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饅頭經

作者:sanmiwu  於 2023-5-8 03:2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移民生涯|通用分類:原創文學|已有5評論

做一件事總是很難,學做一件事就更難。

一鍋小小的饅頭困擾了我許多年,等我最終發現它的秘密的時候,人生已經過了半個世紀。

我在老家河南長到17歲,一日三餐的主食是饅頭,麵條。

離開家鄉去讀書,去上班,這些看似平常的東西成了奢侈品,即便是我後來成家有了自己的廚房。

做手擀麵要很大的案板,超市裡賣的比小凳子還小的面板做個餅都嫌小,擀麵條就算了吧。

忍痛割愛,專攻饅頭。

其實饅頭超市裡,飯店裡可以買到的,只是跟我兒時的味道太不一樣。

一個廚師朋友告訴我,人的口味在10歲以前就定型了,就是說,在10歲以前吃什麼,這個就是你以後最為鍾情的食物。

這話有些誇張,不過放在我身上挺合適。

最為鍾情的食物是我媽媽做的饅頭。

五黃六月天,麥子收割的季節,農忙,孩子也不能閑著,頂著烈日干一天活,早已是汗流浹背,飢腸轆轆。

回到家,窯洞里坐下來涼快涼快,喝一碗紅豆湯,解解暑。

面發好了,媽媽做饅頭。

一年裡難得的幾天,就算平日里再節省,麥收季節總還是要奢侈一把。

白面饅頭,不摻玉米粉,不摻紅薯面。

調好了大蒜汁,熱氣騰騰的饅頭,掰下一塊蘸著吃,簡單快樂,不枉人生兩百年。

1991年我去寧波上班,還是一枚小鮮肉,住單身,吃食堂,主食米飯,菜是霉乾菜烤肉星,清炒茭白,豬蹄胖燉黃豆,別人吃的津津有味,我那個鬧心,不弄點啤酒就著,那個飯就是咽不下去。

談戀愛,正宗的寧波姑娘。

丈母娘家裡吃飯,七大姑,八大姨全都是本地人,長得細膩,說話快,吃的也講究。

每頓都有好多個菜,魚,蝦,螃蟹,扇貝,肉絲炒青菜,鹹菜筍絲,倆蔬菜搭配,豐富多彩,不像我們家過年的時候也是一鍋雜燴菜。

飯菜上齊,一家人坐下來吃飯,菜都涼了。

夏天還好,冬天有些美中不足,別看是南方,海濱城市,冷起來也是要人命,北方人講的吃飯吃個熱乎在寧波就是個不在乎。

南方人覺得北方人應該更抗凍,其實真正讓人佩服的是他們,又濕又冷的冬天真遭罪,吃個菜菜還是涼涼的。

十年媳婦熬成婆,從毛頭小伙變成寧波女婿,再變成半個寧波人,不但能聽懂寧波話,我的口味也變了,海瓜子就啤酒成了我的最愛,白斬雞,白切肉蘸著生醬油竟然也吃的我有滋有味的。

老婆開玩笑說我有進步,我也覺得自己像是半個城裡人了。

不過說心裡話,總還是覺得缺點什麼。

日啖荔枝三百顆,那是江南的文人騷客,像我這樣的大俗人,上不得檯面,吃上兩顆就算是浪費了。

米飯吃不飽,有錢了我會去買饅頭。

寧波的饅頭應該是改良過的,麵粉里加了糖,他們不叫糖包叫淡包。

樣子也不好看,鬆鬆垮垮的,揭個皮,連著肉一塊兒下來,就像是煮熟后的雞蛋沒有用冷水浸過一樣。

味道嘛,還好,吃起來有點像。

是他們做的不好,還是我太矯情了?

從家鄉到天津,從天津到寧波,再從寧波到加拿大,我的飲食習慣一改再改,我喜歡天津的麻花,寧波的海貨,也喜歡加拿大的牛排,然而要是讓我一個禮拜不吃饅頭,就會像是癮君子犯煙癮一樣不舒服。

求人不如求己,一天到晚麵包片抹草莓醬有啥吃頭,我決定自己做饅頭。

還是在多倫多的時候。

超市裡買來和面的盆,蒸鍋,酵母,麵粉。

照著說明書,四杯麵粉,一調羹酵母,放在盆里筷子攪勻了。

加水,溫度40到60度,伸手指下去摸摸,不好控制,一元店裡買個溫度計,開水冷水勾兌。

和面,一邊兌水一邊揉,這個我在行,小時候揉面的活我干過,媽媽誇我有力氣。

和完面了,等著發。

記得發麵需要溫度,媽媽一直都是把面盆放在灶台邊上的。

加拿大沒有土灶,這個難不倒我,把面盆蓋上蓋子搬出去外邊太陽底下曬。

曬了半天,發起來了,滿滿一盆,蓋子都頂翻了。

端進來接著揉,媽媽說的,做饅頭功夫在揉面。

一邊加面一邊揉,搓成一個個小圓球,放到籠上,開大火,一切順利。

十分鐘后,透過有機玻璃的蓋子,可以看到那些麵糰開始長大,白白胖胖的煞是可愛。

滿心歡喜揭開蓋子,一下子傻眼了,兩分鐘前還很可愛的小傢伙開始慢慢的癟下去,癟下去,最後成了一個個死麵糰,捏著硬的像個石頭。

心也跟著沉了下去,沒法吃,一鍋饅頭扔掉了。

想想也沒做錯啥,再來一遍,重複了第一次的結果。

沮喪,這事兒好像不簡單。

那時候也還沒有油管,論壇上諮詢。

有人說關火后不能馬上揭鍋蓋,要慢慢冷卻,避免過度刺激。

有點疑惑,記得小時候不是這樣的,試試吧,不成。

又有人說,酵母不對頭,不能用速發的,那是做麵包用的。

買來慢發的,也不成。

又有人說,發好的面不能使勁揉,揉癟了他就起不來了。

有些違背我的經驗,還是試了,還是不成。

把我的過程祥詳細細貼到網上。

有人回帖了。

好笨,哪有酵母直接兌在麵粉里的,要水裡先發好,英語叫Activation。

嗯,有道理,我這是被說明書誤導了。

再試,出來一鍋饅頭,一半是好的,一半是壞的,還有些饅頭一半是饅頭一半像石頭。

吃一半扔一半。

打電話國內問表妹,她說簡單,她從來不用酵母,老面頭髮面,發好了上籠蒸,直到蒸熟,中間不要揭鍋蓋。

我心想,這聰明人就不能當老師,差不多等於啥也沒說。

論壇上蒸饅頭的人越來越多,失敗的人也在成倍增加,最後擴大到國內來探親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竟然還有老家來的,帶來了國內的發酵粉。

過程千變萬化,結果就一個。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這是水土不服了。

權威者出來發話說,加拿大的面太好了,不能做饅頭的,要摻一些粗糧才行。

這個話我就半信半疑了,華人超市裡的饅頭儘管吃著像麵包,不是也發起來了嗎?又白又胖。

他們兌啥商業秘密了?

再後來的幾年裡,我就像是居里夫人那樣不停的在試,用過加拿大的速發酵母,傳統酵母,用過國內帶來的安琪酵母,也試過用前一次剩下的面頭。

站在那裡守著鍋蓋,就像是等待一個嬰兒的出生,歡喜,焦慮,忐忑不安;揭開鍋蓋卻總是失望和沮喪。

我曾經懷疑,是不是鍋蓋出了問題,上邊一個小洞,漏氣。

終於在七年後的2011年,一鍋像樣的饅頭出世了,滿滿一鍋竟然沒有一個殘疾。

拍照留念。

高興,上網發個帖子慶賀,

"我成功了,江湖上那些傳聞都是假的。"

附上辟邪劍譜:

1) 發麵:ALL PURPOSE的面和少許酵母(種類不限,炒菜放鹽的量就夠了)混勻,加溫水(洗澡水的溫度就可以),用筷子攪拌成漿狀;加乾麵,揉成團;發麵兩小時至兩倍大小。

2) 揉面:取出發好的麵糰,加乾麵揉搓,室溫放置15分鐘。

3) 團成饅頭的形狀,上籠蒸,15-20分鐘。

關鍵:

發麵的關鍵是控制溫度,儘管不像孵小雞那樣苛刻,但是溫度太低是發不好的,高了就烤熟了,我是用家裡的烤爐發的面,電烤爐開1分半鐘關掉,餘溫足夠把面發好。

揉面的關鍵是要有力氣,一邊加乾麵一邊揉,可放一點BAKING SODA(一定要少,比酵母還少,不然會出來一鍋黃饅頭,苦的),一直揉到你沒有力氣為止,你會發現你需要很多乾麵粉才能保證不粘手。

末尾加上一句,

「餘下的就剩吃了,至於什麼時候可以開鍋蓋,就看你是不是性急了。」

滿意,點一下發送鍵,心想我這一下可以幫助不少人。

過兩天一個回帖

「照您的方法做了,出來一鍋壞饅頭,您還有什麼秘密沒有說的?」

來氣。

我心想,饅頭是我做的,照片是我拍的,劍譜是我寫的,我一個大男人貨真價實,光明磊落能有啥秘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8288 2023-5-8 04:59
圖片不顯示
回復 sanmiwu 2023-5-8 05:45
8288: 圖片不顯示
是嗎?不知道怎麼回事,我自己能看到。
回復 8288 2023-5-8 08:17
sanmiwu: 是嗎?不知道怎麼回事,我自己能看到。
現在可以了
回復 scripting 2023-5-8 14:57
功夫不負有心人!
回復 屠龍刀之原界 2023-5-10 02:59
其實關鍵是不能用美國的酵母!要自然發(面)酵,然後用baking soda中和其酸性!自然發酵麻煩就是自然界的酵母亂七八糟,要拼運氣。如果碰上一次發麵發的好,趕快留一塊,下次用。中和酸性要技巧,摸不準,可以一點一點的始。這樣做法其實就是中國農村幾百年的做法,只不過是蘇打粉取代了鹼面。其實把蘇打粉在烤箱(250C),十幾分鐘,就成了鹼面。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5:5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