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前 三十年 ? (1949-1976)----1/2

作者:dld  於 2013-7-14 06:3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7評論

憶父親(上)










引子

說起來,我稱不上是個「孝子」。爸爸去世已經兩年了,我這才踏上返鄉的路程……

四年前,當我離開家,回返遙遠的異國他鄉時,全家人送我到門外,有車在街口等候。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生死離別。心裡很想說幾句安慰父母的話,哪怕是陳詞濫調的言辭。可我這張笨拙的口,每當這個時候,總是情緒激蕩,心往下沉,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是好。

爸爸那年已經八十多歲了,在我的記憶中,幾十年來,經常卧病在床,好像從來就沒有發福過。尤其晚年又忽來病魔纏身,而且經久不衰,導致晝夜難眠,精神疲憊,食欲不振,身體變得虛弱,風中的爸爸顯得十分單薄。

上車前,我來到爸爸跟前,最後與爸爸話別。我看到爸爸的眼裡噙著淚水,看到我,爸爸卻將目光移往他處。我知道爸爸想讓我走的安心,不想讓我看到他傷心的樣子。爸爸總是這樣,有苦自己承擔。

「別難過,我會很快回來的!」我終於開口對爸爸說。

「知道!」爸爸答道。其實爸爸心裡明白,我這只是一句安慰的話語,因為在過去的十八年當中,我也只回來過可數的四、五次。

爸爸穩定住情緒,不再躲著我的目光,然後緊緊地盯住我,好像這樣我就可以留在那裡,不再走了。爸爸的眼角閃著晶瑩,往昔我多少次離去,爸爸從來不曾像今天這樣。從我記事時起,無論是遭受他人欺負,還是文革中被人陷害,我從來不曾見過爸爸流過眼淚。

爸爸目不轉睛地看著我,一雙手微微顫抖,好似有千言萬語,嘴唇輕輕地抖動,張了又張,卻最終什麼也沒說出來。也許在他內心深處,冥冥之中有某種感覺,已經清楚在世的日子不會長久,況且又沒有人能夠預料明天會發生的事,我這一次離去,不知道今後能否再見。
我坐進了車內,探出頭來,朝爸爸揮手。爸爸也朝這邊招手。車子緩緩開動了,離家門口越來越遠了。我回頭望,正值黃昏,最後一抹夕陽將金色的餘暉傾灑下來。爸爸始終注視著我離去的方向,佇立在初夏輕柔的晚風之中,沐浴著金色耀眼、燦爛輝煌的夕陽……

以前我都是每隔四、五年才回家一次。四年前與全家人團聚,在期滿返回的前幾天,爸爸就不由自主地顯露出離別的憂傷。看到爸爸的神情,我對自己說,看看我都做了些什麼,以後決不能再這樣。父母年紀越來越高,有時間應當多回家看看,與爸爸媽媽好好多呆幾天。

我的確是這樣想的,也決心這樣去做。誰料想,四年前返美后的一、二年內,工作發生了變動,總覺得身前背後被事情追著趕著,總覺得內心存有掛慮不安穩,似乎總是難以找到一個適當的時機。

2011年春節到來了,我內心原有個心愿,打算回家與爸爸媽媽共度春節。後來由於一些事情的攪擾,心神有些不定,加上電話中媽媽傳來好消息,說是爸爸的病情正在逐步好轉,使我長期壓抑的心思得到一絲釋放,久久的掛慮得到片刻緩解,於是就決定往後推遲。

「明年春節無論如何得回去,一定與爸爸媽媽共同度過一次春節!」,眼望著日曆,我暗暗下定決心。未能如心所願回返,我的心原本有些失落,由於這海誓山盟般的決心,好像死灰復燃,朦朧中又看到了希望,於是惆悵中又自我得到了一絲莫名奇妙的安慰。

誰料想,春節過後不久,卻忽然傳來了爸爸去世的噩耗。

我這人平時挺堅強的,不習慣感情用事,雖然心腸柔軟,卻不輕易流淚。很多的場合,別人痛哭流涕時,我只是在一旁冷眼觀望,掩飾著慈眉善目,頂多像參加追悼會一般,表現出一臉的肅穆莊嚴。

但當我聽到爸爸去世消息時,我卻無法再保持冷靜,眼前霎時感到一片黑暗,我不住頓足捶胸,仰天長嘆,眼淚不由自主地淌了下來。

假如當初,如果那樣,心裡一下子湧出無窮個後悔來。「我會很快回來的!」,我留給爸爸那句最後的話,那個夕陽下晚風中的應許,爸爸朝思幕盼的回歸之日,也成為了我今生一個永遠無法償還的情債。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知道詩詞後面一句是「此事古難全。」。每每聽到凄涼別離的故事,都喚起內心的同情與憐憫。卻從來沒有想到,這種悲哀之事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我做夢也沒有想到,夕陽之下與爸爸揮手,竟成了父子之間的最後訣別……

(一)

飛機穿行於雲霧之中,遵循著地球由東向西運轉的軌道,朝著我日夜思念的家鄉飛行。春天,燕子飛來了兩次;秋日,青草枯榮了兩番。父親去世兩年之後,我終於踏上了歸家的旅程。

透過飛機窗口朝外張望,我們飛行在三萬英尺的高空,飛機在拚命地追趕著落日的餘暉,原本高高流動的雲彩此時飄浮在機身之下。除此之外,也看不出什麼其它特殊景觀,有時甚至感覺不到飛機在動。但是窗外晝夜的交替,使人相信外面的世界在變化,時間在飛逝……

屈指算來,出國已經有二十一個年頭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人也由當年「初出茅廬」的大齡「青年」,經歷了「不惑」,走過了「知天命」,如今正不情願地朝著「花甲」奔去。

上次回國是在2009年。四年來,家裡發生了巨大變化。這變化帶給我巨大傷痛,時時牽挂著我的心,也使我更加思念遙遠的家鄉。

家對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常回家看看」的曲調,常常迴旋在我的腦海之中。大西北遙遠的塞上鋼城,我夢迴縈繞的故鄉,當春風刮過太平洋,吹綠了黃河岸邊的 垂柳,也捎去了我對親人的一縷相思;當暑盡寒來,飛雪覆蓋了蒼茫的大地,厚厚的冰雪也埋藏著我對爸爸一片深深的愧疚。兩年來,我頭腦里常浮現爸爸的音容笑 貌,總思想著爸爸送我離去的那條街道,想再望一眼爸爸朝我揮手的地方……

這次回國與家人共度春節,並非是「告老還鄉」,因為過後我還是要離去的。可當我著手整理行裝,當我一雙腳踏上飛機,當我透過飛機的窗口朝外瞭望,也許是本 能出於對家鄉的思念,也許是感嘆二十年光陰匆匆而過,其實我明白,更多的還是四年來對爸爸媽媽日夜的思念,於是在我的內心深處,還是萌生出一種「葉落歸 根」的感覺。

童年,人一生中天真爛漫的時光。有時,一個人獨自望天,看紅霞暗去夕陽漸漸西沉,望月亮如鉤悄悄爬上樹梢;多少次,望冰消雪化、垂柳輕徭,聽細雨叩窗、風 吼雷鳴。有時,幾個要好的同學聚在一起,坐在起伏的草地上,走在綠幽幽的麥田裡,甚至爬上茂密的大樹,或者站在高高的樓頂,開始幻想那種遠遠逃離家的瀟洒 生活……

故鄉也許並不美麗、繁華,但我在那裡長大,故鄉記錄著童年的腳步。無論經歷的生活是悲是喜,童年的故鄉是難忘的。無論我走多遠,無論我在外面的年日有多 久,這裡依然有我最美好的記憶,有我難以忘懷的親人朋友!記不清多少次,故鄉雲霧繚繞,進入我熟睡的夢鄉,令我動容,激情難抑。這,也許就是人之常情。

爸爸也常常提起他的故鄉,眼裡閃現出青春的光芒。

……

爸爸媽媽都生長在天津,在海河邊長大。正逢青春妙齡豆蔻年華之時,雄心勃勃,躊躇滿志,正欲施展宏圖,大幹一番事業;卻遭遇天災人禍,處在兵荒馬亂,改朝換代的年代;「雄雞一唱天下白」,「天翻地覆慨而慷」,聽著隆隆的槍炮聲,迎來了天津城的解放。

於是,天津城也變成了「解放區」,高貴者成愚蠢,卑賤者變聰明,命運理想都變樣了。「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民主政府愛人民呀,共產黨的恩情說不完,呀呼嗨嗨,一個呀嗨,……,共產黨的恩情說不完。」

炮火下的天津城,斷瓦殘牆,破爛不堪,百廢待興,百業待舉,爸爸媽媽立刻全心全意投入了城市的建設。在天津城的許多建築工地,爸爸伴隨著單薄的身影,灑下 了如雨的汗水,留下了匆忙的腳步,貢獻了不平凡的聰明智慧;也欣慰地看到了:一座座興起的樓房,一條條疏通的街道,一個個新生兒的誕生,一家家的組成並蓬 勃壯大。

那時候,工作有個響噹噹的名子,稱為「幹革命」。並非是如今的打工掙錢養家糊口,或者是某些人尋歡作樂的場所,或者成為一心往上爬的政治階梯。當年,許許多多的年輕人幹革命,都是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奮不顧身,前仆後繼,根本就沒有考慮個人的得失。

人們生活的目的非常單純,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為了人民生活幸福美滿。相信政府相信黨,就像文革時一首歌曲所唱的那樣:「哪裡需要到哪裡去,哪裡艱苦哪安家。祖國要我守邊卡,扛起槍桿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發。……,邊防線上把根扎,雪山頂上也要發芽」

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的皮膚、血脈、文化和骨氣註定了我們的終生使命;我們有責任、義務更有歷史使命為國擔憂,為民解難。如此的高風亮節和寬廣胸懷,令人感嘆,令人敬仰,但並非人人都具有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千古志向。

「好兒女志在四方」,青春隨著理想飛翔。爸爸媽媽響應國家的召喚,奮不顧身一馬當先,衝鋒陷陣大義凜然,覺得那是義不容辭。

爸爸媽媽朝氣蓬勃,鬥志昂揚,惟賢惟德,以誠待人,以心換心,還不懂得人心險惡,還未體驗世態炎涼。從而做事今天看來,也似乎顯示出一絲草率。大漠荒原聽說過但沒去過,天高地遠,廣闊天地,出去見見世面也好,增加些閱歷,積累些經驗,反正過幾年便回來了。

爸爸媽媽天真爛漫,充滿了對未知的渴望,大有「不到黃河不死心」、「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邁氣魄。就這樣,50年代,聽從黨和國家的召喚,爸爸媽媽帶著一家人,隨著浩浩蕩蕩的人流,乘上駛往大西北的列車,從天津連人帶戶口,遷移到了塞上高原的黃河邊。

當時不乏一些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之人,口號喊了,表現激進了,也革命了,但「革命」並非忘我無私,誠心實意。有多少人留戀大城市高樓大廈、燈火輝煌、車水 馬龍、熙熙攘攘,害怕面對荒原野草、戈壁黃沙、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隔三岔五就有人悄悄溜號,不辭而別,玩起了失蹤遊戲,偷偷地返回了天津城。

「要學會相信別人,否則如何讓人來相信你呢?」爸爸如此這樣告誡我們,並堅信政府許下的諾言—「支援邊疆最遲不超過十年,保證你們一家全部返回天津!」。 爸爸的信心是情有可原的。你想,都噴著唾沫、擂著胸脯下了保證,揮動手臂、指天跺地發毒誓了,人民政府還能出爾反爾,像無賴滿嘴呲喤,不講信用,胡說八道 騙人玩嗎?

「幹什麼事都要盡心儘力,對待工作絕不能馬虎!」爸爸這樣說,這樣教育子女,自己也這樣做了。與成千上萬的志願者一樣,用辛勤的雙手為鋼城添磚加瓦,將塞上高原黃河畔一座平凡的水陸小鎮,建設成為了草原上的一顆燦爛的明珠—一座光彩照人的現代化城市。

爸爸在鋼城一呆就是幾十年,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退休后,只要身體允許,爸爸每隔幾年總要回天津城看看。不是支邊凱旋而歸,而是作為一名塞上的開拓者,回歸 故里,尋覓童年的足跡。當年那個美麗的諾言,曾經激勵人們奮進揮汗,也曾經在孤獨無望時,給人以遐想和盼望,如今猶如石沉大海,銷聲匿跡。又好像茫茫荒原 上的一粒微塵,早已被大草原上的「沙塵暴」,吹到了九霄雲外!

我曾經問過爸爸,如果今天有消息傳來,當初被「沙塵暴」吹到九宵雲外,那個曾經令人心慰的應許,奇迹般地回來了,您將會有何感想?如果歷史在人面前痛悔流淚,發誓要痛改前非,兌現過去所有愧欠的應許,全家人可以全部返回天津了,您的心意會是怎樣的呢?

爸爸低下頭,沉思片刻,然後抬起頭並搖了搖頭,目光中透露出一種滄桑。過去的,就讓它永遠的過去吧,現在這裡的每天生活不是也都很好嗎?!我理解爸爸,辛勞一輩子,累了,圖個安寧心靜,不想再折騰了。另外,望望眼前,又怎麼捨得下奮鬥了一生之地呢?!

是啊,一個地方可能不美麗,也可能荒涼到了極處,但當你揮灑過汗水,留下了青春足跡,投入了身心,一切就會變了。對這裡的一切都有了感情,你會熱愛這裡的 一草一木,像留心觀察初戀的情人,你會記住她每個細微處的變化。在你的內心深處,對她寄託了希望,產生了依戀,你也許離不開她了,走在哪裡,都不會將她忘 記。

雖說如此,人在他鄉,有諸般的不易,也有太多的無奈,但最讓人不能割捨的還是思鄉情。「月是故鄉明」,「低頭思故鄉」。故鄉總有這樣一份深深、濃濃的、扯不斷的情感牽繫,「葉落歸根」成為多少離家之人的最終夢想。

鄉愁,千古不變,永遠是一份難以割捨的眷念。時長空遠,地角天涯,漫漫人生路,眷眷遊子心。一生輾轉各地,鬢角如秋飛霜,歲月刻在臉上,但奇妙的是,爸爸始終鄉音未改。然而,最終卻未能「葉落歸根」,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但爸爸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個天津人!

(二)

每天上班從家到公司,沿途要經過三個湖泊。

首先經過小區附近的「松樹湖」(Pine Lake)。它方圓不大,躲藏在一片密密的森林之中,清涼幽靜,可供人們垂釣。參天的松柏樹下,人們可以用來休閑,譬如打球,燒烤,舉辦派對(Party)。

之後,行車經過幾個拐彎,就來到了另一條湖邊的馬路。這個湖人稱「薩馬秘什湖」(Lake Sammamish)。相對「松樹湖」,「薩馬秘什湖」就明顯大多了。碧波蕩漾,群鴉浮水,有沙灘,可戲水;還有一座小小的碼頭,可供人們驅車載船前來, 泛舟湖上,劈波斬浪。

沿著湖邊的公路行駛十分鐘左右,開始上高速,風馳電摯,將「薩馬秘什湖」遠遠地拋在身後。高速上行駛十分鐘左右,來到一個熱火朝天的建築工地。在此駛離高速之後,左轉右拐兩個彎,忽然豁然開朗,出現在眼前的是水天一色—好一個浩瀚的湖泊。

放眼湖面,湖水清澈,煙波浩渺;眺望對岸,煙雨朦朧,密林之中點綴著幾座彩色房屋;仰望穹蒼,藍天白雲,千化萬變。這遠近景象交相輝映,形成一幅絕妙的立體山水畫。這就是西雅圖著名的「華盛頓湖」(Lake Washington)。

公司設在湖的旁邊,只隔著一條馬路。每天從辦公室的窗口眺望,可以近觀閑雲野鶴,岸柳低吟,遙望湖光山色,微波蕩漾。眼前碧綠的湖水與湛藍的天空,由湖水 對岸茂密的樹林,以及遙遠覆蓋皚皚白雪的山巒,連接了起來,令人感到天際遼闊,美奐絕倫。那日出日落彩霞飛舞的迷人景色,更加充滿了詩情畫意,使人不禁心 曠神怡。

望著眼前美麗的風光,不禁令我想起爸爸年輕時走過的路。

……

30年代,有一位叫紀霍士的先生,來內蒙古西部考察,寫下了一段逼真的文字,這幾行字就是當時塞上高原,草原鋼城的逼真寫照:

「……,你開始看到廣大無邊的原野,除西北大青山外,只有陽光和黃土的氣息了。黃鼠狼、野山羊時而在曠野上肆無忌憚地出沒。沒有人家,沒有行人,除偶爾有 一群響著鈴鐸的駱駝或一輛渺小的響著破馬達的長途汽車,就再也看不到任何生物了……『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詠歌,想必就是這一帶地方吧!」

爸爸也曾滿懷深情地向我們講起過,當年初次來到草原鋼城時的情形。當全家人風塵僕僕,千里迢迢來到鋼城,下了火車,全家人全都傻了眼,一顆顆心都涼了。這是哪兒啊?太不象生長的天津城了。

一眼望去,沙石裸露,黃塵瀰漫,人跡稀少,荒原一片,是一座典型的塞上荒涼小鎮。環顧四周,只有荒山,沒有樹木;只有黃沙,沒有道路。大風揚起之時,立時昏天黑地,天上無星無月無光,地面象一片茫茫沙海。

說是來到了內蒙古,卻沒有望到大草原,也沒有看到蒙古包。詩情畫意般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在哪裡?

少年人好幻想,年輕人多夢想。仰觀塞上浮雲,極目荒原野草,尋覓大漠孤煙,眺望長河落日。但我們對日夜憧憬的夢想真正了解多少呢?也許只是聽別人侃侃無心 地講述過,說是如何如何美麗;或著是從作家小說的誇張描寫中,朦朧中顯現出一幅五彩的圖畫;或著出於人固有的好奇心,在臆想中編織出一幅美妙的夢境。這一 切是真的嗎?在現實中存在嗎?它究竟好在哪裡?會是像夢境般的美麗嗎?

如今這眼前的景象,怎麼看都不像是個令人激動的地方,要不是年輕人固有的朝氣和堅強的意志,甚至難免會令人產生無盡的悔意來。

全家人隨著人潮被安頓在一排排低矮的平房內,那間塞進了一家人的昏暗小屋,便成為了塞上新家。「家」座落在一片曠野沙地,夜晚漆黑一片,周圍是片片的衰 草,點點的野花,凄厲的狂風,陣陣的狼嚎。荒草野灘蒼茫無際,也只盛產這些自然之物,用各自獨有的姿態,或點頭,或微笑,或吶喊,或長鳴,算是對遠方來客 的熱烈歡迎。

這時內心對異地他鄉原來抱有的那一絲好奇與幻想,隨著漆黑陰森的夜幕來臨,逐漸演變成為一種嘆息、惆悵和無奈。周圍沒有任何朋友可以述說衷腸,也沒有親人 能夠給予安撫,只能獨自默默對著浩瀚茫茫的星空,傾訴著內心深處的孤獨與凄涼。一雙腳才踏上這片土地,就期盼著那個虛無縹緲,「返鄉」應許的日子快快來 臨。

從此,塞上人生的艱難旅程開始了。

工廠與居民區相距二、三十里路,不像現在有班車,那時來去就完全憑著一雙腳。班車別提了,那就走路吧,反正是年輕人,什麼也都不在乎!可路又在哪裡呢?這 里是一片荒灘,那裡是一片野嶺,地上根本就沒有路。這時他們終於明白了,原來,他們不是來享福的,他們是新城市的建設者,他們就是道路的開拓者。正如魯迅 先生那句明言所說的那樣:「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

每天天未亮,爸爸就和一幫年輕人出發了,踩著溝坎,踏著荒原,頂著繁星,朝著遠方那個既定的目標行進。周圍沒有燈光、沒有人家、沒有樹木,處處沼澤、荒墳 野嶺、雜草叢生。一次經過一片墳場時,還發生了「鬼打牆」的奇怪現象,一群人走來走去總是圍著墳場瞎轉悠,死活就是走不出亂墳崗,令眾人疲憊腿軟,心裡陣 陣發怵。幸虧一位年長的意示到了問題,建議大家就地休息片刻,之後,才終於脫離了那個可怕之地。還好是結伴同行,一個人的話,非嚇個半死不可。

太陽落山後,四周一片黑暗。在蒙蒙昏暗的天宇,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樹梢,星星開始睜開了明亮的眼睛。沒有了機器的轟鳴,原始的大漠荒原之上,望不見燈火,看 不到炊煙,聽不到人歡馬叫。除了陣陣的狂風,墳頭鬼火熒熒,世界安息了,大自然顯得是那樣的寂靜。工作一天的人們終於可以休息了,可以回到溫暖的家,與親 人團聚了。

可是「家」在哪裡?親人又在哪裡呢?「家」坐落在黃沙瀰漫,一眼望不到蹤影的遠方。雖然山高路遠,但那畢竟是心中的溫暖之處,吸引著一顆顆凄涼的心。仗著 年輕人精力充沛,激情洋溢,吃苦耐勞,一幫人立刻馬不停蹄,朝著蒙蒙的大青山進發,又沿著清晨相同的路線回返。曠野茫茫都是路,山的那邊還是山。每天都是 披星戴月風雨無阻,長途拔涉四、五十里路來回。

熟悉了風沙,認識了荒原,經歷了雨雪,習慣了黑暗。「迎來日出送走晚霞,斗罷艱險又出發。風雲雷電任叱吒,一路豪歌向天涯。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 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同樣的沙丘野灘,每天無奈地走著;不變的荒山禿嶺,每天習慣地望著。不久,在一片雜草叢生的曠野荒漠之上,出現了一條曲 曲彎彎的小路,那是爸爸和一群年輕的草原上的建設者們,用一雙腳千百回的往返踩出來的。

也許正因為爸爸年輕時,經歷過這樣的磨鍊,練就了爸爸一雙過硬的腳下工夫,都八十來歲的人了,仍然不把十里八里當回事。有時計劃外出,年輕人還在商議如何行動,要不要乘公交車還是打的,而爸爸說走抬腿就出門,健步如飛,來回都靠步行,沒有絲毫的猶豫。

記得四年前回國,一天清晨陪伴爸爸媽媽在公園散步。穿過樹林,踏過小橋,迎著旭日東升,沿著湖水漫步。最後來到公園的假山面前,我躊躇片刻,考慮到父母年 邁,不知是否該登梯一路上去。爸爸看出我的猶豫,說「沒問題!」。話音未落,爸爸卻早已「蹬!蹬!」攀上一半了,我反倒被拉到後面,不得不鼓勁奮起直追。

爸爸外表柔弱,文質彬彬,一副電影中知識分子慣有的形象。但爸爸內心堅強,毅力過人,凡事爭先恐後,永不服輸。像攀登公園假山一般,爸爸甚至可以腳蹬六層樓梯,雙手拎著買來的蔬菜,一口氣上下,不用停歇也不喘,臉不變色心不跳。這點連我都做不到。

我曾經「上山下鄉」戰天鬥地,「廣闊天地」策馬揚鞭。我曾經歷過革命「風雨」,見過偉大「世面」。我曾經唱著「樣板戲」,爬過高山,行過低谷,「明知征途 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任憑風雲多變幻,革命智慧能勝天;立下愚公移山志,能破萬重困難關。」。我曾經仗著年輕,青春充滿無窮活力,精神飽滿鬥志昂揚, 不承認失敗力不從心,敢於向任何困難挫折挑戰。我曾經……

雖然我在許多方面爭強好勝,總有股不服輸的勁頭,但對蹬梯爬樓我甘拜下風,心悅誠服讚美爸爸老當益壯,如鷹展翅,返老還童。每次回到家樓門口,首先停足,然後望樓興嘆,在長長吸足一口氣之後,才開始邁步攀登。爬到三層樓,我都要停一下,喘口氣,接著再走。

我也年輕過,也走過曠野,但我卻沒有走過爸爸當年走過的路……

(三)

這次返鄉,春節期間,有機會與三十多年失去音訊,幾位從小一塊長大,以後又一起讀書,最後又一同「上山下鄉」的老同學見了面。

儘管大家一起長大,但生活的軌跡彼此並不相同。有的當了工人,有的做了領導,有的出國求學,有的成了企業家。眾人聚在一起,倍感親切。寒暄問候之後,暢談 家事國事天下事,卻發現共同興趣的話題反而少了。唯有談到童年—我們共同度過的時光,每個人的眼裡便冒出了火花,臉上泛紅光芒四射,開始手舞足蹈,話語如 江水滔滔,童年往事如數家珍,彼此稱呼都還沿用兒時的「乳名」……

我們這代人沒有出生在好的時代,按照概率來說,我們真是運氣不佳,生不逢時,倒霉透頂了。「想讀書的時候,出了一個黃帥;想工作的時候,只能上山下鄉耕田 種菜;想結婚的時候,姑娘們個個都要嫁個老外……」。唉,那些背運就不提了,童年總該幸福快樂吧!哪知道,帶著哭聲「呱呱」落地,剛剛張開懵懂的眼睛,充 滿好奇觀察世界,正咿呀學語,張口想吃的時候,卻又碰上了「三年自然災害」。

如今國家奔向「小康」,一些人先富了起來。什麼都不缺的便掛上個「艱苦樸素」的條幅,警醒腐敗墮落,防止一朝被「雙規」。一些營養「過剩」的人們,每天朝 思暮想的,就是千方百計「減肥」,最上乘的境界,就是什麼都不吃不喝,還可以鮮活亂蹦的。幸福的老人也備不住會絮絮叨叨,一把鼻涕一把淚,來段「痛說革命 家史」。

我們那時候用不著整這個,因為本身就是饑寒交迫、水深火熱。

「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共產主義近在咫尺;國富民強人多力量大,立馬趕超英美德法日;神州山歡水笑,遍地奼紫嫣紅;九州大地到處鶯歌燕舞,四海征途一路馬叫人歡。」這樣一派大好形勢,足以令「帝修反」膽寒,卻只有在報紙和廣播中風聞過,好像都與這裡無緣。

「大食堂」解散后,恰逢冬季,沒有蔬菜,全憑糧店供應的那丁點糧食。不久,全家人相繼都病倒了。

哦,那已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個遙遠沉重的歲月,深深埋藏在心中的一個角落,當事人不願意無端地掀開那令人痛心的一頁,每當不小心無意中對它的輕微觸動,都會引發內心深深的感嘆和長久無法癒合的隱隱傷痛。可是那慘淡凄涼的一幕,爸爸怎麼能忘得了呢!

……

時光回返,歷史揭開了塵封的往事,把我們帶回到了「三年自然災害」的年代。那是一九六零年左右吧。

爸爸講起過,那時候真是困難呀,每家的那點糧食根本不夠吃。毫不誇張地說,每天吃的就像是文革中的「憶苦飯」,蒸熟的窩頭看上去都是綠色的,因為裡面摻雜 了百分之八十的爛菜葉子。不久,全家人全部卧床不起,個個渾身浮腫,手指按到皮膚上立刻就是一個坑,鬆開手之後,久久無法復原。一家人個個精疲力竭,一排 躺在床上,動彈不得。 看到全家人的模樣,爸爸只好免強掙紮起來,下地為一家人燒頓飯吃。爸爸不擅長家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飯燒熟了。爸爸喊全家人起來吃飯,可人人都沒 有味口,不願意起身。這絕非肚腹飽滿不知飢餓,只是一鍋清水見不到幾顆米粒的稀飯,還有那摻了爛菜葉子的綠色窩頭,實在提不起半點食慾。這種飯即使吃了, 又管什麼用?!全家人不就是天天吃這個、喝這個,才落得個人人面黃飢瘦,渾身浮腫的嗎?! 「你們不吃,那我吃了。」爸爸實在是餓極了,不知覺中,一口氣連吃了好幾個菜糰子,仍覺不飽。爸爸還想再吃,但低頭看看剩下不多的菜糰子,又抬頭望望一排 躺在炕上的全家人,最終還是忍住了。爸爸還自言自語道:「什麼時候能吃上不摻菜的窩頭就好了!」

那時妹妹還沒有降臨人世,父母只有我們兄弟姊妹四人。二姐從小就顯出與眾不同:顧家,照顧弟妹,疼愛父母。「災害」之年,二姐才剛剛開始懂事。別看二姐 小,卻富有心計,心思深遠。這情景,這些話,都默默地看在了眼裡,牢牢地記在了心裡。 後來二姐入了託兒所,中午總算能按時開飯,比在家裡要強多了。 一天,託兒所吃午飯的時間到了,每個小孩子給發一個土豆,當作午飯。小孩子們個個都餓得像個小瘦狼,拿到土豆飢不可耐,恨不得連皮吃了。二姐卻把土豆偷偷 地藏在了衣兜里,沒有吃。當託兒所的阿姨轉過身來,二姐把手伸出來,再一次向阿姨要土豆。阿姨感到奇怪,怎麼這麼快就吃完了?看到二姐眼巴巴乞求的眼神, 和伸出來的那嬌嫩可憐的小手,阿姨動心了,又額外地給了二姐一個土豆。 接到土豆后,二姐仍然沒有吃,同樣把土豆悄悄藏到了衣兜里。然後,瞅准機會,趁著阿姨不備,顧不上穿鞋子,用手捂著衣兜,撒開腳就朝家裡跑去。當時託兒所 就在住宅小區之內,離家不算太遠。 二姐跑得滿頭是汗,急沖沖地推開家門,伸手從衣兜里掏出一個土豆,高高地舉在手裡,無比興奮地朝著爸爸直喊:「爸爸,爸爸!給,土豆!」爸爸驚喜萬分,二 姐怎麼自己回家來了?爸爸一下子將二姐抱在懷裡。二姐的臉跑得通紅,歡心快樂地笑著,臉上溢滿了一種幸福感。爸爸這才發現,二姐是光著腳跑回家來的,腳上 的襪子在路上還跑丟了一隻,而這一切,就是為了能給爸爸帶回來一個小土豆。 爸爸望著二姐跑得通紅的臉,又望著二姐手中攥著的土豆,爸爸柔軟的心碎了,卻無論如何也無法像二姐那般快樂起來。爸爸欲語無聲,把臉緊緊地貼到了二姐的臉 上,眼裡閃現出星星點點的淚花……
那一年,二姐才四歲左右!

……

如今人們經常掛在嘴邊上,回憶幾十年前發生的那些破事,我們非常幸運,幾乎一樣不拉地都經歷了。那種艱難困苦,如同陰魂不散,時時環繞著我們左右,又像暴 風雨之前厚厚的烏雲,重重地壓在我們的心頭。它陪伴著我們走過童年,度過學生時代,好像與我們親密無間,最後又不依不饒地相隨到上山下鄉廣闊天地。直到二 十歲之後,中國上空電閃雷鳴,改朝換代,出現新天新地,生活才逐步得到改善。

還記得上中學的時候,身體開始發育,身子長高了,牆上刻劃著每一年的身高紀錄。看到孩子們長大了,爸爸媽媽更是喜從心來。卻沒有想到,身子長高了,飯量也 跟著見長。可是糧店供給的,還是那點糧食,每月偶爾少了些玉米面,卻用紅薯干替換充當口糧。半大的孩子胃口好,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吃多少總覺得不飽。爸爸 媽媽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德、智、體」全面發展,看來「體」字只好暫時免了。除了勸說兒女少做運動,卻也想不出什麼其它更好的拯救辦法。

那年頭,著裝豪華亮麗不敢想,只要穿戴整齊,尤其是站在外國人面前,千萬別給中國人民丟臉;飲食大魚大肉是奢望,只要能填飽肚子,還有力氣呼喊革命口號,還能扛鋤頭下地幹活,就心滿意足了。除此以外,樸素的頭腦,除了「共產主義」,不敢有其它的痴心妄想。

如今的孩子們豐衣足食,沒有吃過「憶苦飯」,生下來就平安快樂,幸福早已深深植入內心深處,好像都由DNA前世所定。眼未見就以為不存在。上輩人好象都得 了時代「傷感」症,常年忽冷忽熱;有時又好象得了「精神分裂症」,變得喜怒無常。動不動就說「那個年代」 、「我們當年」,怎麼像個初學說話的八鴿,嘴裡總是絮絮叨叨,整天念道個不停呢?

好辦,餓他幾天試試,準保他就會有感覺了,就明白什麼叫做「盼星星,盼月亮」了。

古人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今人言,「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記取昨天,是為了把握今天,更是為了掌握明天。

我們從小受到社會主義教育,知道共產主義美好,但也知道需要付出汗水,也能領會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的歌曲內涵: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幸福不會從天降,社會主義等不來。

眼瞅著快過了長身體的時候了,共產主義還是沒見任何動靜。「大躍進」、「合作社」、「大鍊鋼鐵」、「集體大食堂」都經歷了。不是說「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三年超英,五年趕美」,「一天等於20年,共產主義在眼前」嗎?社會主義也忒長了點吧!

共產主義怎麼還不來呀?白天痴心夢見它好幾回,夜裡夢遊尋它多少次,真想死它了。我們這輩子還能趕得上嗎?

多少次夢裡彩雲飄蕩,天紫地藍,曲徑通幽,壁壘森嚴,踏著雪地上的熊跡狐蹤,忽忽悠悠進入了「共產主義」。興奮的我半夜跳將起來,撥開眾人搶上前去,一口氣連吃了好幾個大饅頭,外加幾塊淹鹹菜,末了,還喝了一碗白糖水!

幸福的時光並不長久,醒來發現肚腹空空,原來是「一枕黃粱」。

唉,要不是年輕時挨餓受凍,如此刻骨銘心,半個世紀前的往事,本該是灰飛煙滅,如江水滾滾東流去,怎麼還會記得那麼清楚啊!

(四)

從西雅圖飛往北京,是直飛無需轉機,空中飛行約十二個小時。一路之上有飲料供應,同時還提供兩頓正餐。

飛機起飛兩三個小時之後,開始供應第一頓晚餐,有兩種選擇。我要了一份牛肉米飯,起碼它看起來聽起來都比較接近「中」餐。空姐遞過來一盒套餐,飯和菜裝在 同一個盒子內,飯盒用錫紙包裝。除了盒飯,還附帶一小盒蔬菜,幾小塊水果沙拉,一塊蛋糕,一小袋榨菜,一小杯飲用水,一塊濕毛巾,一小管白糖,還有一塊黃 油。

我這人各方面都屬正常,唯獨從小偏食,成為一種缺陷。不喜歡或著沒有吃過,甚至瞧著不順眼的東西,連嘗一下都不情願。這裡提前提醒並謝過各位朋友,將來一 天如有緣份會面,吃飯時切記別對我過於熱情,即使是御膳房的山珍海味。大庭廣眾之下千萬別推三讓四的,免得我心不情願,又使你面上難堪。出國二十一個年頭 了,心裡還是吃不慣西餐,但凡有選擇,還是喜歡中國固有的那種菜香和飯食。

每當無奈吃三明治(Sandwich)或者比薩餅(Pizza)時,總要趁人不注意時,悄悄將乳酪剔除,將黃油刮乾淨,將裡面的酸黃瓜也拿掉,這樣心裡才 略感踏實,然後勉強吃幾口,象徵表示一下。很多的時候,經過我一番精心處理后的比薩餅,「精華」蹤跡皆無、「營養」消失殆盡,原本「花枝招展」的比薩餅, 變成了一塊光禿禿、乾巴巴,沾滿一道道血紅般的西紅柿醬,只略帶一絲鹹味的外國式的「烙餅」了。

我不加考慮將黃油放到了一邊,卻將一管白糖小心收藏了起來。然後,又拿起蛋糕聞了聞,嗅出一種添加料的味道,搖搖頭,嘆口氣,將蛋糕也放置一邊。無可奈 何,眼睛最後只好移目在那盒米飯的上面。從早到晚折騰大半天了,肚裡確實感到有些餓了。掀開錫紙,飯菜熱氣騰騰,卻聞不到一點大米飯的香味,提不起絲毫食 欲。怎麼會是這樣?世道真的變了。小時候吃的大米飯有多香啊!

「給孩子們吃吧!」我記起爸爸曾經說過的話。

……

爸爸年輕時走東闖西,風餐露宿,落得一身疾病,偶爾要到醫院住上一段時間。

每次爸爸從醫院回家來,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驚喜。那是只有特殊病號才有資格分到的一些小食物,爸爸都捨不得吃,心裡惦念著在家裡日夜期盼的孩子們。說起來,那也談不上是什麼好東西,不過是幾個半兩大小的饅頭。我們幾個孩子仍然如獲至寶,圍繞著爸爸又蹦又跳……

那個年代副食品缺乏,除了醬油、醋敞開供應,其它幾乎所有的食品、物品都是憑號限量供應。在鋼城,糧店每月一戶只供給一點點大米,剩下是百分之七十的玉米面,百分之二十的白面,再外加一些雜糧。後來連高粱面,蕎麥麵,還有紅薯干,都曾經供應當作口糧。

生活艱苦是眾所周知的,可國人具有死要面子的傳統,喜歡說大話,友人面前打腫臉充胖子。世人面前寒酸落迫渾然不覺,卻愣說他人生活於水深火熱。其實無論怎樣刻意隱瞞,也總沒有達到四分之一個「小康」的水準。

爸爸患了胃病,消化困難,頓頓黃橙橙、硬邦邦的玉米面窩頭難以下咽。爸爸是家裡的頂樑柱,一家老小的花銷支出,全指望爸爸的那一份微薄的收入。媽媽憂心仲仲,如何才能給爸爸增加些營養呢?

媽媽絞盡腦汁,無奈困難重重。一則家裡經濟條件不允許,二則在那個只有「思想豐富」的年代,「自由貿易」已被當成資本主義遭受批判。常言道:「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如今那些老皇曆都不靈了,生活講究「精神食糧」。

穿衣,要布票;吃飯,要糧票;解饞,要肉票;吃糖,要糖票;抽煙,要煙票;洗衣服,要肥皂票;……;更要命的是,往往發票,卻無貨物。就連普普通通的豆腐,一年也未必能幸運吃上一塊。由此可知,想額外補充些營養都難上加難。

這樣也好,斷了你貧民百姓「腐化墮落」的念頭……

那年頭崇拜一貧如洗,痛恨富裕享樂。解放前鬧「土改」,劃分「階級成分」,要是被圈定成個「僱農」,絕不會有無能羞愧的感覺。不但自己人前馬後趾高氣揚,顯出一副「老革命」的派頭,連後來孩子們填寫「家庭成份」,也都覺得那是塊使身價上升的御書「金匾」。

媽媽取出精心收藏的那一點點寶貴的大米,為爸爸蒸了一盒米飯。大米飯的香氣沁人肺腑,像清晨陽光照射湖面輕輕騰起的雲霧,忽忽悠悠,溢滿了房間的每個角落,饞得我們幾個小孩子,直咽口水。

是啊,常年吃飯的時候,眼望處,多會兒都是一片黃橙橙的顏色,偶爾吃上一頓白面饅頭,都覺得鬆軟香甜無比。大米在北方,尤其是在我們生活的那個地方,在那 個特殊的年代里,可謂是「山珍海味」,是無比稀罕的。那顏色比白面還白,吃起來比饅頭還柔軟,還要更加香甜。注視著從糧店拎回來的那一點點大米,夢裡幻想 著豪吃的那一天,但是媽媽把那點大米收藏得好好的,總也不見有「開吃」的跡象。

望著我們手中的窩頭,又看到我們饑渴的目光,爸爸無論如何也咽不下口中的米飯。「給孩子們吃吧!」爸爸說,媽媽不同意。「給每個人都分點!」爸爸又說。媽 媽看看爸爸,又回頭望望我們,一個虛弱的身體,幾雙哀傷的眼睛,兩下都難捨難分,親情難卻。最後媽媽還是拗不過爸爸,為了讓爸爸咽下口米飯,讓爸爸的身體 早一天好起來,於是我們幾個孩子都因此蒙了福,碗中都分到了幾口大米飯。

我那時自認有些懂事,知道那是爸爸的米飯,爸爸身體不好,有病,我不該吃爸爸的米飯。我抬頭望望爸爸,又低頭看看米飯,香氣撲鼻,喉嚨竟被大米飯的香氣重 重地籠罩著,一個「不!」字始終沒能說出口。當今的孩子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來,一碗大米飯對我當時會具有如此大強大的吸引力。為了它,我等待了許久。最終 還是抵擋不住大米飯香氣的誘惑,我迫不急待將期待已久的大米飯送進口中。

那種感覺令我終生難忘。白白的大米飯柔軟極了,香極了,比窩頭好吃多了!於是小小的年紀在心中暗暗發誓:以後長大了,等我有了錢,天天吃大米飯,再不要吃這黃橙橙、硬邦邦的窩頭了。

看到我們興高采烈的模樣,爸爸的臉上浮現出一絲凄涼的笑意……

……

年輕時,爸爸身上從不裝錢,更決不會自己隨意亂花錢,每次發工資,都全部如數交到媽媽手裡。多年之後,爸爸曾幾次發出感嘆,這個家幸虧有媽媽的經營料理,不然的話,那艱難困苦的日子可怎麼過呀?!

後來年邁了,家境終於變好些了,爸爸的衣兜里開始裝些錢了。那是媽媽特意留給爸爸的,看上什麼,就自己買吧。苦了多半輩子了,讓爸爸也挺起腰板,作一回金 錢上的自由人。即使兜里有了錢,爸爸也從來沒有買過自己心愛的東西,總還是把錢花在兒女們的身上。一旦看到爸爸的錢少了,媽媽就再往爸爸的口袋裡塞些錢, 讓爸爸的兜里始終飽滿,讓爸爸表面風光,痛痛快快過把癮。

爸爸兜里裝了錢,雖不多,不曾見增值,卻也難以見到減少。不過也會有這樣的時候,爸爸也顯出豪放大氣,那是當爸爸偶爾用來買些糖果的時候。小時候家裡窘 迫,一分錢一塊的水果糖,也不是嘴饞就能吃到。儘管我早已成年,每當我回到家裡,爸爸記得我小時候愛吃糖,總會買些包裝漂亮的水果糖,放到我的面前,督促 著讓我吃。

看到我吃糖,爸爸媽媽就想起一件我和大哥小時候的事。

我自小喜歡甜食,吃糖沒夠。也許當時沒有其它更好的東西可吃,家裡僅有的一點點白糖,都被當作是上好的東西,並不輕易拿出來分享。當我還是三、四歲的時 候,一天我吵著要喝糖水,哥哥和姐姐們拗不過我的倔犟,無奈把收藏的糖罐拿出來,遞給我。我立時止住哭鬧,兩眼放光,抓起一把小勺,不由分說把勺伸入罐 里,不管不顧地挖起糖來。一勺,兩勺,三勺,……,一小杯水裡我放了八勺糖!見此情景,姐姐著急,大哥在一旁更是急的要命,瞪大了眼睛望著我,高聲呼喊著 要奪回糖罐,我雙手抱住就是不撒手。是心疼糖?!還是嫌我太不聽話?!性急的大哥拿起一根棍子要過來打我。結果棍子舉得過高,把頭頂上的燈泡給碰碎了。由 於擔心害怕爸爸媽媽回來后,會受到責怪,此時此刻,大哥也顧不得打我了,自己反倒獨自躲到一邊,蹲在地上,雙手捂著臉,「嗚!嗚!」地哭了起來……

爸爸媽媽回來后,不但沒有打罵,也沒有更多的責怪,只是有些心疼破碎的燈泡,因為新的又要花錢來買,然而家裡……爸爸媽媽望著杯子,望著糖罐,望著孩子們一雙雙哀傷的眼睛,父母的心在哭泣。

世上有什麼比孩子們哀傷的眼睛,能令父母更加心碎悲傷呢?

(五)

從西雅圖沒有直飛鋼城的班機,需要在北京換乘另一架航班,於是,我在北京機場稍微停頓了片刻。在北京見到了二姐,見到了二姐的獨生女兒,還見到了二姐獨生女兒的女兒—美美。

正因為美美的出生,使我也平白無故地被往上提升了一個輩份,四、五年前我就被「忽悠」了,因為被人響亮地稱呼為「二舅爺」了。

其實,我還不太十分情願進入「爺」的行列。從小時候留給我的印象,一旦被稱呼「爺」,好像就進入「來日不多,來日可數」的範疇了。由「舅」到「舅爺」,這絕不象漲工資或者提升職稱叫人心花怒放。在內心深處,我還挺留戀昔日「二舅」—那個平常樸素的稱呼。

沒有辦法,人類就是這樣繁衍延續,這是自然規律。稱呼什麼就是那麼一回事,即使八十歲被人稱為八歲童,那管什麼用?兩鬢依然飛霜,一臉刻滿歲月。人有情而時間無情。無論願意與否,只好順其自然了。

美美已經四、五歲,對我完全沒有了四年前第一次見面時的那種陌生感。美美長得非常可愛,也十分招人喜歡。小小的年紀說話辦事卻像個大人似的。在飛機場堅持跟我一塊玩拼圖遊戲,美美神色嚴肅,鄭重其事地對我說:「這次你自己玩吧,我不幫你了!」

過去人們常說,美國的兒童生活在天堂,話語中透露出百般羨慕。我看如今中國的兒童,有過之而無不及,令世人瞠目結舌。天生的一個「小皇帝」,連「老一輩」 都前擁后簇,甘願就範,俯首稱臣。還未到上學的年齡,父母便早早地著手為孩子預備,千挑萬選,什麼都要上好的。從課前班開始,各種才藝班就預訂排隊等候。

美美也不例外,家裡學慣用具應有盡有。令我驚訝的是,小孩子家竟然還有一個iPad(我都沒有!顯得有些土的掉碴!)。小小年紀口中說出的辭彙,天馬行空,飄忽不定,完全出乎意料,更令我稱奇。四、五歲的孩子,居然會說「下載」,並且會正確使用「刪除」。

天哪,我真的被「雷」住了,跟我們小時候真是天差地別呀!

今天的孩子們真是運氣好,出生在一個好年代,生活邁入「小康」,不曉得什麼叫做「饑寒交迫」,不懂得何謂「水深火熱」。每天的生活就是享福,有玩不過來的各樣高檔玩具,有吃不盡的各式糖果甜點,沒有那麼多的「動亂」。生活安逸,祥和,平靜,自由。

說起我們兒時的經歷,現代的年輕人一臉漠然,那個年代聽起來簡直就像「唐宋」一般遙遠,或者當作是「火星」上曾經發生的事。

我想起上小學的第一天,羨慕能有一個漂亮的書包……

……

像大多數那個年代的家庭一樣,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蘇聯「英雄母親」的感染,還是國家「人多力量大」口號的倡導,我們家算是走到了時代的前列。在那個年代里,是一個標準化的大家庭,兄弟姊妹共五人。我在家排行第四,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還有一個妹妹。

提到蘇聯「英雄母親」,當今的年輕人可能從來未聽說過,為了不使你如墜迷霧,藉此機會我再多說幾句。

二戰期間,戰爭使蘇聯死了幾千萬人,政府鼓勵母親們多生孩子。「英雄母親」是前蘇聯政府為生育10個以上兒女的婦女們設立的榮譽稱號。1991年蘇聯解體 后,「英雄母親」也退出了歷史舞台。目前,俄羅斯最大的多子家庭居住在沃羅涅日州。該州的希什科夫夫婦在26年間養育了20個孩子:其中11個女孩、9個 男孩,家裡的戶口簿都被填滿了。

「人多好辦事」,「眾人拾柴火焰高」,「農村包圍城市」,「敵人若敢來侵犯,中國人每人吐口唾沫,也會將來犯之敵淹沒,叫他死無葬身之地」。經過多年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國人也真正品嘗到了「人多勢眾」的甜頭,感受到了「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

革命學習「蘇維埃」,建設向「老大哥」學習,教育更是「以蘇為師」。「布拉吉」、「盧布」、「卡秋莎」成為了時髦名詞,「英雄母親」也進入了中學課本。那個年代,大家庭處處開花,放眼皆是,絕對沒有「超生游擊隊」,偷偷摸摸,四海為家,到處流竄這麼一說。

爸爸媽媽一生辛勞,艱苦樸素,嘔心瀝血,省吃儉用,用微薄的工資,來哺養這個大家庭。物質上雖然清貧拘謹,爸爸媽媽滿懷希望,內心樂觀向上,用意志阻擋外來的紛擾,用勤勞換來孩子們的歡笑,用愛維繫著一家人的和睦,家裡的生活得過且過,還算風平浪靜。

我記得,每年每當學校開學的時候,家裡就到了緊張的時刻。兩個姐姐,哥哥和我四人讀書(那時妹妹還小,還沒有到上學的年齡),交學費便成了一個大問題。每 人兩塊五的學費,今天看來微不足道,去蔬菜市場溜達一圈,專往便宜貨攤前擁擠,也就僅夠買一個辣椒兩顆小土豆的。但是對當時的家裡來說,卻成了一個大數 目。

那時我們都還小,就爸爸一人上班,生活拮据,入不敷出,一分錢恨不得掰開兩半來花。每月發工資不久,便開始數算度日,一家人的眼目便頻繁注視牆上的月份牌,盼望著下次發工資的日子快快到來。

幸虧爸爸心靈,媽媽手巧,爸爸多才,媽媽勤快。延安黃土地上倡導的「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南泥灣精神,在我們家裡得到了充分認識,完全的貫徹和充分的體現,並加以發揚光大。

為了節省開支,渡過難關,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爸爸在業餘時間內,自己學會了服裝設計,媽媽則在燈下,不辭辛勞為我們做衣裳。記得從小學到中學,直到上山 下鄉之前,我所穿的衣服,春夏秋冬,里裡外外,從上到下,幾乎都是由爸爸裁剪,媽媽親手縫紉的。甚至還有上小學時腳上穿的鞋子,也都是爸爸媽媽親手為我做 的……

還未到上學的年齡,我就帶著羨慕的目光,望著大哥大姐清晨起來,背著書包上學去。接著二姐也到了上學的年齡,我又帶著羨慕的目光,望著二姐清晨起來,興高采烈地加入了大哥大姐上學的隊伍。

我每天數算著自己的年月,盼望著自己快快長大。哥哥姐姐身上背著的書包,一年四季散發出誘人的魔力,牢牢吸引著我這顆幼小的心靈。夢想著一天自己也能肩頭跨上一個漂亮的書包,清晨起來,像哥哥姐姐一樣,朝爸爸媽媽揮揮手,然後唱著歌走在上學的路上。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走進學堂的那一天。

快半個世紀過去了,我始終難以忘懷。上學的第一天,我身上背的書包是媽媽給縫製的,練慣用的作業本是爸爸為我裝訂的。這件事令我刻骨銘心,走過幾十年的風雨路,它仍進入過我的夢鄉,那個天藍色的書包,還會時常在我的眼前晃動。

世上的每家父母,又有誰不希望看到兒女幸福,把心中最好的留給他們呢?沒有錢為孩子購買上學用品,當媽媽在燈下為我縫製書包時,當爸爸為我裝訂作業本時,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呀?

那時我還小,還不是特別懂事,還不能完全體恤父母一片含辛茹苦的內心世界。看到班上其他同學,個個肩上背著從商店買來的漂亮的書包,裡面排著整整齊齊的書 本,心裡感到非常自卑自憐,目光中溢滿了百般羨慕。每天上學去的時候,我極不情願背上書包,盡量遮遮掩掩,生怕被同學們看見取笑,因為我的書包與別人的不 一樣……

我真算不上是個懂事的孩子。年少幼稚不成熟,只顧及自己的外在表現,卻沒有嘗試進入父母的內心世界,去努力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沒有體諒作父母的一片煞費 苦心。當我在同學面前默默抱怨時,可曾知道爸爸媽媽在經過一天的勞累,在無數漆黑的夜晚,當孩子們熟睡之後,在晃動的燈光下,他們一針一線,默默地編製著 愛,付出心血、淌下汗水,獨自吞咽了多少無奈辛酸的淚水……

在爸爸媽媽心中,除了對孩子們的關懷,就是無私的奉獻。多少年來如一日,爸爸媽媽用愛安撫家人,用愛溫暖孩子們的心,用愛包容我們的無知。爸爸媽媽全心奉獻,無怨無悔,從未發過半句怨言!

多年之後,我已長大成人,已不再像小學生一年級入學時,那樣玩皮,不諳事故,看到別人的書包,眼裡流露出不體諒父母的羨慕。

我現在非常理解爸爸媽媽的心情。在我的心中,當初爸爸媽媽為我縫製的小學一年級的書包,它看上去也許並不漂亮,或許還顯得有些土裡土氣,但因為有了爸爸一雙手的撫摸,我感到了父親的一片愛心;因為有了媽媽一針一線的牽引,我體會到了母親的一片深情。

那個小學一年級肩上的藍色書包,在我心目中,絕不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書包,它裝滿了爸爸媽媽人生的艱辛,流淌著他們的汗水和心血,凝聚著他們對兒女們的摯愛,無疑,是天底下最漂亮的……

(六)

十二個小時飛行不算短。飛機上就那麼大的地方,也沒有一個彎腰踢腿做廣播操的場地,直挺挺地坐在那裡,覺得時間過得很慢。

吃罷晚餐,為了讓人們能夠休息好,艙內調暗了燈光,窗口隔光板也都被拉下,飛機艙內立刻暗淡下來。有人頭歪向一邊,開始準備睡眠,有人帶上耳機觀看影視節目,有的人在屏幕上玩起了遊戲。漸漸不再聽到人們的聊天聲,飛機在夜幕中靜悄悄地向西飛行……

我身邊是一位十幾歲的女中學生,說來真夠神的。自從登上飛機,不吃、不喝、不動窩、不言語。除了睡眠片刻,不是遨遊「學海」,也非攀登「書山」,而是全神貫注,在自己的iPad上打遊戲。

看到女學生一幅悠閑的神情,我在心中暗暗地祝福她。好好地玩,好好地享受吧。說不定一下飛機,天堂般的好日子就算是走到頭了。

常聽人說,女人過了五十歲,就進入了更年期,就變性格長脾氣,整個人就完全不是從前那麼一回事了。不清楚男人是否有更年期,我想也應該有吧。反正人一過了 五十歲,真的感覺有了細微的變化。閑下來的時候,不再情願思考今天或者明天的事,思緒總愛逆時間而行。常常夢裡回到了故鄉,總愛時不時回憶走過的路……

機艙內完全黑暗了下來。我閉上了雙眼,也想安息片刻。「樹欲靜而風不止」,飛機在黑暗中的轟鳴聲在我聽來如雷貫耳,漸漸演變成「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 好!」的一片喧囂。朦朧中,猶如聽到衝鋒號令,立刻鬥志昂揚,萎靡不振頓時煙消雲散,我莫名其妙如同走火入魔,忽然間變得異常精神起來。

在「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年代,人們思的想的做的,就是兩個字—「革命」。革資本主義的命,革修正主義的命,革帝國主義的命。哪有如今中小學慣例的,花樣 百出、無視節假日、不分晝夜、沒完沒了的補習功課啊。在那個年代,政治鬥爭波譎雲詭,變幻莫測,風向說變就變,社會「動亂」此起彼伏,我們不知所云也躁動 於其中。

我們這代人的讀書時光,完全是在「文革」中度過的。歷史對我們格外關顧,時間安排一點不差。我們66年邁入學堂,文革開始了;我們76年中學畢業,文革也結束了。

……

當我們第一天背上書包,一雙腳剛剛踏入學校,「文革」開始了,學校就停課「造反」了,學習的課堂變成了「批鬥」的陣地。

只看到老師們頭戴高帽,變成了「牛鬼蛇神」;只聽到「東方紅,太陽升」,之後就是「革命無罪!」,「造反有理!」,「橫掃一切害人蟲!」。 再後來是讀「毛選」,開始「天天讀」。「毛主席的話,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要「帶著問題學」,「活學活用」,「學用結合」,「急用先學」,「立 竿見影」,「靈魂深處鬧革命」,「要鬥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閃念」……

那時候有個流行的口號:「拿起筆桿作刀槍」,筆杆子是要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什麼長篇、短篇,什麼詩歌、散文,什麼「陽春白雪」,什麼「下里巴人」,只 要能寫「大字報」惡語傷人,會寫「雜文」含蓄謾罵,就算文韜武略全能,技藝爐火純青,達到了出神入化的上乘境界。我們拿起筆桿不寫別的,只寫「大批判」文 章。

說起來,那時候學生時代倒也簡單。熟讀「語錄」「老三篇」,會呼喊革命口號;「學雷鋒」,有意識做一兩件「好人好事」;然後裝模作樣 「鬥私批修」 、「活學活用」;頭腦中再儲存一長串「惡語傷人」的詞句,因為謾罵也是一種戰鬥;尤為重要的,是警覺醒察政治冷暖,學會扣戴花樣翻新的「帽子」。如此這 般,那就算是「又紅又專」,立場堅定,政治可靠,是合格的無產階級事業的接班人了。

「祖國的花朵」、「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都起來鬧革命了,工廠里的革命更是如火如荼,不同凡響。作為「工農兵」的首席代表,工人「老大哥」更加堅決果斷, 更加完全徹底,更加玩命兇狠,更加六親不認。為了「革命」,為了「造反」,不惜鄰里仇恨,家庭反目,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砍頭不要緊,為了主義真。殺了洪常青,還有後來人」,這些過去只在電影中看到和小說里描寫的革命熱情,真真實實地發生在那個年代。只要偉大領袖一聲號 令,那怕擺在面前的是油鍋火海,在這裡我「向毛主席保證!」,在心裡默誦「毛主席語錄」,奮不顧身往裡跳的,決不止「狼牙山五壯士」和「八女投江」,也不 僅僅是「南京路上好八連」,恐怕整個「紅色娘子軍」傾巢出動也打不住。

「文革」中,人們都像中了邪似的,就像當今大街上行騙老手,神不知鬼不覺給人施了「迷魂散」,叫人稀里糊塗走上了歪道。不時歇嘶底里,還自以為頭腦清醒, 嘲笑別人的無知,自己比正常人還正常。當時顯露出來的激進熱情,什麼「三忠於」 、「四無限」,什麼「忠字舞」、「語錄歌」,現代人都把那當成了「瘋狂」,愚昧,落後,迷信,無知,荒唐,幼稚,或者「白痴」,甚至大白天犯「神經病」。

工廠里莫名其妙地分成了兩派,無產階級內部起了騷亂。

同為領導一切的工人階級,都出自「苦大仇深」的無產者,對毛主席懷有無限的敬仰,都呼喊著「毛主席萬歲!」、「誓死保衛毛主席!」的口號,卻看對方如仇 敵。彼此懷有不知哪裡來的刻骨仇恨,視對方為眼中釘肉中刺,見面則分外眼紅,氣不打一處來。如今社會上「包N奶」、「第N者」蔚然成風,常見為「二奶」、 「小三」勾心鬥角,爭寵吃醋,不擇手段,謀殺陷害。而那時卻是為了爭奪「紅司令」,彼此之間大打出手,斗得你死我活。 那陣勢,那氣派,那種激情,那個兇狠,就連過去對待「蔣匪幫」,「日偽滿」狗特務,「地富反壞右」殘渣餘孽,「蘇修」暗藏間諜,「帝國主義」幫凶,也沒有 如此分外眼紅過。好像結下了八輩子冤讎,都成為了不共戴天的敵人,無法共享同一片藍天,呼吸相同免費的空氣,怨恨具有相同的黃色皮膚,簡直無法共同生活在 同一個地球之上!那種天仇地恨在心中熊熊燃燒,非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兩派之間你爭我搶,經常發生武鬥,甚至到動槍動炮。那時整個國家到處都是一個樣, 「打、砸、搶」蔚然成風,天底下沒有太平! 還記得,有幾次在廠里的大禮堂觀看演出,那時大禮堂沒有固定的座椅,人們去看電影或者文藝演出,都必須自帶凳子。那時我年齡雖小,「鬥爭」的記憶卻超群, 也許是由於受到了驚嚇,印象長存不容易眳滅。有幾次演出半截,忽然禮堂內大亂起來。外面來了對立派,舉著旗幟,喊著口號,殺氣騰騰,就往禮堂裡面沖,要奪 迴文藝陣地。雙方對斥著,怒目圓睜,你推我搡,劍拔弓張,一場武鬥在所難免。

外面像一堆燃燒的乾柴,霹靂啪啦熊熊燃燒;大禮堂內則像一鍋滾滾的開水,沸騰炸開了鍋。人們站立不住,被衝擊得東倒西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孩子花容失 色,呼爹喊媽,哭成一片。爸爸媽媽用身體低檔著排山倒海般的衝擊浪潮,嘶啞著嗓子呼喚著,張開手臂緊緊地護著我們兄妹幾人,防止我們人小力單被眾人踩在腳 下。 這只是記憶中的一幕,像這樣的騷亂,多了去啦!

……

爸爸正直率真,辦事踏實,為人誠懇,樂於助人,同時也小心翼翼,謹小慎微,從不輕信閑話,傳播流言蜚語,也盡量不問政治,少蹚污泥濁水。但是,許多事情並 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文革」是全國性的,革命不能光喊口號,要看行動,不能有旁觀者,更不能有「中庸之道」。爸爸媽媽也不可避免地被捲入了進去。

爸爸屬於幹部,算是文化人,筆墨書畫,都能拿得起來。鑒於爸爸的天賦,多方面的藝術才華,爸爸做了許多繪畫方面的工作!

「剪紙」原本是一種民間傳統藝術。尤其是過節時,人們用彩紙剪成各鍾花卉動物或人物故事,貼在窗戶上(叫「窗花」),門楣上(叫「門簽」)作為裝飾,也可用來作為互送的禮品。

不知是何人始起,想到用剪紙來敬拜毛主席,用剪紙來歌頌文化大革命。這股風不吹則已,一吹便摧枯拉朽,如火如荼。

記得,不知從何處得令,爸爸所在的工廠里的工人都不上班了,成立了各式各樣的剪紙小組,也利用工廠里的便利條件,製做了各種各式大小不一的刻刀,也不知從 哪裡搞來的花樣翻新的樣本,便放到一疊紅紙上,就著燈光,忘我地剪刻起來。不久,將刻好的剪紙放到一張白紙上,於是在白紙的襯托下,一副毛主席的光輝形像 出現了,大好河山的景象出現了,各種英雄人物也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

當時,工人上班就是刻剪紙,刻剪紙就是鬧革命。爸爸自幼就心靈手巧,對書、寫、畫,都非常在行,有獨到的眼光和鑒賞力。爸爸也畫了許多剪紙的樣本,用於大量剪刻。

記得有一天,「作畫室」來了一位觀察者,面目冷酷,不苟言笑,在剪紙室中來回巡視,最後來到了爸爸跟前,駐足冷眼觀看爸爸作畫。她上下左右仔細端詳爸爸繪製完成的樣本,似乎要從中挑出些美中不足的毛病。末了,嘴裡冒出了一句話:「沒治了!」

這句話讓爸爸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是表揚,諷刺,還是批評?

人們常說某某人的病沒治了,是說那人快不行了,該發病危通知了,直率地說,就是莫抱任何幻想,可以著手準備後事了。

從這方面來看,這應該不算是個好詞兒。全國人民都在喊「毛主席萬歲!」 、「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現在將毛主席畫像弄成了「沒治了!」,那還了得?即使不用特別「上綱上線」,這無疑也是反革命罪行啊!被捕進班房不用說,沒拉出去槍斃就算手下留情了!

聽到這句沒頭腦的話,爸爸也不敢多言,獨自越想越怕,心事重重地回到家裡。

到家后,爸爸將這件事悄悄對家人講了,眾人聽後面面相覷。唯有大姐不但沒有感到害怕,在一旁還忍不住笑了起來。大姐告訴爸爸,那是句好話,表揚您畫的樣本,「那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意思!」。

噢,原來如此,這詞兒也太玄妙,讓人費解了。

「文革」中,原本不是件事的,可以變成一件事;原本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經「上綱上線」,瞬間變成重大案件。時時需要「提高警惕」,稍微不留神,就可能釀成大錯。爸爸從小規規矩矩,謹小慎微,黑紅白道盡量不參與,生怕一句話會引火燒身,殃及全家。

聽了大姐的解釋,爸爸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今夜可以心安了,但是明天又會如何呢?

讓我們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那將來必發生的事吧!

「運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路線鬥爭」次數逐年遞增;今人難躲明槍暗箭,古人難逃專政法辦;「紅太陽」駕鶴歸西不可避免,「接班人」叛逃葬身溫都爾汗; 「走資派」上去又下來,「白貓黑貓」一會兒好一會賴;政治風雲朝秦暮楚,忽「左」忽「右」;「帽子」千奇百怪,一會兒戴上一會兒摘下;一會兒五花大綁遊街 示眾,一會兒尊為革命家「樹碑立傳」;一會兒「死有於故」遺臭萬年,一會兒「平反昭雪」永垂不朽;……

明天的局勢簡直就像「白骨精」下凡,神出鬼沒,飄忽不定,來無影去無蹤。凡人根本無法把握,一切都還是個未知數。

人生路並不平坦,處處充滿了陷阱,時時令人膽顫心驚……

(七)

飛機繼續靜靜地向西飛行,繁星隱去,旭日東升,艙內朦朧無知,窗外晝夜交替。機艙里的人們有的還在酣睡,其實外面已經是北京的晌午了。忽然廣播聲響起,提醒人們準備填寫入關報表。

機艙內開始喧鬧起來,又恢復了國人慣有的人聲鼎沸。空姐開始分發各種入關表格,人們於是翻包倒箱,尋找護照相關信息。

報表有中文和英文兩種,填寫那種均可。我要了一份英文表格,不是顯明我的英文有多好,而是常年不寫中文,手變得有些生疏了。

國外生活二十載,日常生活講中文,工作中才講英語。平常E-Mail通訊都用英文,鍵盤上26個字母總比敲中文省事並快捷得多。儘管常年說漢語,但很少書寫中文。偶爾寫張賀年卡之類的卡片,搜腸刮肚找不出一句合適的詞語,更令人難堪的是時常「提筆忘字」。

我身旁是一位六十多歲的婦女,手中拿著一份中文表格發愣,一邊向我投來求助的目光。表格上名目繁多,該如何填寫?

這樣的舉手之勞是義不容辭的。昔日故意人前做一兩件好事,眾人面前也從不留姓名,但一件件都清清楚楚地寫在日記本上;現在內心良知提醒我,不該冷漠旁觀,應當助人為樂。雖然常常「提筆忘字」,值得慶幸的是,還沒有淪落到連添張表格都感到羞愧無地自容的地步。

第一次出國的人經常遇到這樣的麻煩,尤其上了年紀的人,往往困惑不知所措。爸爸媽媽第一次來美探親也曾遇到過許多難處。

……

爸爸媽媽曾經來過美國,那是在2001年,是在我赴美九年之後,在我的再三動員之下,兩位老人這才勇敢地登上了赴美的旅程。

出這樣的遠門對他們來講不算一件小事。一路之上不但要在東京和舊金山換乘兩次航班,還要取行李並重新託運行李。最令他們感到為難和充滿懼怕的,是他們不懂英文,到美出關時還要添些入關報表。

如同當年年輕時勇敢奔赴大西北一樣,對自己充滿自信,對明天滿懷希望。懷著對未知的大無畏的精神,一路艱難坎坷,他們闖過來了。當步出機場看到我迎面走來,他們長久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

剛到美國,感覺一切都新鮮。青草綠樹,看不到裸露的沙土;金髮碧眼,到處跑著洋娃娃;路寬人稀,寂靜的如深山老林。但很快就落入了眾多來美探親老人的通病:聽不懂,說不出,看不明白;出門不敢遠走,生怕找不著回家的路。長久下來,難免生出孤獨來。

我們儘力為他們安排一些活動,畢竟我們每天需要上班,只有周末才能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多陪伴他們。現在想來,我們做的太少了。

爸爸媽媽也理解我們,說:「來看看就行了,不必長途跋涉,到處遊覽。現在知道你們住的環境,知道你們每天如何生活,回去后可以想象得出來,你們在電話中說的也就都能明白,就都放心了!」

由於擔心冬天來臨,身體出現不適,給我們增加負擔,爸爸媽媽在美國只住了七十七天就回去了。那一年爸爸恰巧是七十七歲。

在西雅圖那段不長的日子裡,爸爸結識了許多同樣來美探親的父母。天南地北之人在異國相識,眾人都認為是難得的緣分,彼此珍惜還拍照留念。在新結識的朋友中,有一位中國作家,兩人談得特別合攏,感覺相見恨晚,成為摯友,回國后兩人還保持了幾年的電話聯繫。

確實,爸爸是個非常喜歡讀書之人,摸到筆墨就倍覺親切,看到字畫就願意抒發己見,讀到詩詞名著就愛不釋手,遇到知書達理之人就推心置腹相見恨晚。雖然心中是那樣的渴望,但在激情澎湃的青春年華,卻沒有機會進入高等學府,心中長年留下一個深深的遺憾。

爸爸儀錶端莊,愛整潔,穿戴合體,舉止優雅,談吐不俗,看上去總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十歲,所到各處都得到人們的誇獎與尊敬。

一天,當一位朋友指著與正在爸爸交談的作家,詢問那是何人。我告訴他:「那是國內x省作家協會的主席。」「真的?看起來一點都不像個文化人!」朋友多有不信,心存疑惑。之後又悄悄跟我講:「你爸爸談吐優雅,幽默風趣,看起來到真象是一位作家!」

真有意思!後來將這事講給爸爸聽,爸爸也被逗樂了。

爸爸不是作家,但爸爸崇拜知識,熱愛藝術,對美有獨特的看見,並且敢於執著地追求,一生投入永不止息,那是真的。

……

在我心目中,爸爸是家裡最有學問的。爸爸最喜歡閱讀唐詩宋詞,以及中國古典的「四大名著」,書中的繁體字爸爸不但認得,居然還會寫。

爸爸能書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還記得每當過年,全廠職工中至少有幾十戶人家門上貼的春聯,都是出自爸爸之筆。從大年三十前的兩個星期,爸爸就開始為登門求 字的家家戶戶無償撰寫春聯。我往往站立一旁,幫助爸爸裁紙、硯墨,看著爸爸一筆一劃書寫對聯。然後把書寫完畢的對聯,一條一條地擺在火爐旁邊進行烘乾,最 后將完成的對聯疊好,標上姓名放到一邊,等候來人索取。

從我記事起,爸爸就對對聯尤為感興趣。每年春節來臨,爸爸搜羅各種報紙上登出的春聯,七言、八言、九言,分門別類,都工工整整抄寫在一個小本子上。記得一 年我帶回來一本關於對聯的書,爸爸如獲是寶,手不釋卷,耐心地給我們講解,並朗誦給我們聽,陶醉於中華文字的奇文妙對: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
晨對午,夏對冬。下晌對高舂。青春對白晝,古柏對蒼松。
……

如同毛筆字,爸爸從很年輕時,就寫得一手漂亮無比的鋼筆字。當時在我的心目中,爸爸的鋼筆字是天下最好看的,對我來說,那簡直就像是一個奇迹。爸爸不具有 高文憑高學歷,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年輕人,全憑著自身的熱愛和不懈地追求,居然能寫出如此嫻熟流暢、美妙絕倫的文字。

關於爸爸的鋼筆字,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自從年輕時參加工作,爸爸就屬於「幹部」行列,每月都要填寫許多的表格,並且要向市級上報一些總結材料。市級管理人員中有那麼一個人,每當拿到爸爸書寫的 材料和表格,他都帶著欣賞的目光來讀。他心中暗想:「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竟能書寫如次漂亮的鋼筆字?」幾年下來,只見文字,不見其人。這份神密感越積 越深,甚至於魂不守舍,朝思幕想,寢食難安。一天好奇心實在按捺不住了,他一定要去見見這個書寫者,看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正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無 緣對面不相識。後來嘛,以字為緣,倆個人終於見面了,成為了好朋友,並且在一塊工作了幾十年!

爸爸多才多藝,不但擅長書法,凡是跟「藝術」沾邊的,爸爸都可以信手摘來,無師自通。為此,爸爸還曾經擔任過「化妝師」。

「文革」期間,以前拍攝的許多優秀的影片,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名著,一夜之間都變成了「大毒草」;過去那些曲調優美的歌曲,也忽然都變成了資產階級情調,或著被視為「黃色」歌曲。從此,眼睛看到的幾乎全是「樣板戲」,耳中聽到最多的總是《東方紅》!

後來樣板戲變成了社會主義文藝的主流,人們開始以演出樣板戲為時尚。作為小學生,我們先從《沙家浜》入手,上演了一場「軍民魚水情」,接著又排演了《智取威虎山》中「深山問苦」等幾場戲。

鑒於爸爸的天賦,多方面的藝術才華,以及高雅的審美風範,當時也被特聘擔當了劇組的化妝師。爸爸那時身體虛弱,有幾次都是病卧床上,強行掙紮起來,為眾人 進行指導和示範。每次演出都要為「楊子榮」、「小常寶」搽胭抹粉、描眉畫眼,塑造英雄形象。儘管政治色彩十分濃厚,但每個人都投入了全身心,搞得熱火朝 天!

爸爸的一雙手非常靈巧,不但自學了服裝設計,還喜歡繪畫(當時也許是革命鬥爭的需要)。文革中廠里到處都張貼、懸挂許多階級鬥爭題材的宣傳畫,有些就是出自爸爸之手。

文革其間,幾個漆黑的夜晚,看到我無所適從,臉上表露出的渴望,爸爸還曾經帶我來到廠里,進入那間「階級鬥爭」作畫室,觀看爸爸和其他幾位「畫家」,伏案認真作畫。爸爸那張「你是內人黨嗎?」的漫畫,攝人魂魄、撼人肺腑,留給人們多年難以銘滅的印象。

爸爸還喜愛猜謎語,尤其善長字謎和成語謎,這和爸爸愛讀書有直接的關係。記得我們還很小的時候,每逢過年廠里都舉辦有獎燈謎晚會,獎品是當時孩子們最最喜 愛的糖果和瓜子。每次爸爸猜燈謎回來,都是豐收滿載而歸。我們都一擁而上將爸爸團團圍住,爭著搶著觀看爸爸帶回來的獎品,那也是我們幾個孩子們盼望和最快 樂的時候!

爸爸喜歡看照片,喜歡回憶往事。一張照片可以不厭其煩,翻來覆去地看,從來不會感到絲毫的厭倦。從照片中,爸爸留意人物表情,周圍景觀,生活年代,社會背 景,服裝設計,妝飾潮流,個人審美觀,姿勢造型的活潑與典雅,光線的明暗與拍攝的角度,等等。總之,爸爸具有美的眼光,能看出許多常人看不到的東西……

年代久遠的像片多為黑白照,爸爸遺憾那時沒有彩照。爸爸於是買了水彩,用毛筆給一張張舊照著色。於是乎,那些本來灰色暗淡的照片,經過爸爸的妙手回春,一張張都變得千姿百態,萬紫千紅。

爸爸愛美的事物,喜愛花鳥魚蟲,尤其對花草更為情有獨鍾。爸爸的這點業餘愛好,要在文革鼎盛時期,無疑是「修正主義思想」和「資產階級情調」,與「社會主義」格格不入,與「共產主義」背道而馳,肯定遭受「無產階級專政」,成為批判的對象。

「文革」末期,「折騰」累了,大地終於消停片刻,人們得以放鬆長期過敏的神經,停下匆忙征戰的腳步,舒心無慮地坐下來喘口氣,內心得到了一絲安寧,也有了 幾分相對的自由。城市的許多人家,不再期待憑票供應的「副食」,開始「自力更生」,飼養幾隻雞鴨,種上了幾種常見的蔬菜,為的是改善一下長期貧瘠的生活。

在我們家不大的小院內,爸爸卻有獨到的設計,除了房屋間穿行的過道,整個庭院全部種上了各種花卉。推開院門,展現在眼前的,那是一個花的海洋。有西番蓮, 夜來香,春蘭花,翠菊花,鳳仙花,旱金蓮,蝴蝶蘭,雞冠花,君子蘭,菊花,美人蕉,玉美人,蝴蝶梅,向陽花,牽牛花,薔薇花,等等,還在院角載有一棵時時 散發出陣陣幽香的丁香樹,把小院點綴得異常的美麗芬芳。

花開的季節到了,各種花卉競相開放,有大紅的、玫瑰紅的、有粉色、有紫色、有淡黃、有橘黃、有乳白、有碧藍,還有眾彩相間的。從上到下,幔地的、攀牆的、 高的、矮的、大的、小的,小院內五彩繽紛,花團錦簇,百花爭艷,萬紫千紅。隨著一陣微風輕輕吹過,各種花卉扭動腰肢翩翩起舞,婀娜多姿,花枝招展,千姿百 態,給人以美的享受,帶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像是自己已經置於仙鏡之中。

太陽落山了,黃昏悄悄來臨,星星璀璨,月亮灑下銀光。花的海洋,花的世界,那真是千嬌百媚,楚楚動人。隨著清風飄過,整個家裡籠罩在濃郁的花香之中,香氣襲人,沁人心脾。花成為爸爸心靈深處的寄託,爸爸的臉上溢滿了喜樂,深深陶醉於美的遐想之中……

爸爸懂美,欣賞美,培育美,澆灌美,是個愛美的人……

(八)

自從下定決心回家與家人共度春節,尤其在預定了機票之後,心裡就開始激蕩起來。翹首以待那個預定的日子,心裡好像燃燒著一把火,沸騰的熱情令人坐立不安,每天開始頻繁數算度日。那種感覺,那種興奮,似乎回到了童年,盼望春節到來時的天真渴望。

閑暇時開始收拾行裝,作為一種禮節,幾年回來一趟總應該捎些禮品。說句實話,其實也沒有什麼可帶的,這裡有的,國內都有,說不定比這裡還品種繁多、還物美價廉。好不容易發現一個認為不錯的禮品,翻過來仔細一瞧,還標著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

於是就決定捎些營養品回去,國人也認這個。這幾年國人飽受違劣產品的毒害,有條件的於是跑到國外來採購奶粉。如今鋪天蓋地而來的「搶購」風,讓一些國家也 嚇破了膽,多處豎起了用中文書寫的限量購買的牌子。難怪有人形容說,世界末日就是「中國人來了!」。這雖是句調侃,不過也從側面說明,國人對國外來貨還多 少有些信賴。

旅行箱收拾完畢,按照老習慣,我沒有忘記往箱中塞進幾支漂亮的鉛筆,或者圓珠筆之類的小東西。以往我都是這樣,別的物品可以不帶,但象這樣的小紀念品,則是必需的。我非常喜愛這些小東西,平時生活中就留心搜集積累。那些小玩意是我特意帶給爸爸的。

爸爸最喜歡這些漂亮的「文化」用品了,每次都愛不釋手,翻來覆去看個沒夠,然後小心翼翼地收藏起來,捨不得拿出來使用。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們,不能荒廢學業,一定要認真讀書,學習做人。爸爸和媽媽希望兒女們,能夠「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德、 智、體」全面發展,在學業上出類拔萃,事業上有所建樹。看到我們頑皮不求上進,爸爸媽媽就憂心忡忡;看到我們努力刻苦讀書,爸爸媽媽就心花怒放。

回想爸爸媽媽對兒女們的期望,再看看我們的學習生涯,真覺得愧對爸爸媽媽的殷切期望。我們那時的學習和所受的教育,經過幾十年的風雨沖刷,由起初的朦朧到撥雲見日,已經清晰地顯明在眾人的眼前,那可真是「史無前例」,稱得上是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啊!

……

大約一千年前,宋朝人陳元靚提出了「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的名言。千百年來,人們達成共識,都遵循這樣的道德傳統。父母撫養孩子、子女贍養父母是人們認為 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世易時移,試看天地翻覆。「鬥爭」哲學重塑了人的世界觀,用「養兒防修」的新思想、新風尚取代了「養兒防老」、「望子成龍」的舊傳 統、舊觀念。

人一生所思所想所為所樂,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洗禮。不再是「養家糊口」,不是奔「小康」,不是「合家團圓」,不是「天倫之樂」,不是「幸福安康」,不 是……,總之,凡是那些「美好」事物的前頭,都可以加上「不是」二字。人活著的唯一目的,就是「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 窮」。

我們前世修行緣分菲淺,經歷了祖國山河一片紅。一雙稚氣的眼睛,由起初的純真、無邪,變成驚恐、迷茫,最後變得無奈、冷漠。

爸爸媽媽一心希望孩子們能有出息,做一個有學識的可用之才。沒料想,送進學堂時,孩子個個朝氣蓬勃、天真爛漫,幾年之後,卻脫胎換骨、張牙舞爪。人人被塑造成了「造反有理」的愚昧精兵,變成了寫「大字報」的謾罵高手,成為了「反修防蘇」的嗜血鬥士。

文革十年,正是我們寶貴學習生涯的十年,學校教育冠冕堂皇如同虛設,課堂成為了大批判的戰場!我們每天沉浸在無休止的爭鬥里,置身於一個個別有用心的「運 動」中。我們學會的唯一專長,就是會如何撰寫「大批判」文章。腦海里每年追蹤更新「路線鬥爭」的數目,「加減法」在鬥爭中發揮了作用,「理論」終於聯繫上 了「實際」。

我們捲入了一場場革命「運動」,今天批這個,明天斗那個,批完了今人,再揪出幾個古人法辦。中國,它源於五千年黃河水的哺育,源於五千年華夏文化的沉香。 不曾想,泱泱大國,芸芸眾生,竟然沒有幾個是「好人」。歷史證明的「好人」都不是好人了,其他人更不在話下了。個個都是挨批鬥臭,屬於「牛鬼蛇神」之類, 都是該五花大綁,掛牌遊街,理應刨挖祖墳,拋棺棄屍的料。

課堂上沒有學習魯迅文學的精與美,專學魯迅的「尖酸刻薄」和無情投向「敵人」的顆顆小匕首。像氣功八卦,像少林禪指,要一招制勝,置敵人於死地。魯迅雜文 貫穿學生時代,耳聞目染,潛移默化,精益求精,有的放矢,對寫「大字報」諷刺挖苦頗有幫助。我們專學魯迅罵人高明,粗中不俗,品種繁多,不同凡響。有怒 罵,有笑罵,有對罵,有謾罵;字字玄機,話裡有話,含沙射影,指桑罵槐,……

我們批判「封資修」,批判「四舊」;接著十次「路線鬥爭」逐個的批,「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首當其衝;然後批判「師道尊嚴」,批「水滸」;到後來批判 「右傾翻案風」,批「林」批「孔」,……。光喊口號、貼大字報、口誅筆伐,那還不夠,還要人人「頭上長角,身上長刺」。天呢!那不成怪物了嗎!?那還是人 嗎?

大千世界,風雲突變,人必須像牆頭草,隨風而倒。我們學到的東西,也跟著忽左忽右,沒有學到一點實實在在,永成不變的真理。

往往是形勢趕不上變化,昨天還是「同志加兄弟」、「親密無間」,恨不能合穿一條褲子,今天就反目為仇,從此恩斷義絕,見面分外眼紅,兵戎相見;今天是座上 賓,明天就成了階下囚;今天盛讚彭老總抗美援朝功不可沒,「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明天就變成了罪該萬死的反黨集團的主謀;今天高呼「林副主席萬 歲!」,是「毛主席的親密戰友」,明天就叛逃蘇修,葬身溫都爾汗;今天說孔夫子是孔聖人,代表了五千年的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明天就砸孔像、挖孔 墳,成為夢想復辟的「孔丘」、「孔老二」。

父母承受千辛萬苦,再難,想方設法送孩子們進學堂,再苦,也不能耽誤孩子們讀書。可憐父母的一片苦心,心中的期望不合時代潮流。我們也拚命力爭獲得個文憑,為將來的前程打下基礎。現在想來真覺得可笑,靠著「大批判」獲得的畢業證,那張紙真是一文不值。

雖然我們懷裡揣著中學的文憑,實際上也沒有比當今的小學生水平高出多少,答他們的試卷要想做到及格,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這就是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 班人的素質,這就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新一代,這就是希望中的「祖國未來」。靠這幫人來接共產主義的班,衛星不墜地,紅旗不折腰,江山不變色,那才奇 怪了呢!

這樣如此說來,是不是顯得萎靡頹廢,過於殘忍,有些太悲觀了?難道我們這代人狗屁不是,空占土地白吃飯,真的什麼都不行嗎?

其實,不要狗眼看人低,看人要看本質,看主流,從長計議,不要一棍子將人打死。我們主張不爭一日之長短,不以一時之成敗論英雄,不以個人好惡作前提,不以 個人得失品高低,不以個人意願定取捨。擺實事,講道理,以理服人,應該這樣說,我們這一代人並非完全一無是處,也具有某些「非人」的特長,那是當代人所不 具備的。

毛主席語錄背得滾瓜亂熟,開導人可以像老中醫那般「對症下藥」,偏方密葯多得很,隨手翻到需要的頁碼,不費吹灰之力;「大批判」胸有成竹,出口成章手到擒 來,像「坦白從寬,抗拒從嚴;頑抗到底,死路一條」般的宣言,像「謦竹難書」「死不悔改」「千刀萬剮」「遺臭萬年」……的批判術語,能夠在夢話中喊出一長 串;「上綱上線」能夠吹到天上去,修正主義「帽子」可以羅列上百套,「樣板戲」上句可以接下句;「大好形勢」「一派大好」脫口而出如數家珍,「紅歌」能夠 不串詞,不吃、不喝、不睡覺從早唱到晚……

怎麼樣,夠厲害的吧!你行嗎?其實,在我們洋洋得意之時,也許當今年輕一代會冷眼觀望,恥笑我們的愚昧無知冒傻氣,都把我們當成神經病了。說實在的,除此「異能」之外,腦細胞再也找不出其他令人羨慕的亮點,再也看不出自己還有什麼其它過人的特長。

我們讀書十年,只跟「階級鬥爭」有緣,熟讀了「紅軍不怕遠征難」,感慨了多少次「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還是分辨不出「詩」與「詞」的區別。國外的名著 都是「封資修」,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與我們無緣;翻開課本但見篇篇「雜文」「投槍」「匕首」,形式多樣,變化多端。我們免強寫封家書費盡九牛二虎之 力,卻只會開篇羅列一紙半頁「形勢一派大好,而且越來越好!」。數落一番世界大事之後,在日常瑣事的陳述中,內容還夾帶著一絲「大批判」的味道。

想來就心潮洶湧,同時又羞愧難當。十幾歲,青春如火,意氣風發,天真活潑多爛漫,如錦似玉好年華,多麼令人羨慕的年齡,正是讀書學習的大好時光,可我們十年來沒有正經讀過一天的書啊!

爸爸沒有真正進過學堂,卻比我們的知識廣博;成語修辭故事典故一清二楚,運用自如;「四大名著」永讀不倦,深諳人生哲理,給我們許多教誨;「唐詩宋詞」脫 口而出,呼之即來,來之能用;毛筆字、鋼筆字嫻熟精巧,美妙絕倫,自成一體;繪畫自學成才,文革中才華得到充分顯示;書信長篇敘述,結構清晰,首尾呼 應;……

現在我能夠偶爾編湊幾句對聯,自我陶醉詠唱幾首唐詩宋詞,這都歸功於爸爸當年的尊尊教誨,時時提攜,不斷督促,竭力的幫助。

那年爸爸卧病在床,手頭有幾本古裝書籍,其中就有「唐詩一百首」和「宋詞一百首」。書是借別人的,不能在家久留。爸爸躺在床上,支撐起身體,多少個日日夜 夜,爸爸堅持不懈,用筆一點一畫,硬是把這兩本書給譽寫了下來。之後爸爸滿心歡喜,細心地一頁一頁裝訂好,送給二姐和我一人一份,囑咐我們要好好地讀。爸 爸的心血和一番苦心沒有白費,讓我們有機會領略了什麼叫做真正的詩詞。

我們讀書十年,沒有學習寫過一首「詩詞」,不知何為「記敘文」。記憶當中,只練習寫過一次「借條」和「請假條」。我們是在階級鬥爭和「矛盾論」中講數學, 是在「不許放屁」的滾滾煙霧中放眼世界風雲,在「幾個蒼蠅嗡嗡叫」的怒吼中認識一點古詩詞。就連我們用過的課本,也都處處閃現出刀光劍影,充滿了嗆人的火 藥味。

下面是從一篇「文革」課本中摘錄下來的,讓新一代長長見識:

軸對稱圖形

  偉大領袖毛主席是我們心中的紅太陽。讓我們懷著無限忠於毛主席,無限忠於毛澤東思想,無限忠於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深厚階級感情,剪個「忠」字表忠心。

  我們剪「忠」字時,可以把紙對摺起來剪。因為這個圖形沿著中間的直線對摺過來,左、右兩部分能夠完全重合。一般地,如果把一個圖形沿著中間的直線對摺過來,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這種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能夠重合在一起的點叫做對稱點。

習題:我們要永遠忠於偉大領袖毛主席,腦子裡要印上「忠」字,心坎里要刻上「忠」字,口裡要宣傳「忠」字,行動上要體現「忠」字。讓我們動手剪個「忠」字表忠心。

高興
2

感動

同情

搞笑
2

難過

拍磚

支持
8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7 個評論)

回復 無為村姑 2013-7-14 07:07
爸爸真有才,是這樣熱愛生活的人,可惜一輩子顛沛流離,一輩子窮頓,一輩子沒有真正舒展眉頭的笑

被gcd騙去了邊遠地區,想想就是流放啊
回復 fanlaifuqu 2013-7-14 07:13
歷歷在目的幾十年!
回復 dld 2013-7-14 07:26
無為村姑: 爸爸真有才,是這樣熱愛生活的人,可惜一輩子顛沛流離,一輩子窮頓,一輩子沒有真正舒展眉頭的笑

被gcd騙去了邊遠地區,想想就是流放啊    ...
分享 村姑 真情實感,

  你 我 他 都去過 毛 讓去的 「地方」   感觸實在太深太深!

      慘 !  慘!!   慘!!!
回復 無為村姑 2013-7-14 07:26
dld: 分享 村姑 真情實感,

  你 我 他 去過 毛 讓去的「地方」   感觸實在太深太深!

      慘 !  慘!!   慘!!!
我父母也是被下放的
回復 dld 2013-7-14 07:27
fanlaifuqu: 歷歷在目的幾十年!
分享 FAN 老 村姑 真情實感,

  你 我 她 都去過 毛 讓去的 「地方」   感觸實在太深太深!

      慘 !  慘!!   慘!!!
回復 dld 2013-7-14 07:33
無為村姑: 我父母也是被下放的
這難道就是 ---  中國人民的命運?   中國夢 ??
回復 小皮狗 2013-7-14 10:27
普通人的艱難歲月。獨裁專制下一代人的苦命。。。
回復 dld 2013-7-14 11:29
小皮狗: 普通人的艱難歲月。獨裁專制下一代人的苦命。。。
問題是 黨還在宣傳: 獨裁專制 永遠是 全人類 最最完美無缺的社會制度!!
回復 ofox 2013-7-14 12:32
唉....
回復 dwqdaniel 2013-7-15 01:21
一聲嘆息!
回復 dld 2013-7-15 07:36
ofox: 唉....
Ai  ai   
回復 dld 2013-7-15 07:37
dwqdaniel: 一聲嘆息!
怎麼 中國人  這麼 倒霉?
回復 寇一仁 2013-7-16 17:04
原意陪你一起靜靜地流淚,一起撿拾起那一地的時間碎片!!代問二姐好!!
回復 寇一仁 2013-7-16 17:09
無為村姑: 爸爸真有才,是這樣熱愛生活的人,可惜一輩子顛沛流離,一輩子窮頓,一輩子沒有真正舒展眉頭的笑

被gcd騙去了邊遠地區,想想就是流放啊   ...
倒霉往往就是因為」有才「呀!
回復 無為村姑 2013-7-17 03:22
寇一仁: 倒霉往往就是因為」有才「呀!
這是中國特色之一,所有有棒打出頭鳥一說。在gcd來說,是要把有才華有思想的人都整治了,讓他們在政治上抬不起頭,也失去尊嚴,這樣才好順暢地進行愚民政策。
回復 寇一仁 2013-7-17 11:37
無為村姑: 這是中國特色之一,所有有棒打出頭鳥一說。在gcd來說,是要把有才華有思想的人都整治了,讓他們在政治上抬不起頭,也失去尊嚴,這樣才好順暢地進行愚民政策。 ...
不錯的!所以我說豬共現在已經把大陸的人們改造成為豬狗不如的東西了!!這樣一來,食品就不敢吃了!道路就不能走了!動車也不能坐了!!所有這些都是因為永遠的執政黨搞的鬼!!!
回復 無為村姑 2013-7-17 11:39
寇一仁: 不錯的!所以我說豬共現在已經把大陸的人們改造成為豬狗不如的東西了!!
悲催的很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6: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