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敝人前面兩次論維度的文字,估計劍橋大學里搞理論物理的最厲害的博導也是必發憷的.
今天這文看了,大家想來就不發憷了,會很簡單的貫通了,但是別高興那麼早,這文里的問題,會更深刻的,對大家思維模型的考驗,是威武級別的.
先我們來構建個最簡潔的描述維度的模型,從二維開始:一個簡單的三角型,再對分打開,在一個圓里成為一個正方形,這模型就是古代銅錢的樣子,很好理解,這圓不是要點,要點是這三角形里的描述圓直徑的那條線---也就是那個正方形的對角線,這線很奇妙的---從二維的世界起,就這條線最奇妙了。
如果換成三維,這線上再多一個點,而且這點滿足可以將這條線拉成等邊三角形,就可以,同理,四維就是再多個點,將這線從等邊三角形拉成正方形,五維就是拉成等邊五邊形,依次類推,這就是可以在三維球體內描述一切維度的基本模型了。
很簡潔吧?一切的維度如此描述,就相當的直觀了,小學生都可以很好的理解。
這模型可以用來簡單的理解維度,但現實中,這線不存在也存在!
之所以先不從一維描述起,這裡有個基本的問題---如果不用圖形來描述,換「是」「否」「或」的邏輯語言來描述,那麼一維的世界里,「是」這描述在這一維度的線的一端,「否」這描述在其線的另一端,且這兩端都必然不是純粹「是「」否」描述的,而這線既不一定是連續的,也不一定是會必然自洽的,,再,「或」這描述不單強化了這線上是否的不純粹性,而且是給這條線上的任意一點,都賦予了完全的平等性!這個就是宇宙里任何自然真實的有序性和多樣性必同步展開的基礎和原因。簡單說:在「是」「否」這基礎的平衡描述上,「或」最少就有兩層的描述,其一來源於「是」「否」的自平等,其二來源於「或」對「是」「否」非連續與非自洽等情況的再平衡。
上面這段描述有些複雜了,但如果同學們認真而嚴肅的考慮宇宙間維度的互相投影問題,必驚嘆敝人描述的自然真實,聰明的同學甚至會想到我們的宇宙圖譜為何是圓餅形的,的確,這就是原因。
但上面段描述要解決的問題不是這,而是先提到的理解維度的「奇妙線」的問題。基於自然真實,基於空間是信息的自洽,那麼,嚴格的說,在二維的圓圈裡,這條描述圓的直徑線,在自然真實情況下,不是直線,而就是圓周!這很稀奇了,可事實就這樣!
這會改變我們對維度的基本認識---原來我們描述維度,和我們的描述能力密切相關,宇宙本來就一大球球,我們的結構和能力可以描述其三點的結構,那麼我們就在三維的空間了。
而這裡必須要補充---為什麼我們可以看到平面圓圈裡的直徑呢?這個說白了很簡單:二維的世界,就維度而言,對於三維的我們,就可以被逆向固體化,但這個逆向固體化,是要摻入三維的痕迹的---在二維態空間里一切自然存在都不其自身擁有的自由度,被我們的空間態增加了額外的自由度:同時,這自由度不是以空間態摻入的,而是空間的負表達時間態,摻入的,這個就是所謂的「弦理論」的原因,在這逆向固體化自由度下震蕩的圓圈,就必有可以成為直徑的自由度!(當然,我們花點時間,就可以再逆向的固化這逆固化,在白紙上畫出圓內筆直的直徑)
這樣來思考維度,關於我們目前落後而不符合真實的描述和描述符號學,如何搞,如何改,如何統一,應該是個超級的工程了。
敝人這系列討論維度的文字,是人類到目前為止,對維度描述最深刻,也是描述最簡潔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