好理解,德國民選出來的領導人,不管是希特勒,還是戰後的那些領導人,為了贏得選票,都會提升福利來討好選民。雖然戰後一切歸零,但是社會一旦走入正軌,其福利標準又不可避免的逐年提高。因為誰敢對福利動刀,誰就是大多數選民的敵人,你根本上不了台。經過逐年積累,福利標準終於生生就從溫飽奔到了小康

到了現在,德國社會已經形成了一套詭異的邏輯。

舉個例子,一對典型的德國夫婦。如果他們不上班,他們在政府那兒每個月可以拿到兩千歐元,還不用交房租。如果去上班,還得受累,付掉房租未必能剩下兩千歐元。

呵呵,那我還上個毛的班

德國的第一大產業不是什麼汽車能源建築啥的,而是救助產業,從業人員達200萬人。德國的第一大機構,是一個救助機構(天主教明愛會),僱員達50萬人。救助產業主要幹些什麼呢,發明窮人!奇葩吧,因為窮人越多,他們就能從政府那裡拿到越多的錢,他們想方設法把人定義為窮人或者需要幫助的人,然後申請補助。

德國這個最大的產業,不產生任何效益,並且每年消耗德國五分之一的稅收。然後還製造大量脫離社會,放棄生產的窮人。目前在德國被定義為窮人的數量達到1250萬人。

答案是沒法打壓。為什麼呢?從業人員達200萬,加上家屬和上下游產業鏈的人員,從該行業獲益的人數達上千萬之巨,再加上一千多萬張窮人的選票,兩千多萬張了。德國總人口才八千多萬啊,沒有人能對抗全國四分之一的選票。

好了,一個八千萬人的國家,有兩千多萬人負責白吃白喝,然後這個國家還是一個急需勞動力的製造業大國。現在你們明白德國擁抱難民的內在邏輯了吧,100萬難民?根本不夠,最好再來500萬!

用我們老祖宗的話講這個叫飲鴆止渴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引進就引進了,為啥還要對他們那麼好,像親爹一樣伺候著?作姦犯科都不敢抓,生怕他們被敵視?德國人賤嗎?

這就涉及到現代民主的另一個邏輯鏈條

1. 開發並爭取沒有傾向新選民,比爭取已經支持對方的老選民成本低得多

2. 交通技術大發展和全球化時代的降臨,使得源源不斷的開發新選民在技術上成為可能

於是儘可能的擴大選民範圍就成為了現代民主的本能。

所以民主社會強調人人平等,強調多元化,恨不得是個人就有一票,這樣才能儘可能的獲得更多的選民。

......

但是因為不同的人對社會的貢獻不相等,片面強調人人平等很難服眾,怎麼辦呢?於是民主社會搗鼓出了一個新的工具---政治正確。就是說我對社會進行洗腦,強行規定「對弱勢群體極其照顧(特權),無視強勢群體的正常需求」是正確的。

在難民危機中,好好照顧難民,就是政治正確。

從政客的角度出發,我不僅要利用政治正確為你們爭取到選民的地位,我還要儘可能的討好你們這些潛在的新選民,這樣今後你們的子子孫孫就是我的票倉。

呵呵,默克爾才不是傻*。

我們總結一下德國的難民危機的前因後果就可以發現,現代民主制度往往會造成兩個非常巨大的惡果:

1.良幣自甘墮落

2.劣幣驅逐良幣

這是民主制度下個人權利和義務嚴重不統一,選票和貢獻嚴重不匹配的必然結果。一個整日酗酒的醉鬼和一個兢兢業業的企業家居然對國家前途擁有同等的影響力。這國家不翻船就見鬼了。

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誰也別笑誰

歷史的進程

奧巴馬在他的第二屆任期內,為2700萬偷渡過來的墨西哥非法移民頒布了大赦令,從此他們擁有了投票權。你說他們的票會投給誰?

。。。

確實,美利堅文明不愧是一個偉大的文明,他們在大廈將傾之時對自己進行了糾錯和自救。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投票給川普的選民平均年齡超過了45歲,基本上是老年人+內地農民組合。川普的當選,是一個70歲的老頭帶領著一群平均年齡45歲的農民去對抗美利堅衰落的命運,何其悲壯。

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未來屬於在大學里接受洗腦的年輕人,屬於移民們瘋狂產下的後代,屬於民主黨。

而且,當你理解了移民困境的內在邏輯,你就會明白即使選出幾個右翼領袖,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川普們頂多可以暫時驅逐劣幣,卻阻止不了良幣的自甘墮落。

從阿根廷到德意志,從歐羅巴到美利堅,民主的巨獸一旦放出,就再也無人可以阻止它肆虐的步伐。 回望兩千多年前的蘇格拉底,現代精英的處境並沒有本質上的改變。面對民主這頭巨獸,他們最終只能低頭。

於是我們看見民選政府早晚會代表盧瑟們對社會的中堅分子進行打劫,然後越來越多的勞動者會加入打劫者的陣營,社會為了彌補勞動力的缺失又去引進更多的打劫者,國家生產力走向衰落成為大勢所趨。

我把這個過程稱之為---生產力換選票。

---既然生產力都換了選票了,為什麼西方國家還能體面到現在?

原因很簡單,因為西方文明非常優秀,是人類最早一支邁入現代文明的力量,在他們的全盛時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同時也積累了巨大的技術優勢和崇高的國際地位。幾百年的努力,使得他們可以在二十世紀後半葉以一個剝削者的身份從共和走向民主,有全世界為他們的民主買單。

簡單的說就是----吃老本,本還挺大

但是吃老本,總有吃完的一天,剝削落後國家,總會有遭到反抗的一天。一旦碰上經濟低迷,本國衰落的生產力就無法支撐日益提升的民主社會運營成本,那麼唯一的希望就是加大對落後國家的剝削。而如果此時國際剝削體系裡又出現了一個攪局者,那麼民主的大廈就會加速走向崩潰。

當然,這個攪局者也不是那麼容易出現的,他至少要同時挑戰西方文明的三大優勢:技術壟斷,金融霸權,軍事威懾

而這個攪局者一旦出現,就會成為發達國家的粉碎機,民主世界的死敵。剛剛過去的2016年正好滿足了這兩個條件:經濟低迷+攪局者出現

如今的西方民主已是烈火沸油紙糊的場面,徒有其表而虛弱不堪。他們看上去仍擁有一切,實際上卻是在茫然中等待著歷史的重擊,亦如2000多年前的雅典。

結語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和自然界一樣,衡量一個文明的成敗,不是看他按照某個固定標準得了多少分,而是看他最後能否活下來。

滄海桑田,

只要能活下來,

不管過程有多麼狼狽,

多麼不堪,

多麼令人不屑,

我他嗎的活下來了,

我就是勝利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qxw66 2018-11-12 10:12
非常不優秀
回復 malian 2018-11-12 12:55
民主,人權及人道就是自我毀滅之路。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7: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