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老宅(3)

作者:sanmiwu  於 2022-5-13 06:0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luantanqin|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我從爺爺的筆記里看到他5歲的時候家鄉鬧蝗災,漫山遍野的蝗蟲呼嘯而過,留下顆粒無收的莊稼地,加上土匪橫行,日子過得不容易。

我也聽奶奶講三年自然災害,講她如何把壞的紅薯和村口青石涼挖來的土和在一起烙成餅充饑,得了浮腫病,腿上一摁一個坑。

奶奶還說哥哥兩歲的時候一天到晚站在老宅的院子里喊著餓了,要吃雞蛋。

我是幸運的,沒有遇上蝗災,我從地里捉來的螞蚱用狗尾巴草串起來帶回家是喂老母雞的。

飯是上天賜的,我們怕旱不怕澇。

伊河,洛河泛濫,水淹龍門街,商店裡進水,東西泡水了,爸爸跑幾十里山路去討便宜貨。

我是覺得喜馬拉雅山的雪都化了,也淹不到我們。

雨是寶,春雨貴如油。

我喜歡細如牛毛的春雨,大地一夜間變綠,黃花苗,香椿葉,槐花都是可以采來了做菜的。

我也喜歡夏天的暴雨。

烏雲密布,電閃雷鳴,一道絢麗的彩虹掛在天空。

彩虹我們不叫彩虹,叫它虹(Jiang),哥哥說Jiang吃了雨,雨就下不來; 

雨吃了Jiang,就要大雨瓢潑了,準備好臉盆接水。

玉米苗上午還耷拉個葉子,中午一場大雨,馬上變得精神抖擻,大人高興,孩子也高興。

雨過天晴,被雨洗過的不僅是綠的樹,藍的天,遠處的萬安山,還有我的小腳丫。

跑出門外,雨水還在順著山谷往下流,嘩嘩的響。

老宅通往村外的山路已經被沖得露出了大青石,要修了。

挽起褲腿,小腳丫子踩在石頭上,水花四濺。

低洼的地方變成一個個小水塘,那是小蝌蚪的家。

老家種小麥,還有五穀雜糧,紅薯,玉米,小米,棉花,芝麻,花生,大豆。

玉米棒子編成串,像是大姑娘的辮子,掛在房檐下,也掛在院子里的棗樹上。

紅薯產量高,是主食。

秋天的紅薯從地里運回家,儲藏在地窖里。

地窖家家有,像是井,井底往兩邊挖,新鮮的紅薯整整齊齊擺在裡邊,那是我的工作。

老宅有兩個地窖,一個我家的,靠近西窯; 一個叔叔家的,在二門的廊坊下。

鄉下人辛苦,一年到頭忙,日子過得緊巴巴,爸爸媽媽卻從沒有讓我餓過肚子。

春天的捻饌,夏天的紅薯葉,秋天的玉米,紅薯,花生,都是再新鮮不過的。

奶奶種的西紅柿不施肥,是我用小便澆大的。

現代人崇尚的有機食品,素食主義,瘦身主義,環保主義,我5歲以前差不多99%已經做到了。

如果不是馬釘刺的老婆婆,我就想當然地以為農村裡大家都是這樣了。

皂角樹的籽是天然的肥皂,摘下來裹進要洗的衣服,水塘邊石板上用棒槌敲打,會出來像是洗衣粉一樣的白泡泡,奶奶,媽媽一直是這麼洗衣服的。

那年夏天,村裡來了個老婆婆,背著麻袋,手拿一根長長的撓鉤。

外鄉人的口音我聽不懂,媽媽卻不知道怎麼跟她成了朋友。

老婆婆大概是我奶奶的年紀,家裡鬧水災,糧食欠收,夏天一家分到二十幾斤糧食,沒有辦法,村裡人結對出來討飯。

聽說皂角樹上的刺是中醫藥材,便做了這個長長的撓鉤,她麻袋裡裝的就是皂角刺。

皂角刺我知道,孩子們叫它馬釘刺。

村裡皂角樹有不少,我從不知道釘刺能賣錢。

老婆婆晚上回來很晚,把采來的馬釘刺放在西窯大平房的房頂。

我們佩服老婆婆一大把年紀還能爬樹。

媽媽有時候給她留一碗飯,老婆婆從來不在家裡住。

馬釘刺越堆越多,蜻蜓也越來越多,落在馬釘刺上。

大平房成了我的好去處。

夏天的傍晚,爬上去,一玩就是小半天,直到媽媽喊我吃飯,我手裡捏著一把蜻蜓。

後來,老婆婆的家人託人帶信讓她回去,說是孫子生病了。

我後來沒有再見到過她。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20: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