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這句話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千里馬不常有,伯樂也不常有。"
三米爸爸教書育人許多年,可謂桃李滿天下,孩子聰明不聰明他能看得出來。
不過,挑選千里馬不是他的目標,三米爸爸把馬槽里所有的馬都當千里馬來養。
生活依舊是艱難,雖然有爺爺,奶奶,叔叔的幫忙,地里總還是有干不完的活。
三米媽媽的病情不是很穩定,她一直在吃藥,偶爾還要回醫院去複查。
三米爸爸忙完學校忙地里,忙完地里忙家裡,三米那天回到家,看到爸爸一邊擀麵條,一邊流眼淚,心裡難過,心想,唉,做飯的事情真的不是男人乾的。
需要錢的地方很多,要省著用。
爸爸洗了一些柿子,把它們放進罈子里,蓋上蓋子,讓它們自己發酵,做成醋,他把白菜梆子切成條,放上自家釀的醋做成酸白菜。
看著柿子爛在罈子里,上邊泛著白沫,三米的胃口大打折扣。
村裡有人勸爸爸,
"三個孩子不能都上學,總要留一個在家裡幫忙吧,再說了,孩子們都去上學,將來靠誰來養老?"
三米爸爸不這樣想,
恢復高考,好不容易有了機會,他不想把任何一個孩子留在家裡。
和三米媽媽商量好了,決心已定,三個孩子一起讀,一個都不能少。
三米的家鄉有著悠久的歷史,曾經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自夏朝以來就是文人墨客雲集之地,和江浙滬的重商不同,這裡更多的瀰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
學校里每學期期末考試后發榜,大紅榜貼在校門口的牆上,名字排開去,從第一名到最後一名。
一白遮百丑,看到三米的名字列在榜單的前茅,那是令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乃至全家人臉上很有光彩的一件事情。
三米這樣毫無顏值的醜小鴨成了鄉鄰們目光的聚焦點。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大米在學校里出了點狀況,他的歷史老師不喜歡他,他也不喜歡歷史老師,大米開始有些討厭歷史課。
三米很為他的哥哥感到不平,他知道不被大人喜歡是什麼滋味,很傷自尊心的一件事情。
三米的爸爸鞭長莫及,大米的學校是縣裡唯一的省重點中學,那裡的老師個個牛的不像樣,沒有兩把刷子是進不去的,他們看鄉下人的眼神就像上海人看外地人。
三米爸爸去見他們有種油然而生的自卑感。
託人找關係,也只是找到了地理老師,帶上禮物去拜訪,托他照看大米。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三米爸爸漸漸發現,要把馬槽里所有的馬都培養成千里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能送上有限的一程,在比賽開始之前很多事情就已經脫離了他的控制。
多子有多子的好處,丟了一個還有另一個,希望總還是有的。
爸爸對三米說,
"不要驕傲,別看你現在天天考試第一,那是因為池塘太小的緣故,到了大海你就會發現你什麼都不是。"
那些大部頭的書,像是《三國演義》,《水滸傳》,《金陵春夢》開始擺上了三米的書桌,筆記要記的,讀後感也是要寫的,還有那些成語典故。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這些都記在三米的筆記上,讀是讀了,感想嘛,就是一個字"煩",家裡關的時間長了,真想出去放放風,哪怕地里幹個活,上個廁所什麼的也行。
三米爸爸的情緒隨著孩子們的考試成績起起落落,對二米和三米的要求愈來愈嚴,批評和責罰愈來愈頻繁;
三米覺得他和爸爸之間堆滿了作業,像一堵牆,愈來愈高,高到彼此不見對方;
又像是隔著一條鴻溝,愈來愈寬;
父子間的溫情不再,交流漸漸成了奢侈品。
那天中午,飯前檢查功課,因為作業的事情,爸爸沖著三米發火了,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對,要你有什麼用,去,挑水去吧。"
三米咬咬牙,一聲沒吭,挑著水桶出發了。
翻過一個山坡,再下到谷底有一個泉,村裡人吃的水大都從那裡來。
夏天的中午,太陽好大,晃得三米睜不開眼。
幸運的是,午飯時間,大家都在休息,三米沒花多大工夫就把兩個水桶裝的滿滿的。
回來的路上遇到了點小麻煩,三米太矮了,用媽媽的扁擔,水桶也還是差不多要貼著地面,沒走幾步,水桶磕在地上,三米一個趔趄差點摔倒,水桶里的水濺出來一大半。
心疼,又回去重新把桶裝滿,把鉤著水桶的鉤子反過來鉤在扁擔上,這才小心翼翼,一步一步慢慢地往回走。
三米想念爸爸不在家的時候,可惜這樣的日子已經不再屬於他。
那些年,三米受了委屈總往爺爺奶奶家裡跑,儘管他不告狀。
爸爸管教孩子,三米媽媽也無話可說,她只是心疼,
"孩子本來就長得小,壓壞了,就再也長不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