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謝 沁霈 「 願寡言博一路走好!」 !!! 心有靈犀 ---- 網路感應 ! https://big5.backchina.com/blog/334734/article-199954.html
----------------------------------------------------------------------------------
由階級路線說起: 衝突後面的深層原因2012-07-12 作者:寡言
只短短說幾句。
人之間有衝突, 衝突時各有個的理由。 有時沒有理由也會衝突。
但是對於涉及不只一個人的衝突, 我感興趣的是後面的原因。
舉個例子好了, 文革前夕北京中學裡面有一股講「階級路線」之風,
文革初期又有遇羅錦的名篇「出身論」。
對此, 很多人已經有自己的解釋。
對我而言, 我想到的是思想潮流後面的經濟背景和經濟衝突。
在我眼裡, 中國共產黨解放前急速擴展,
解放后發展更快。
很多1949年前入黨的「功臣」在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結婚生子,
他們的孩子在六十年代中後期即將進入勞動力市場。
在另一方面, 中共60年代已經遇到嚴重經濟危機。
五十年代蘇聯大量援助緩和了中國城市的就業,
六十年代中國城市經濟能提供的工作已經無法滿足城市
居民就業的需要,
更不用說無法提供足夠的好工作。
我不敢說對就業前景的憂慮是中學「階級路線」的唯一原因,
但我覺得對於廣大中下層「革命幹部」而言, 子弟前途肯定是重要的原因。
當時也許沒有人明明白白的說出這點, 但精神的憂慮通過曲曲折折的途
徑以一種」政治正確「的方式釋放出來,
物質世界的問題轉化為意識形態。
當年遇羅錦大聲疾呼,
反對城市的「種姓制度」, 但是,
在大部分農民幾乎淪落為「農奴」的情況下, 城市又如何獨善其身呢?
過去六十年中國一直面對就業問題, 就業也不斷轉化為種種社會問題。
我前一篇博文談到計算機歷史模擬, 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找出影響人
們精神的社會經濟因素。
當我們談到歷史上的土地兼并, 我希望並
不停止在豪強貪婪這種道德層面的指責上, 而是要找到貪戀後面的原因
(制度, 經濟, 風氣)。
在某種意義上, 貪戀和腐敗後面有社會風氣的問題,
也有人口膨脹的因素。
所以我談到的模型要考慮人口, 也要考慮社會風氣。 奢侈腐化的風氣有
如一種傳染病在社會擴散開來, 我們因此也借用了傳染病傳播的模型。
這裡不準備多談, 留待以後.
評論:
階級路線是中共一直強調的事,不是在文革前夕才出現。 中共幹部子弟一直受優待,是正宗的「革命事業接班人」, 中共高幹們從不擔心子女的就業問題。
|
|
作者:寡言2012-07-13
看來上面對北京中學歷史並不太清楚, 所以只能泛泛而言。文革前各派鬥爭相當激烈。 就大學而已, 58年大講階級路線, 60年後就有所謂回潮。
陸平去北大,本是反右,糾正江隆基的」右傾「, 但後來大講要把北大辦成「太學」,
所以才有1964年的社清運動, 他又成了爛掉了的代表。
社交裡面湧現的新左派之一就是聶元梓。文革前大學生, 平均而言, 58屆最差,
62,63屆最強, 中間和招生路線關係相當大。
中學也一樣。 文革前清華附中等中學教育改革, 強調才, 要把附中變成清華預科,
給不少出身不太好而有能力的孩子開了新路,所以才有我說的學生自發的「階級路線」。
清華附中鄭義和熊剛之爭某種意義成為清華附中紅衛兵的導火索。
如果看文革前夕北京中學里講「階級路線」, 主流並不是高幹子弟。
當時政治局委員以上的孩子應該有特別優待,可以直升名校。
部級幹部不清, 應該也有某種優待,
司局級以及之下幹部子弟大概只能靠「本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