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師2021元旦第一貼)
凡里凡氣過個年
最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這麼幾段話:
"在法國呆的太久了,現在腸胃只喜歡吃法餐,這是法國的朋友給我帶來的法式麵包,還是老味道,讓我想起了在巴黎的感覺達利園軟麵包。"
"我這幾天有點倒霉,昨天中午吃個牛排居然塞牙了,明顯不是M-666和牛,米其林餐廳也有假貨了,這年頭真沒什麼誠信商家了。今天出門和朋友打了場高爾夫,海南島天氣還是不錯的,就是場子太破,居然有鼴鼠洞。六十萬一年的會員費,都被貪污了?人生八九不如意。"
「好羨慕你們那些輕輕鬆鬆就長胖了的人,我這一個月吃了好多東西以為能90斤結果…太不公平了,我想哭!"
炫耀炫得如此漫不經心,如此無可奈何,如此滴水不漏,連精美絕倫的法國凡爾賽宮都自慚形穢!
這就是2020年突然竄紅網路的「凡爾賽體」。
2020年對文學世界的最大貢獻,就是「凡爾賽體」的風行一時。這種以一種貌似有口無心拐彎抹角地炫富又不失自嘲揶揄的文體風格,讓世人那被2020疫情繃緊的神經得到了放鬆,遂迅速在社交媒體竄紅而成為新時期的一種富有中國特色的幽默。
其實,這種先抑后揚的炫耀風格早已有之。中國古代名相諸葛亮的《出師表》可能就是最早的「凡爾賽體」範文: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而到了張國榮的「我從來不覺得我長得好看」,馬雲的「我對錢沒有興趣」和撒貝南的「北大也還可以」,堪稱凡爾賽體的骨灰級人物。
凡爾賽體還可以逆向而行,先揚后抑,把聽者誤導進入一種高調炫耀的語境里,然後冷不防話鋒一轉,把聽者拉回到悲催的現實中來:
「夜裡華燈閃爍。我站在九十九層的高樓上,俯視這座流光溢彩的城市,身邊的男士戴著金絲眼鏡,矜貴又冷清,眼底溫柔快要溢出來。良久,他輕聲對我道,'打掃完了就下班吧,阿姨。'」
「今年是我們家頭一次因為疫情而不會去夏威夷度假了。往常我們不會去是因為沒有錢。」
無論是正向或逆向凡爾賽體,都會令人發出會心一笑。我們作為旁觀者,好像站在「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道德制高點上笑看人生百態,符合幽默理論中的「優越感原則」。
2021年伊始,讓我們凡里凡氣過個年:
醫生:「你身體哪裡不舒服了?」
病人:「疫情期間心情鬱悶,借煙消愁,借酒消愁,導致煙酒過度。」
醫生:「怎麼個過度法?」
病人:「疫情期間喝掉的鐵蓋茅台和抽掉的古巴雪茄,比前半輩子加起來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