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詩意的病態,還是病態的詩意?

作者:楊立勇  於 2018-10-11 05: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楊老師讀書筆記:鹿萍的《左手之地》)
詩意的病態,還是病態的詩意?

詩人寫小說,註定充滿著詩意。

打開詩人鹿萍的小說《左手之地》,陣陣詩意撲面而來。即使是對人類談虎色變的疾病,小說主人公丹亞也有一種細膩而別緻的感悟,超越常人的思維框架,從而構建了一種詩意的病態,或者是病態的詩意。例如:

發燒的詩意:

"體內的溫度就會與月亮一齊上升。"(18頁)

時差的詩意:

"丹亞的太陽與月亮已經亂了序。"

孤獨的詩意:

"那種相伴著病痛而來的感覺,既不是無望,也不是憂慮,而是那種變種后,高貴到令人沉迷的孤獨。"(19頁)

紅斑的詩意:

"她帶病的身體產生了許多新奇而不安定的感覺,丹亞抽離在外,反倒將自己的病徵與各種動物做有趣的聯想,例如長蛇繞頸般的窒息,大象腳一樣的沉重,沙漠蜥蜴一樣的 燙,千隻蚊子叮咬後的紅腫。"

從疾病中聽出生命的旋律:

"這一場病奏出了她人生旋律的副歌,在原本的節拍和情感中形成了一種突顯,而今病與她身體內在旋律的配合是如此緊密,儼然又成了一曲新歌。"
大凡有詩人或文學氣質的人,與普通人的一個不同之處,大概就像作者所說的丹亞那樣,能夠經常地"事不關己的活著",超然自己的肉身之外,以第三者的身份審視著自己的人生,形成一種令人髮指的淡然與超脫:

"因為她從不關心自己,自然也不在意別人對她的論斷了。"

"她既不在活的熱情中,也不在死的威脅里。"(P. 19) 

"很顯然地,丹亞預見她那漸漸鋪陳的明日不過就是一片荒原,枯乾的草無止境的向外延展,她就只是自己靈魂的替身 , 活在那個等待復原的軀殼中 , 而那個眞正的她還在別處流亡,等待著與這個晦暗的靈魂再次複合。"(P. 26)

讓我想起杜拉斯在《情人》里描述她的西貢情人在她身上忙著顛鸞倒鳳的時候,她的心緒早已飛向蔚藍色的海洋。

也是一種詩意的病態,或者是一種病態的詩意?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3:5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