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讀書筆記:《The Coloring Book》(著色本)作者: Colin Quinn(柯林奎恩)

作者:楊立勇  於 2017-8-1 08: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評論

在這個「政治正確」和「政治過敏」的年代,碰到「種族」「膚色」這個雷區大家都知趣地都踮起腳尖繞著走,或者一味為「多元文化」高唱頌歌。

 

唯一敢於拿族裔話題開涮的,反而是一群被視為不大正經,滿口髒話的脫口秀諧星,尤其是少數族裔/第一代移民的諧星,如加拿大的Russel Peters(印裔), 美國的Aziz Ansari(印裔),Ali Wong(/越裔,女)David Yoo(韓裔)Margret Cho(韓裔,女) Anjelah Johnson(墨裔,女) Christela Alonzo(墨裔,女),和印度的Aditi Mittal(女)等,還有無數非裔美國人(對黑人的「政治正確」稱呼),如:Chris Rock, Tracy Morgan, Michael Che, Chris Tucker, Trevor Noah, Dave Chappelle,等等等等。

 

他們/她們即使比一般人更大膽,更口無遮攔,可是在「種族」這個敏感話題上,仍然有些自律的禁忌。比如,只有黑人諧星可以左一個「Niggar」右一個「black ass」損自己的同類,白人諧星卻絕對不敢隨便去碰這個「N」詞。其他族裔的諧星,大體都是在先拿自己的同類開涮一番以後,才會理直氣壯地揶揄諷刺其他族裔。

 

現在,有一位在紐約市土生土長的愛爾蘭裔白人,根據紐約市歷史發展的時空坐標來探討聚居在這個素有「大熔爐」之稱的城市裡的各個族裔,從70年代的布魯克林,到80年代的曼哈頓,90年代的脫口秀俱樂部,到911以後的美國社會心態。只有像他這樣地道的紐約客,才說得出:「如果你到昆士,你可看到餐廳的招牌有長著人臉的異邦魚類,在羅斯福大街,有丹頂鶴在爭搶一塊墨西哥卷餅(burito),愛姆赫斯特那裡,晒衣服的繩子上弔掛著烤小白鼠,一隻貓鼬從消防梯上吐口水。」

「所有的午餐店,魚市場和肉市場都是義大利人的。麵包房是德國人的。熟食店是猶太人的。酒坊是西班牙人的。」

 

他叫Colin Quinn, 他的書名叫《著色本》(「色」(color)為雙關語,也指膚色)。他對紐約市的地理分佈,人口構成以及人文景觀如數家珍,數落起各個族裔的短處來毫不嘴軟,自曝年少荒唐歲月更是知恥近乎勇:

 

「黑人是到20年代才出現在紐約市的哈萊姆的。之前,他們通通住在南部。直到1963年以前,誰都希望當白人……連馬爾科姆X(美國」黑豹運動「發起人)都把頭髮燙直了。」

 

「在白人社會裡感到自在的黑人有幾類:1. 喜歡白人類:就是那位出現在布魯斯史布林斯汀音樂會上的唯一黑人。2. 左右逢源類:就像奧巴馬可以被稱為「巴里」或「巴拉克」一樣。他既可以喜歡傑伊吉,也可以喜歡凱莉克拉克遜,即喜歡籃球也喜歡高爾夫。3. 老死不相往來類:他們與白人不搭界。他們才不管克里斯布朗暴打瑞雅娜呢。他們會說:『他長那麼帥,想揍誰就揍誰唄!』整個白人社會都怕他們,半個黑人社會也怕他們。」

「白人急於想得到黑人的認可。你最恨的人往往是最愛你的人。比如你父母。 黑人比其他族裔更恨白人,可我們白人卻是你們最腦殘的粉絲!」

(猶太店老闆):「喂,小子,別插隊!下一個是這位有色老太太,還有這位西班牙姑娘和中國佬,然後才輪到你。」(紐約客的態度就是:雖有偏見,絕不歧視。)

 

「種族就像美國孩子一樣。白人是長子,所以是老爸最喜歡的。黑人是次子,老被欺負,所以到現在還記恨著老爸。拉丁裔是三小子,被夾在中間,總想給另外兩兄弟當和事老。亞裔是最小的,在學校成績好,但基本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美國土著則是他們的叔叔,房子就是他的。大家說:『他的房子空置不用!咱搬進去!』」

 

「如果你想討論這20年來的移民問題,整個故事就在7號線火車上一覽無餘。如果你看到一個傢伙在閱讀《愛爾蘭回聲報》或者是他加祿報紙,他們就是愛爾蘭裔或菲律賓裔。他們將會在Sunnyside46街下車。如果有人在讀印地語,他們會在Jackson Heights74街下車。如果有人在讀西班牙語並盛裝打扮,他們會在82街施施然下車,因為他們是哥倫比亞人。但如果他們讀西班牙語而穿著建築工人服,他們會在Corona103街下車,因為他們是墨西哥人。如果他們讀著中文報紙,他們不到最後一站法拉盛的緬街是不會下車的。」

 

對希臘人,俄羅斯人,阿爾巴尼亞人,德國人,東歐人,北歐人,西印度人,非洲人,中南美洲人,科林奎恩都一一點評。最後,他這麼總結了美國社會心態的變化:

 

「一百年前,來美國的移民把它視為遍地機會,他們可以在這裡發財致富,就像是一個不坑人的拉斯維加斯度假村。雖然不是人人都中頭彩,但還是有不少人中了獎。這個賭場還真不賴。

 

但過了些時候,大家都不再把美國當成一個富庶之地,而開始把它視為罪惡之都。這一年,學校老師還說:『星期四是感恩節。孩子們,那是一個我們允許印第安人坐下來和我們一起吃晚餐的日子。我們多好心啊,是不是?』過了一年,老師說,『感恩節是一個種族滅絕的日子。讓我們把學校的窗戶都塗成血淚淋淋的圖案。』」

 

讀科林奎恩,還真感受到那種「雖有偏見,絕不歧視」的紐約客精神。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路遇清 2017-8-1 20:48
寫的有意思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21: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