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兩個人可以共同生活,三觀迥異的兩個人則完全無法在一起。
美歐關係的危機發生在2025年,川普第二任元年,從互不認同彼此的價值觀開始。
在2025年2月14號第61界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萬斯丟下一顆重磅炸彈,原話是這麼說的,
"The threat that I worry the most about vis-à-vis Europe is not Russia, it』s not China, it』s not any other external actor. What I worry about is the threat from within — the retreat of Europe from some of its most fundamental values, values shar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然而,我最擔心的並非俄羅斯或中國這樣的外部力量,而是來自內部的威脅——歐洲自身正在遠離一些最重要、最根本的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正是美國與歐洲共享的基礎。)
這個演講不僅震驚了歐洲政壇,也震驚了美國,加拿大的左派分子。
罵聲不斷是意料之中的事。
其實,右派和左派價值觀分裂初現端倪是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開幕式。
開幕式中,一幕由多名變裝皇后、舞者和模特兒演出的場景掀起巨大爭議,被指模仿了畫家達芬奇名作《最後的晚餐》,是對整個基督教的褻瀆,惹來西方保守派和宗教界嚴厲抨擊。
川普隨後接受採訪稱,
I thought that the opening ceremony was a disgrace.
引起網上左派和右派的一場罵戰,組委會後來的辯解都是多餘的。
如果說川普第一任是他對美國經濟的重塑,那麼第二任就是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重塑。
2021到2024年,民主黨拜登執政四年,俄烏戰爭打了三年。
川普本人也官司不斷,期間被判性騷擾民事賠償八千萬,另外有34項聯邦重罪。
很少有人相信他能東山再起,而競選失敗的結局大概率就是牢底坐穿,賓州競選集會上的那顆子彈更是差點要了他的老命。
川普最終贏得大選,七個搖擺州全部拿下,除了民主黨太爛,這裡面億萬富翁,世界首富馬斯克也功不可沒。
川普上任后第一天就簽署了足以顛覆左派認知的行政令(executive order)。
其中有幾個是這樣的,
1. 美墨邊境管制
2. 遣返非法移民
3. 美國法律只承認男女兩個性別
4. 禁止男性(包括變性人)運動員參加女子體育比賽
5. 取消出生地公民權(限制旅遊生孩子)
還有一個是,聯邦政府機構選拔提升幹部以業務能力為標準。
有些聽起來讓人笑掉大牙的東西不得不動用總統權力但也未必能順利實現,第四個就遭到民主黨執政的緬因州州長的強烈抵制,以至於互相威脅要法庭上一決高下了。
川普把自己的改革定義為重歸常識(common sense),類似於我們以前說的撥亂反正。
讓人覺得,東方還是西方,不分種族文化,有人的地方問題都差不多。
川普政府的另一項改革就是成立以馬斯克為首的政府效率部(DOGE),類似於國內的縮減政府機構,外加反貪局。
政府效率部一個重大的事件就是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停止對外援助,解僱大批僱員。
效率部僱用幾個小年輕查了聯邦的社保基金檔案,查出大量冒領社保基金的虛假賬戶,上千萬年紀在100到300歲的人每月在領退休金,其中年紀最大的超過360歲。
除了意欲佔領格陵蘭島,兼并加拿大外,川普上任的另一項重大舉措是結束長達三年的俄烏戰爭。
相對於其他的,這是一個重頭戲,難度也最大,牽扯到整個二戰以來的國際秩序。
俄烏戰爭其實很簡單,兩句話就能說清,搞的很複雜,是因為被資本控制的媒體在刻意引導,故意混淆視聽。
俄烏戰爭的起因就是北約東擴,其目的是消滅或削弱俄羅斯。
很簡單,防禦你能防禦到把導彈放在別人家門口嗎?
拜登,歐洲,澤連斯基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想藉助其他兩方的力量拖垮俄羅斯,然後把矛頭對向中國。
美國,加拿大千里迢迢把軍機開到台灣海峽,然後指責中國飛行員反應過度表現不專業;北約東擴包圍俄羅斯然後指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是歐美人的一貫做法。
表面上看,你不得不承認是俄羅斯把坦克開到了烏克蘭的領土上,說他是侵略者並不為過,無可辯解。
問題是他不要別人的命別人準備好了也會要他的命。
所以,不管你是烏粉還是俄粉,不要去為戰爭的正義性爭吵,關注結果就行。
結果就是,俄烏戰爭打了三年,打不下去了,戰線就在那裡原地不動。
拜登老痴獃把這個東西留給川普來解決。
川普儘管是美國總統,但他屬於半個局外人,跟建制派的老牌政客格格不入。
在價值觀上,他和歐美及加拿大掌權的左派相去甚遠,反而和普京更為接近,所謂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媒體上宣揚他是俄羅斯間諜,普京的傀儡,叛國者,膽小鬼,人見人想吐,隨你怎麼說,他就是那麼一個人。
有一點,他說的是對的,這是一場不該發生,也沒有希望的戰爭,a very stupid war。
俄羅斯有6000枚核彈,逼急了真丟一顆到倫敦美國人怎麼反應,接招還是不接招?
川普競選時的承諾,上任第一天結束俄烏衝突。
當然川普一向口無遮攔,吹牛成性,這個也不例外,消防員滅個山火也要幾個月,誰能一天就結束打了三年的戰爭,左派指責他說話不算數不是蠢就是壞。
然而,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他的確是朝那個方向操作的。
上任一個月,忙得很。
跟俄羅斯談判,對澤連斯基極限施壓。
美國新任防長直言不諱警告烏克蘭,邊界恢復到2014年前門都沒有(unrealistic),北約成員國的身份也沒有可能。
這不是背棄歐洲嗎?不是出賣烏克蘭嗎?不是在烏克蘭背後捅刀嗎?
民主黨人,英國人,法國人是這麼說的。
換成別人,沒有人願意承擔這個罪名,拜登也好,哈里斯也好,歐洲也好,他們會把打不下去的戰爭一直打下去。
但是川普不會,同是為利,別人保節,他不必,身背34項聯邦重罪,他也無節可保。
歐洲人鐵了心要把戰爭打下去,但是離了美國的支持又不行;
川普要和平,但是澤連斯基要當硬漢。
如果一個人鐵了心要死,別說華佗在世,就是上帝來了也救不活他。
和平還是戰爭,是歐洲投降還是川普退出北約,和歐洲徹底決裂?
萬斯說的沒錯,維持歐美盟友關係的共同的價值體系已經崩塌。
既知今日,何必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