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李安在《斷背山》獲獎后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打那以後,我一見到穿牛仔服的帥哥就會身不由己地擠眉弄眼。可惜,人家看到的不是一座風光旖旎的斷背山,而是一座形容猥瑣的駝背山。
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高調登場后,一時間,海內海外滿城爭說山楂樹,鬧得我雖然書還沒看到一頁,電影還沒瞟上一眼,心裡面那座駝背山早已成了花果山,結滿了密密麻麻的山楂果了!
據聞,大家對《山楂樹之戀》毀譽參半。毀者譏其為「一部關於性壓抑的原始考察報告」,譽者贊其為「史上最乾淨的愛情電影」。更有人對它作出弗洛伊德式的解讀:「山楂樹不光象徵時代謊言,還象徵了男根。讓山楂樹見紅是少女情思春時的幻想。」
「山楂樹」已然成了「最乾淨的愛情」的象徵。「山楂男」,「山楂女」也成了風行一時的最新語彙。聽說電影外景地遠安縣也將改名山楂縣了。
I 真是服了U!
中國當下紅得發紫的導演,難道真的是江郎才盡到要拾人牙慧的地步了么?
從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到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儘管煽情指數足以令全體國民淚腺發炎,究其實,不外是美國電影《索菲的選擇》和日本電視劇《血疑》的中國改編版。
必須承認,這是一種非常聰明的移花接木伎倆:選擇一种放之四海皆準的普世價值(《唐山大地震》里親生骨肉的生死抉擇和《山楂樹之戀》里的生死戀),安放在中國歷史一個重大悲劇的背景下(唐山地震和文化大革命)。這麼嫁接后的作品不僅能夠喚起50后,60后,70后對文革和唐山地震的集體悲情記憶,也能賺取80后,90后的矯情眼淚(親人與愛人的生離死別),做到大小通殺,男女老少無一倖免。
這回該輪到張藝謀說,「人人心中都有一棵山楂樹。」
話說回來,在當下這個充滿乖戾酒色之氣的時代,《山楂樹之戀》多少還是能夠帶來一股清爽之風。畢竟,山楂具有以下的藥用功能:
消食健胃,行氣散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