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首《讓我痛哭吧!》(Lascia chio pianga) 的出處應該是不了解的,但不知為什麼,前幾天無意中聽到,卻感覺如此的耳熟,懷疑是不是有村民已經介紹過了,也許自己記性不好,除了音樂的旋律,其他都給忘得一乾二淨了。因為實在喜歡,於是就認真地做了一番研究,原來,它是歐洲早期作曲家,亨德爾的歌劇《Rinaldo》 中的一首詠嘆調。亨德爾(Handel,1685-1759)出生於德國,後來定居併入籍英國,他是巴洛克音樂時期的著名作曲家,和巴赫同年出生,只相差一個月。所謂的巴洛克(Baroque)音樂,指的是歐洲在文藝復興之後開始興起,且在古典主義音樂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樂類型,延續期間大約從1600年到1750年之間的150年。
Sarah Brightman 演唱的 《讓我痛哭吧!》(Lascia Chio Pianga)
Lascia ch'io pianga 讓我痛哭吧!
mia cruda sorte, 殘酷的命運,
E che sospiri la libertà! 多麼盼望著
E che sospiri, 那自由的來臨,
e che sospiri la libertà! 多麼地盼望,
Lascia ch'io pianga 讓我痛哭吧!
mia cruda sorte, 殘酷的命運,
E che sospiri la libertà! 多麼盼望著!
Il duolo infranga 人間的苦難,
queste ritorte 無窮無盡,
de miei martiri 對我這樣的痛苦
sol per pietà, 也無人憐憫,
de miei martiri 對我這樣的痛苦
sol per pietà. 也無人憐憫。
E che sospiri la libertà! 多麼地盼望!
電影《Farinelli》中演唱的《讓我痛哭吧!》片段
歌劇《Rinaldo》簡介
Lascia Ch'io Pianga選自亨德爾的歌劇《Rinaldo》, 講述第一次十字軍征戰耶路撒冷時候的事情,十字軍四大著名領袖之一的Godefroy de Bouillon(第一代十字軍的耶路撒冷王)手下著名義大利騎士在圍困耶路撒冷城所發生的故事。 騎士Rinaldo與指揮官Goffredo之女Armilana相戀,Goffredo也答應在拿下城郭之後允諾他們的婚事。另一方,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守城指揮官Argante迫於攻城壓力的強大,Argante向十字軍指揮官要求停戰,並前往十字軍的陣營交涉。 Argante決定向自己的戀人,大馬士革的妖女Armida請求幫助……,Armida也暢快的答應了給與Argante幫助。他們兩人都提到了要以此來保護亞細亞的河山。 Armida向Armilana施妖法,並捕獲了Armilana。憤怒的Rinaldo因戀人被敵方捕獲而憤怒激昂。Goffredo的弟弟Eustazio也是一位基督教的妖法師,表示願意幫助Goffredo和Rinaldo找回Armilana。 Armilana被拘捕在Argante的城內,內心煩亂。此時Argante遇到了Armilana,頓時升起了愛戀的心思,也就在此時,Armilana唱了那曲Lascia Ch'io Pianga。
Armida再一次施放妖法,將Rinaldo抓獲了。在妖女面前,Rinaldo堅持要求要麼將Armilana還給他,要麼將自己和身上的佩劍一起埋葬……。妖女被Rinaldo的勇敢所感動,用妖法將自己變身為Armilana,對Rinaldo誘惑,不曾想Rinaldo沒有就範。 Armida變身Armilana的時候,卻引來了Argante的誤會,Argante見是Armilana,便對其討好、傾訴愛戀之情。這一下可惹惱了Armida。Argante發覺是Armida這才覺得不可收場了。 惱怒的Armida準備將Armilana和Rinaldo全部殺死,首先準備對Armilana下手的時候,Rinaldo要求先將自己殺了算了,Armida不願意,正準備下手的時候,基督徒的魔法師趕到將Armida的宮殿吹毀了,解救了危命中的Rinaldo和Armilana。同時捕獲了Argante和Armida。 結果是城郭被「解放」,戀人們終成眷屬的大團圓的結局。不單如此,Argante和Armida這樣的異教徒也從新接受洗禮改換了宗教信仰並恢復了戀人關係,可謂「重新做人」了。
喬治·弗里德里克·亨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生平簡介
亨德爾出生於德國薩克森,他的父親是一個理髮師兼外科醫師,堅持要讓他學習法律,於是從小便禁止他學音樂。在亨德爾6歲時無意間發現了家中的古鋼琴,便趁晚上上偷偷去練習。在他7歲時和父親一起去薩克森公爵的宮廷,在那裡他向宮廷樂師學習大鍵琴。後來公爵知道了他的音樂天賦后,便要求他的父親讓他接受正統的音樂教育。於是1694年他向聖母教堂的管風琴師學習主要樂器的演奏法和作曲。
他在1702年成為哈雷教堂的管風琴師也順父親的遺願去念法律系,於是亨德爾在大學註冊學習法律,兼為教堂譜寫每個禮拜天的彌撒曲,更是在1702年發表了2出歌劇,有人要贊助他,他出於自尊而回絕。1705年,他創作的歌劇獲得成功,后自己出錢去義大利進修。曾經有一次在一名樞機主教的演奏會上遇見斯卡拉蒂,主教便請他們來一場比賽,第一場不分軒輊,第二場史卡拉第表示不比所以由亨德爾獲勝。這比賽使兩人的感情更加深厚。
學習三年後,他回國在漢諾威擔任宮廷樂長。一段時間之後,他到英國旅行又受到英國女王安娜的器重便長期停留在倫敦,使得漢諾威很生氣。不巧不久后英國安娜女王去世,恰恰由安妮的表兄漢諾威選帝侯繼承英國王位,亨德爾怕喬治一世(英語:George I,原漢諾威選侯)生氣,1717年便為了泰晤士河上舉辦的王室聯歡會寫作了著名的作品《水上音樂》(英語:Water Music ),新國王喬治一世聽了之後非常高興,原諒了他的不辭而別,並賞他每年兩萬鎊津貼,鼓勵他繼續進行創作(也有人說這是穿鑿附會,事實上漢諾威到了英國后,仍重用亨德爾)。
他從此定居英國。兩年後成立了皇家音樂協會,又到各地尋找歌劇歌手,這段期間不眠不休,也沒結婚,幾乎一生的青春都投注在英國,之後受聘為英國宮廷教堂樂長,寫了約46出歌劇及36出神劇。最著名的神劇是《彌賽亞》(英語:Messiah)及《水上音樂》組曲和《皇家煙火》(英語: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亨德爾晚年得了眼疾雙目失明,最後一次演奏是在考芬園的彌賽亞公演,當晚病入膏肓,一周后(1759年4月14日)病逝於布魯克(英語:Brook Street)府邸。去世后遺體被運往英國,並以最高規格安葬在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學院教堂。享年74歲。英國人始終為亨德爾而感到自豪。
亨德爾和巴赫同年出生的只相差一個月,兩人被認為是巴洛克音樂集大成的代表人物,巴赫一生窮困而子嗣眾多,亨德爾沒有婚姻卻一生享有盛名和榮華。可惜的是巴赫雖然很想求見亨德爾,卻因錯過機會,從未見過面。
(音樂介紹多來自網路百科等,並作必要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