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最近很火爆,一周點擊破十億。
四大天王更火爆,微博的評論區都被攻陷了,我的微博就沒有。
大家這麼熱鬧,我也忍不住。
真不是為了搏流量。
我連微博都沒有。
我聽過那英,聽過汪峰,聽過楊坤,也聽過高曉松。
如果讓我去看他們的演唱會,我是不去的,送票也不去。
我不是他們的歌迷。
我聽田震,也聽刀郎。
2023年還聽。
如果讓我去看他們的演唱會,我照例也是不去的。
我也不是他們的歌迷。
事實上,我根本就不是歌迷。
我的標準不是標準。
我聽戲,「小倉娃我離了登封小縣......」,我跟奶奶講,因為她懂。
我聽戲,「秦香蓮我本是他的結髮妻......」,我跟媽媽講,因為襁褓中的時候是她帶我去看的。
我聽貝多芬,聽莫扎特,我只是一個人聽,我不跟別人分享。
我不裝高雅。
我看莎士比亞,也看托爾斯泰,但不看他們的作品,因為我沒有耐心,也看不懂。
外幫人不相宜。
我看曹雪芹,也看《紅樓夢》,好幾遍,因為那是我的文化。
我看李白,杜甫。
也看白居易,儘管他通俗易懂。
我不看賈平凹,叉叉框框太隱晦。
我看賈淺淺,看她的詩,我想看人的口味到底有多重。
我看文學大咖們的評論,看他們,我才知道口味沒有最重,只有更重。
我寫文章,一句一分行。
因為我有話說,但不多。
你認我也可,你不認我也可。
我有那麼兩三個讀者,他們喜歡我,我也喜歡他們。
各花入各眼。
我是入了他們的眼。
等我老了,我會學學楊振寧,找一個有人捧我臭腳的地方。
國也好,家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