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憶: 毛文革 3-9

作者:dld  於 2014-1-26 11: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第三章 文革爆發蔣南翔倒台工作組反蒯(1966.6
—1966.8)〕

第九節 王光美賣飯打菜,一次反胃的政治秀

    王光美雖然是清華工作組的成員,又一直在清華蹲點,但是對像我這樣的普通
學生而言,幾乎聽不到她的消息,見不到他的身影,不知道她的存在。

    7月18日,如火如荼的反蒯鬥爭突然剎車,緊急轉回斗黑幫。這一來,讓那
些緊跟工作組的積極分子們措手不及,中間群眾對此也頓生疑竇。當懷疑工作組到
底是怎麼一回事的暗流涌動的時候,王光美是清華工作組成員的消息不脛而走。

    7月30日,中飯時間,我已經打好飯菜正在吃了。忽然,就餐的人群騷動起
來,聽周圍的人在說:王光美來賣飯了。

    匪夷所思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夫人到清華的一個極其普通的學生食堂賣
飯來了!

    我順著大家的目光掃視過去,發現有好些同學都湧向食堂的西北角。那些還沒
有打飯菜的同學都跑到王光美的售飯點上排起了長隊,想一睹她的風采。其他幾個
售飯點上賣飯打菜的師傅也伸長了脖子往那裡瞧,他們面前買飯菜的同學已經少得
可憐。

    那時候,九飯廳的售飯點很簡單,就是在一張條桌上放一笸籮的饅頭、窩頭再
放一大搪瓷盆菜。

    我看到王光美系著白圍裙在打菜,主食由其他的大師傅賣。

    王光美是名門閨秀。我想即使她在桃園搞「四清」,與老百姓搞「三同」,也
只是擺個姿態,不會真正出力氣的。這次來食堂打菜,對她來說,肯定是相當重的
力氣活了。不多一會兒,那隻打菜的手腕似乎有點力不從心。本來是單手打菜的,
後來經常需要另一隻手來幫一下了,就像打網球那樣。

    邊上的大師傅見狀,想來替下她。要是她只站在旁邊看大師傅打菜,那算什麼
「勞動」呀?於是,頭腦還算活絡的大師傅想出了一個絕妙的點子:大師傅打好菜
以後,讓王光美再用筷子夾上一點菜——加菜。

    我倚著牆角端著飯碗遠遠地看著,欣賞著平生難得一見的秀場。看到她這種做
做樣子的勞動,用現代流行語就是「做秀」,心裡覺得直反胃。

    可惜那個時候還沒有隨行的記者拍照錄像。要是在現在,肯定要在媒體的頭版
頭條大肆宣傳一番的。

    「有人呼:『劉主席萬歲!』王光美默認。」這是記錄在清華文革大事記上的
話。我在現場的時候,沒聽到有人呼這樣的口號。可能是我走了以後有人這樣呼過
,也可能是她在別的食堂賣飯的時候有人呼過。不過事後在大字報區,吹捧王光美
的大字報還真不少。說什麼貴為國家主席夫人,屈尊下基層為學生打飯賣菜,體現
了中央首長對清華文革的巨大關懷,云云。

    王光美不時露面來食堂賣飯這些不尋常的舉動,當然不僅僅只是為了「三同」
那樣簡單的作秀,她想要傳遞給大家的信息是:我是清華工作組的,我是劉少奇的
夫人,我就是工作組的幕後老闆,清華文革是劉少奇親自抓的點,你們還懷疑什麼
?你們怎麼可以懷疑工作組是絕對正確的呢?

    這是王光美眼看工作組的處境不妙而不得不親自出馬所做的一次挽救行動。

    當然,我並不是當場就有上面這些想法,而是過了好些天以後才慢慢悟出來的


    人們總說王光美出身書香門第,是輔仁校花,對她高雅端莊、光彩照人的儀錶
讚不絕口。但是,她的食堂亮相給我留下的印象並非如此。那天,我是第一次親眼
近距離見到王光美。而且,當時我還沒有聽到有關劉少奇的一點點傳言,對王光美
也沒有一點點懷疑。她的形象,說實在的,粗一看,真與食堂里賣飯打菜的女師傅
無異。只不過看上去身材較高,有點豐滿,微露齙牙,膚色白凈,但是看不到知識
女性的那種氣質。如果換上旗袍戴上項鏈,給人的形象也不過是雍容華貴而已。

    王光美以後的故事還很多,眾人褒貶不一。我作為一介平民,對她在劉少奇落
難之後的不離不棄,還是很讚賞的。對她將劉濤(自9)逐出家門、將蒯大富趕出
北京的行徑,則很不以為然。

第十節 我居然想參加「自控系紅衛兵」,自不量力自討沒趣

    清華附中是中國紅衛兵的發源地。三論《無產階級的革命造反精神萬歲》深得
毛澤東的讚賞。既然偉大領袖對紅衛兵是如此的支持,於是,近在咫尺的清華大學
校園裡隨即也出現了紅衛兵。

    清華的第一個紅衛兵組織就是由劉菊芬出面組織的「自控系紅衛兵」。七月底
,它籌建的海報貼在12號樓附近。

    我一看到是劉菊芬在負責籌建,很高興。她是我「四清」工作隊的隊長,老領
導、老熟人了。

    毛主席支持的新生事物,肯定沒錯,我也想做一個「紅」色的、誓死保「衛」
毛主席的革命小「兵」。看到申請條件中有一項是「紅五類」子弟,我完全符合條
件。我想,參加紅衛兵肯定不成問題。

    找到劉菊芬,我對她說了來意。她對我笑笑,不置可否地哦了兩聲。以後就再
也沒有了下文,直到8月4日「自控系紅衛兵」正式成立。

    這件事讓我對劉菊芬的親切感陡然減少了許多。吃閉門羹的滋味不是那麼好受
的。

    後來想想,也真是的,我對劉菊芬的印象很好,不見得她對我的印象也好。在
「四清」中,我在對敵鬥爭中不時表露出一些「地主富農分子看起來已經比較老實
了」這樣的右傾思想,工作辦法不多,對所依靠的積極分子的看法搖擺不定,包隊
任務完成得不怎麼好的。僅僅因為「三同」做得還不錯,她對我能有很好的印象嗎
?就憑彼此比較熟悉就會同意我參加紅衛兵嗎?要是她再稍稍了解一下我對工作組
不滿的現實表現,很可能她會在心裡說:虧你老孫想得出來,想參加我組織的「自
控系紅衛兵」!

    「自控系紅衛兵」的基本骨幹都是革干革軍子女。即使是工農子女,他們能瞧
得上眼允許參加的也是很少數。這樣一支脫離一般群眾、甚至脫離大多數工農子弟
的「貴族紅衛兵」,僅憑這一點,它的失敗就是不可避免的。

    我當時根本就沒好好了解「自控系紅衛兵」的真實宗旨是幹什麼的。還自以為
只要是根紅苗正的貧農出身,他們就會吸收我。沒過多少天我才知道,原來「自控
系紅衛兵」是擁護工作組的。天哪!我怎麼會想去參加這樣一個紅衛兵組織啊?全
清華再也找不出比我更冒傻氣的人來了吧?

    我把這樣一件會讓人笑死的糗事抖落出來,只是想告訴大家,我這個人在政治
上是多麼的幼稚無知,多麼的滑稽可笑!

    三十年後,劉菊芬已經是四通公司的副總裁了。有一次,我在北京出差時到她
的辦公室去拜訪她。她給我的印象依然是「四清」那個時候的劉隊長,真誠熱情、
和藹友善。
-----------------------------------------
清華大學兩派之外的第三種勢力                  孫怒濤

按:本篇節選自作者所著《良知的拷問》一書第二十四節,原題為「兩派之外,清華的第三種勢力」。

在團、四兩大派政治勢力之外,還有其它的一些弱小的第三種勢力。這其中大致有兩部分:逍遙派和中間派。
在文革開始,是保蔣(南翔)還是反蔣,是支持工作組還是同情蒯大富,在「是」與「否」之間舉棋不定的人很多,但是大家參加文革的態度都是很積極的。那一階段,幾乎沒有什麼逍遙派。
后 來,因為支持工作組、參加「清華大學紅衛兵」的「八九」派在與批判工作組、參加「毛澤東思想紅衛兵」的「八八」派的爭鬥中落敗以後,不少「八九」派的人, 還有一部分出身「黑五類」的以及父母被衝擊的幹部子弟,開始不再積極參與運動而趨於消極旁觀,安於逍遙。逍遙派中有些人借大串聯之機免費乘車住宿的優惠條 件遊山玩水,有些人借串聯之名行「並聯」(即男女朋友並肩一起出去周遊全國)之實。也有不少對熙熙攘攘的大字報大辯論不感興趣,躲在某個角落裡背外文的, 或在宿舍里堂而皇之搞「線路鬥爭」(對焊裝半導體收音機的戲稱)的。
隨著運動無盡頭地拖延下去,這一支逍遙派隊伍也在不斷地壯大之中。這也從一個 側面反映出學生對文革的厭倦情緒在加深。逍遙派們各自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共同的一點是這些事情大都與文革無關。他們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文革、抵制文革。 黨團組織的癱瘓給了這些逍遙派以足夠的生存空間。
中間派往往是既不同意團派的觀點又不贊成414的觀點,有點無所適從,於是就遊離於兩個主流派中間。即使觀點上有偏向團派或414派的,有的甚至也偶爾參加團派或414派的活動,但是都不十分積極。不過,他們又與逍遙派不同,他們都比較關心學校的運動。
逍遙派也好,中間派也好,由於沒有組織團體或者團體不夠強大,所以既發不出響亮的聲音,又顯示不出雄壯的力量。他們在清華文革的舞台上是被邊緣化的,還算不上是一支與團派、414並雄鼎力的第三種勢力。
在 「414串聯會」成立之後的5月初,以欒德富為首的「五七串聯會」成立。它的宗旨是反對派性,促進聯合。欒德富是溫和的老團,他既反414的派性,也不留 情面地反團派的派性。但是「五七串聯會」未能制止414的分裂。後來,欒德富參加了414,「五七串聯會」也隨之解體。不管怎麼說,「五七串聯會」可以算 是一支代表了中間派的第三種勢力。
段雲富(6字班學生)、魏洪波(電機系教師)都曾經是414的總部委員。在總部里,因為常常與「東方紅戰團」的 某些人觀點不一致,感覺很壓抑,就不再常參加總部會議了。但他們對運動非常關心,並沒有逍遙或消極。1967年9月底,團、四兩派實現了大聯合,成立了 「聯合總部」。這是一次貌合神離的聯合,兩個總部的各自機構仍然在獨立地運轉。這期間,經過批周泉纓、414戰歌事件,兩派關係實際上已經倒退到聯合之前 的狀態。段雲富、魏洪波等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在兩派又將公開分裂之際,於1967年12月25日成立了「清華井岡山聯合總部12•25戰團」。他們的宗 旨是反對派性、反對分裂、反對武鬥、促進聯合,進行「鬥批改」。他們宣稱「12•25戰團」既不屬於團派,也不屬於414派,是屬於「聯合總部」的。他們 的成員,不問是老團還是老四,只要是反派性、反武鬥、促聯合的就行。「12•25戰團」是繼「五七串聯會」以後的又一支代表中間派的第三種勢力。而且,它 的影響比「五七串聯會」更大,存續時間也更長。很遺憾,「12•25戰團」成立不到十天,兩派爆發了1•4武鬥。成立以後四個月,爆發了百日武鬥。 「12•25戰團」也未能阻止武鬥的爆發。
我與欒德富相識,彼此是朋友。我與段雲富、魏洪波更熟悉,在414總部里,是觀點相近的同僚。尤其與段雲富的關係更好一些。他領導的「巴黎公社」曾是「天安門縱隊」的重要成員。
從 觀點上說,如果說我在1967年的5月份的時候根本就聽不進「五七串聯會」的話,那麼到1967年年底、1968年年初,我對「12•25戰團」的話已經 很聽得進了。雖然在派性如何產生,分裂如何造成等方面,我的看法與他們還是有不少差距的,但是反對派性、反對分裂、反對武鬥、促進聯合等主張,我是完全贊 同的。
我很同情段雲富他們,覺得他們反派性促聯合的宗旨和目標都是對的,心地是善良的,願望是美好的,那種不懈努力的精神也是非常令我欽佩的。但 是我沒有參加他們的活動。一方面,是因為我這個414頭頭的身份和比較強的派性,我不可能公開參加「12•25戰團」。另一方面,我認為他們的主觀願望雖 然很美好,但是沒有抓住派性產生的根本原因和實質,僅單純地反對派性,除了失望以外,不會有良好的實際效果。
所以,我僅僅是同情他們,並沒有對他們有切實的支持和幫助。當然,我也不會去批評、嘲笑他們,更不會刁難、打壓他們。
反對派性、反對分裂、反對武鬥、促進聯合,這一口號深得清華絕大多數師生員工的共鳴和支持。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大方向比團派和414都更正確些。但是,為什麼他們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呢?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有兩點:
1、 派性只是表象,指導文革的理論必然導致兩派的產生,導致兩派的分裂,導致派性的發作。派性有其深刻的社會和政治根源。北京市革委會組織了封閉的以消除派性 為目標的高校學習班,最後也以失敗而告終。「12•25戰團」的權威性、政治能量和影響力是無法與北京市革委會相比的,那麼,它怎麼可能會成功呢?
2、 那個年代是以走極端為最革命、最堅定、最勇敢的。反對414的右傾機會主義最堅決不妥協的,在團派裡面被稱為鐵桿老團,最吃香。同樣,反對團派極左路線最 堅決不示弱的,在414里叫鐵桿老四,也是最被看重的。掌握團派話語權的最堅定分子與控制了414大局的最堅定分子,都認為自己是革命性而不是派性,都認 為自己在最堅定地捍衛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都認為只有自己這派才是左派,對方是右派或極左派,認為只有自己這派掌權才是代表無產階級掌權。儘管他們在人數上 佔全校師生員工的很少數,但是政治能量極大。有這兩極存在,作為代表中間群眾、代表全校大多數師生員工心聲的第三種勢力,與其相比,政治能量實在太小了, 處於無關輕重的地位。
打一個不很恰當的比喻,抗戰勝利后,儘管全中國民眾要和平,反內戰。但是國共兩黨卻互不相讓。民主黨派的聲音反映了民意,促 成了重慶和談,但是最終還是沒能防止內戰的全面爆發。其根本原因,民主黨派既不明白國共兩黨無法調和的矛盾的根源所在,自身的政治能量又太渺小了,構不成 舉足輕重的分量。
儘管「五七串聯會」、「12•25戰團」在兩派惡鬥期間發揮的實際效果很有限,但是,他們在那樣的環境下積極地頑強地發出反對派 性、反對武鬥、反對內戰、要求聯合的「第三種聲音」,是難能可貴的。如果沉默的大多數都能像他們那樣發出吼聲,他們的隊伍強大到足以對兩派起到牽制、調解 的重要作用,甚至能影響運動的走向,那麼清華的文革就可能就是另一種局面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dld 2014-1-26 11:49
請 有心人 在這些 蛋清里----- 找點 毛骨頭,  ThankS !
回復 dld 2014-1-28 10:03
你我都是過來人,毛文革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能不清楚?也就騙得了50歲以下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0: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