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音樂】小提琴《回憶》& 《小夜曲》(Frantisek Drdla)

作者:青蓮。  於 2012-12-15 23:0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古典音樂(Drdla)|通用分類:音樂欣賞|已有7評論

關鍵詞:小提琴, 小夜曲

弗朗蒂切克·德爾德拉 (Frantisek Drdla,1868-1944),捷克斯洛伐克作曲家,小提琴家。早年曾在布拉格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和作曲,后入維也納音樂學院深造,此間從師於布魯克納和克倫學習音樂理論和作曲。后定居維也納,並在維也納宮廷歌劇院擔任樂隊首席小提琴和指揮,並且頻繁到歐洲各地演奏旅行。 他一生中寫了許多小提琴曲、室內樂和輕歌劇等作品,其作曲風格融合了他的故鄉波希米亞的民族旋律與當時浪漫主義音樂的性質,而這也是他所有作品的共同特徵。 他的多數小提琴曲都以旋律為重心,其中《回憶》、《小夜曲》等膾炙人口的小提琴名曲為他的代表作。

小提琴獨奏曲《回憶》(SOUVENIR)又譯《紀念曲》,作於1904年,曲中散發著濃烈的鄉愁情調,據說是德爾德拉訪友路經舒伯特墓地時的感懷之作。樂曲為平靜的行板,D大調、3/4拍子。採用「ABA」三段體,開始時的主題A飽含深情,略帶憂傷情緒;樂曲中段B轉至降B大調,由小提琴雙音奏出悠長而充滿夢幻色彩的主題,鋼琴伴奏部分則以華麗的下行琶音與小提琴相呼應。在氣氛高揚至頂點后,又以非常自然的過渡回到開頭的旋律A。最後全曲在飄忽的小提琴雙音綿延之中結束。

 

《回憶》(Souvenir)

 

《小夜曲》(Serenade)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

回復 bluedreamhd 2012-12-15 23:52
又發現好音樂,不錯。
回復 千年等一回 2012-12-16 02:22
有時覺得奇怪,為何西方文化能產生出那麼多Touch人的心靈的音樂? 而中國除了喜洋洋,就是合家歡。
回復 青蓮。 2012-12-16 05:56
bluedreamhd: 又發現好音樂,不錯。
好聽的音樂,大家分享哦  
回復 青蓮。 2012-12-16 06:03
千年等一回: 有時覺得奇怪,為何西方文化能產生出那麼多Touch人的心靈的音樂? 而中國除了喜洋洋,就是合家歡。
可能是兩個原因吧(自己這麼認為):
1. 西方社會歷來比較崇尚各類藝術,宗教,和宮廷也有對音樂的需要,人們也樂意轉播這種音樂的快樂。
2。西方的樂器比中國樂器表現力豐富,如鋼琴,小提琴等,不像中國樂器音色比較單薄。
回復 千年等一回 2012-12-16 08:42
青蓮。: 可能是兩個原因吧(自己這麼認為):
1. 西方社會歷來比較崇尚各類藝術,宗教,和宮廷也有對音樂的需要,人們也樂意轉播這種音樂的快樂。
2。西方的樂器比中國樂 ...
很贊同,我倒沒想到樂器這個因素。這與樂器應該是有關的。但就需要來說,我想中國古代也極其重視禮樂,這個樂就是指宮廷用的音樂,但樂器卻多為簡單絲竹鐘磬等。最美的什麼廣陵散曲之類的也不過如此。我想是不是我們的獨特的華夏文明在思想文化上就產生不了如柴可夫斯基悲愴交響曲那樣偉大的樂曲?我其實是在說也許承載我們思想文化的語言就不太適合現代我們看到的西方音樂?瞎說了。
回復 青蓮。 2012-12-16 10:37
千年等一回: 很贊同,我倒沒想到樂器這個因素。這與樂器應該是有關的。但就需要來說,我想中國古代也極其重視禮樂,這個樂就是指宮廷用的音樂,但樂器卻多為簡單絲竹鐘磬等。 ...
你說得非常正確,除了對音樂本身的解釋外,更主要就是思想,文化,習俗,甚至政治等各方面的原因。比如文革時期,音樂只能以樣板戲為主。而今,每年的元旦,歐洲有以演奏施特勞斯家屬音樂為主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而中國除夕有少不了趙本山小品的新春聯歡會。
回復 mountainview 2013-6-20 03:41
喜歡。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5: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