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結束了,祖國迎來了邁向和平發展的年代,有兩樣東西一直伴隨著三米的成長,一個是小鬧鐘,還有一個是收音機。
鬧鐘到來以前,三米家計時靠太陽公公和公雞打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這是庄稼人的作息規律,等到日出三竿再開工那就是懶漢了。
三米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早上七點不到就爬起來上早自習,夏天的時候天已經大亮,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是懶漢,冬天肯定不是的,七點天還是黑的,地里也沒什麼活好乾。
"雞叫一聲蹶一蹶,雞叫兩聲蹶兩蹶。三聲喚出扶桑來,掃退殘星和曉月。"
雞叫三聲撅三撅,雞叫三遍預示著三米一天的開始,媽媽,外婆或是奶奶會喊三米起床上學。
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通常每年都會帶來一次降溫或是一場大雪。
穿上棉襖,棉褲,棉鞋,戴上棉帽子出發了。
下了一晚上的雪,地上,樹上,房頂上厚厚的一層。
山裡的早晨,萬籟俱寂,覆蓋著積雪的大地還在睡覺。
踏著積雪上學,腳下傳來咯吱咯吱的響聲,身後留下一串小小的腳印。
早起的小鳥飛來飛去,從一個樹枝到另一個樹枝,彈落的雪花散落在地上。
偶爾也能聽到枯樹枝被積雪壓斷的聲音。
鄰居的大爺在掃雪,沙,沙,沙。
三米家後來有了小鬧鐘,不是很准,也差不了太多,重要的是晚上不要忘了上發條,會停的。
三個長短不一樣的針繞著圈在走;
一隻老母雞,帶著兩隻小雞,老母雞的頭一點一點在啄食,滴答,滴答。
三米對小鬧鐘充滿了好奇,趁大人不在的時候,偷偷拿來螺絲刀,把後邊的蓋子拆開,一根發條,幾個小輪*,套在一起不停在轉,帶動著雞在啄食,好神奇。
有了鬧鐘,就掌握了時間,媽媽不用每天晚上數著雞叫喊三米起床,三米也不會再錯過廣播里的孫敬修爺爺和曹燦叔叔了。
除了爸爸的28加重永久牌自行車,媽媽的蝴蝶牌縫紉機,三米家最值錢的恐怕就是那台小小的晶體管收音機了。
三米第一次見到那個收音機的時候,她是裝在一個小木盒子里的,盒子上有一根背帶,可以挎在肩膀上。
盒子很精緻,和收音機的大小剛好匹配,蓋子上刻著一棵青松,還有就是密密麻麻一圈針眼大小的空,對著收音機的喇叭,聲音就是從那裡出來的。
合上蓋子,只有右邊兩個按鈕手可以碰到,一個是開關外加調音量的,還有一個是調台的。
大人們喜歡聽天氣預報,
"昨天20點,3000米上空....."
三米聽不懂,三米喜歡聽的是"小喇叭"。
「小朋友,小喇叭開始廣播啦!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
「我是小叮噹,工作特別忙,小朋友來信我全管,我給小喇叭開信箱」。
「叮叮噹,叮叮噹,自行車也會把歌唱,我是人民的郵遞員,我給小喇叭送信忙!」。
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偷吃西瓜的豬八戒,火焰山的鐵扇公主和牛魔王,說謊話長長鼻子的匹諾曹。
三米想象著象孫悟空一樣變個蒼蠅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里是什麼感覺。
後來就有了劉蘭方的評書"岳飛傳",岳母刺字,岳飛槍挑小梁王,八大鎚大鬧朱仙鎮,高寵槍挑鐵滑車,風波亭,這些故事三米聽了一遍又一遍。
有愛,有恨,有嘆息,有憤憤不平,三米忘了周圍的一切,總是聽著聽著就回到了宋朝。
"看三國掉淚,替古人擔憂"說的應該就是他吧。
媽媽是懂得他的,三米聽故事的時候她從不來打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