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和文學的半分緣

作者:sanmiwu  於 2024-8-26 10:4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luantanqin|通用分類:原創文學|已有11評論

我夢想過當律師,夢想過當醫生,科學家,還有將軍。

卻從來沒有夢想過當作家。

不是沒有,是沒敢,對我來說,太難了,我天生不是那塊料。

小時候讀書,書的最後一頁通常都寫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某某編或是某某撰之類的東西。

編就是瞎編,撰就是杜撰,還是瞎編的意思。

不只是我這麼理解,我叔叔也這麼理解,他那時二十多歲,義氣風發,還在做他的作家夢。

照他的說法,文章就是三分是事實,七分靠瞎編,世間的事哪裡有書中寫的那麼湊巧。

完全同意,那時候聽評書《岳飛傳》,總是手起刀落的那一刻,救兵趕到了,一桿大槍架起了大刀。

把我緊張得心裡咚咚亂跳,我就老想,唉,要是遲到一秒鐘呢?

《岳飛傳》寫的好,那也是古代人,現實中沒有這麼多打打殺殺的事情。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的也是我。

沒有英雄人物,沒有高大上,凈都是瞎編哪能成?老師也不是這麼教的呀?

老師說,

「其實素材嘛,都在生活中,要會觀察,會提煉,會升華。高玉寶的《半夜雞叫》就是經過提煉和升華的。」

生活就像米和面,摻在一起不好弄,要把他們分開來,米是米,面是面,然後才能做成米飯和各樣美味的麵食。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記錄下日常生活,再結合當前的大好形勢就是好的文學作品。

趙樹理是典型的農民作家,他的《小二黑結婚》登在小學語文課本上。

豫劇《朝陽溝》也是取材於農村。

說說容易做做難,農村生活我太熟悉,不是這樣的。

我周圍的大伯,大媽說話水平哪有那麼高,把他們的話記錄下來怕是上不了大的檯面。

趙樹理不是孩子們喜歡的。

有一件作品像神一樣的存在,就是張揚的小說《第二次握手》。

我是從大孩子們的談話中知道這本書的。

村子里流行這部小說的時候,我大概是上小學三年級,字還都認不全呢。

也不是正式的出版物,《第二次握手》最初是報紙連載。

爸爸在鎮上的學校教書,把每一期報紙剪下來,裝訂成冊,就是我最初看到的《第二次握手》。

也只是看到而已,那個東西碰碰都難,剛還回來馬上就被下一個人借走了,你要是不在家裡守著影子都看不到。

別說我一個小屁孩,哥哥們都少有機會。

我斷斷續續把這些剪報看了一遍,不完整但也已經足夠。

張揚在我心中開闢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我記得書中差不多每一個細節,連查路德,普羅米修斯這樣的外國貨都記得住。

大上海,黃浦江,風雨交加,電閃雷鳴,樹葉一樣在風浪中飄搖的少女丁潔瓊;

身材修長健碩,肩膀寬厚,年輕充滿活力,有知識,又勇敢的大學生蘇冠蘭。

我能看到主人公滑動的雙臂,能看到他攔起少女在風浪中往回遊動的身影。

這大概是每一個鄉下孩子心裡嚮往的驚心動魄的愛情故事,儘管我那時還不滿十歲,不會游泳也沒見過海。

醫院裡不辭而別後,蘇冠蘭和瓊姐在火車上再次相逢,這是我最為動心的。

我能看到沙丁魚罐頭似的火車車廂,手提小鹿皮箱的19歲大學男生;

我也能看到面朝車窗的少女,白布草帽,潔白的綢質連衣裙,腰肢窈窕,粗大蓬鬆,從腦後直拖到腰下栗黑閃亮的辮子。

我不懂什麼是聖約翰大學,英國的教會學校對我是一個神秘的存在;

也不懂什麼叫拓撲學概論,不過既然是蘇冠蘭讀的書,想來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

凌雲竹教授的話,

「凡是不尋常的開頭,必定有不尋常的結尾。」

這話我記了很多年。

讓人唏噓不已的是,蘇冠蘭和丁潔瓊的第二次握手相隔了整整32年,他們本該擁有天底下最幸福,最完美人生的。

主人公哀婉的人生,讓我無法接受書中的其它人物,包括蘇鳳麒,葉玉菡,魯寧,朱爾同,等等,他們是造成悲劇的罪魁禍首。

大人們知道是虛構的,媽媽說我是看閑書,替古人擔憂。

可我擺脫不掉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就像孩子相信聖誕老人一樣;

我相信丁潔瓊是第一顆原子彈試爆的參與者之一。

我也是那時候發現,人生有嚮往,同時也充滿著遺憾。

那個藏在大山深處的小村莊,那些大人們編織的故事曾經伴著我度過童年,少年時代。

長大了,我走出山坳,走進世界。

世界很大,但不是我兒時想象的那樣,也不是書中他們告訴我的那樣。

我也試著做些我小時候不能也不敢夢想的事情,我只是依然不會編,也不會撰。

可那又有什麼關係。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1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4-8-26 11:20
您有文學天賦。

【可我擺脫不掉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就像孩子相信聖誕老人一樣;】

如果將聖誕老人和雷鋒叔叔類比,可能意義更接近。

補充一點背景知識 ----

聖誕老人的原型是聖尼古拉斯,一位 4 世紀的基督教主教,以慷慨和贈送禮物而聞名。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故事不斷演變並與各種文化傳統融合,形成了聖誕老人的現代形象.

耶穌的誕生於 12 月 25 日慶祝,標誌著基督教節日聖誕節,紀念耶穌基督的到來,他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雖然聖誕老人體現了給予和歡樂的精神,這與聖誕節的主題相一致,但他與耶穌誕生的聖經故事沒有直接關係.
回復 sanmiwu 2024-8-26 11:47
浮平: 您有文學天賦。

【可我擺脫不掉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就像孩子相信聖誕老人一樣;】

如果將聖誕老人和雷鋒叔叔類比,可能意義更接近。

補充一點背景知
完全同意關於聖誕老人的說法。我個人覺得,歷史人物大都是經過後人加工過的,比如關羽,曹操,但是人們願意相信三國演義而不去追究他們的本來面目那是他們的信仰,我們也不必過分計較,其實眼前發生的事情我們都說不清,比如川普,共和黨和民主黨眼裡川普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形象,歷史書中會把他描繪成正面還是反面人物,看誰掌控輿論工具了。
回復 浮平 2024-8-26 11:57
sanmiwu: 完全同意關於聖誕老人的說法。我個人覺得,歷史人物大都是經過後人加工過的,比如關羽,曹操,但是人們願意相信三國演義而不去追究他們的本來面目那是他們的信仰
民主法治社會的學術共識標準與政治場合的個人觀點表達是有區別的。subjectivity vs objectivity

【歷史書中會把他描繪成正面還是反面人物,看誰掌控輿論工具了。】這個基本屬於專政集權制度人文領域學政不分的主要特徵之一。

歷史書籍,fiction,non-fiction 等類型的文學作品,政治領域的 facts and opinions,專業媒體的倫理道德標準,都有細緻的類別之分和各自的 professional standard。學術標準首先需要達到名詞動詞的定義和概念共識和細緻的語言表達,不隨政治家和權力者隨意改變和增減。特別是用於黑白論斷,正反結論的領域,更需要嚴謹的邏輯論證。
回復 sanmiwu 2024-8-26 12:08
浮平: 民主法治社會的學術共識標準與政治場合的個人觀點表達是有區別的。subjectivity vs objectivity

【歷史書中會把他描繪成正面還是反面人物,看誰掌控輿論工具了
剛看到川普轉發了一句墨索里尼的話挨轟擊了,其實墨索里尼也許被刻意污名化了,就算他是壞人,但也未必他說的每一句話都不對,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觀點不同僅此而已。
回復 浮平 2024-8-26 12:23
sanmiwu: 剛看到川普轉發了一句墨索里尼的話挨轟擊了,其實墨索里尼也許被刻意污名化了,就算他是壞人,但也未必他說的每一句話都不對,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觀點不同僅
對。沒有人能夠掌控輿論,人人都有表達政治觀點的平等權利。
回復 sanmiwu 2024-8-26 21:04
浮平: 對。沒有人能夠掌控輿論,人人都有表達政治觀點的平等權利。
網路時代,只要不迷信,願意追求,大概總能看到一件事情正反兩面的觀點和描述,主流媒體的偏見還是有不少的,美國的主流媒體總體偏向左派,帶有政治傾向性,失去了媒體原本該有的中立性。
回復 浮平 2024-8-26 22:00
sanmiwu: 網路時代,只要不迷信,願意追求,大概總能看到一件事情正反兩面的觀點和描述,主流媒體的偏見還是有不少的,美國的主流媒體總體偏向左派,帶有政治傾向性,失去
個人對媒體的籠統感覺本身就帶有政治偏見,除非先描述自身的坐標系,什麼叫做」中立性「,然後舉例說明哪個媒體,在哪些方面違背了媒體的職業倫理道德標準。
回復 sanmiwu 2024-8-26 22:33
浮平: 個人對媒體的籠統感覺本身就帶有政治偏見,除非先描述自身的坐標系,什麼叫做」中立性「,然後舉例說明哪個媒體,在哪些方面違背了媒體的職業倫理道德標準。
作為成年人,每個人對媒體的看法都不是憑空得來的,除非這個人沒有腦子。如果你說CNN中立或是偏右,我不爭論,如果你說FOX中立或是偏左,我也不爭論。個人看法不同,可以保持平行線。
回復 浮平 2024-8-26 22:48
sanmiwu: 作為成年人,每個人對媒體的看法都不是憑空得來的,除非這個人沒有腦子。如果你說CNN中立或是偏右,我不爭論,如果你說FOX中立或是偏左,我也不爭論。個人看法不
那您說的媒體應該」中立性「具體指的什麼?

媒體的自由存在本身就平衡了左右關係,只是沒有滿足您想要的,籠統感覺中的」中立性「。您的」中立性「感覺是否與政治立場之外的是非對錯倫理道德價值原則和判斷依據相關?
回復 海外思華 2024-8-27 01:24
有一句話叫無巧不成書!但我也不會胡編!
回復 浮平 2024-8-27 01:40
海外思華: 有一句話叫無巧不成書!但我也不會胡編!
胡編二字本身需要有參照系才有意義。

比如,有人看不懂 Harry Potter 故事時也會說是胡編。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4: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