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直報怨,非以德報怨
文: 肥姬
前一陣子,和朋友一起聊天,朋友的媽媽是個重男輕女的人,曾三番五次地把剛出生的朋友(家裡的第四個女孩)扔到公共汽車站, 候車站等等。 還真是奇迹,她都被找回來,而且非常茁壯地成長,如今智商超群,事業有成,魅力無窮。
可能她媽媽怕她揭傷疤,對朋友的關係一直不冷不熱。朋友就說:「去年回國,我就對她以直報怨,我以正確的方式對待她, 就是讓她自己認識錯誤,讓她明白無論怎樣我都不計較,我還是會愛著她,但是她一定要懺悔自己的罪過。」後來,母女冰釋前嫌,她媽媽也卸下了多年的那個壓在心裡的沉重的包袱。
如雷貫耳,晴天霹靂,「以直報怨」,這是什麼道理呢?從小耳濡目染的都是:以德報怨。 怎麼會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呢?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原來,是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怎麼樣?」孔子沒有說以德報怨,而且是不主張以德報怨的, 他真正的主張是以正確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回報有仇怨,不喜歡的人, 以恩德去報答有恩的人。
原來,我們從小被人為的提升了道德高度,被要求以德報怨。可是世俗中的人,有幾個能做到呢?「以德報怨」是被誤讀,誤解了2000 多年的辭彙,也是被誤導了中國2000多年的行為準則。
最近,一個朋友剛剛升職,以前的同事,忽然感覺有了威脅,對他的態度就有了改變,常常沒事挑刺。 肥姬就建議他:「首先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態度變了,一定要觀功念恩,而不觀過念怨;其次:以直報怨,茫茫人海,有人喜歡你,一定也有人不喜歡你,但是沒有永遠的敵人的。 你一定要尊敬他,恭敬他,感恩他,但是可以有理有節,保持距離。謾罵,報怨和敵對是不可取的」朋友聽了很受用,關係改善了不少。
如果現在我們做不到以德報怨,至少我們先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等我們的境界慢慢提升了, 我們一定能做到以德報怨。這一定是有次第的, 看來我們都被揠苗助長了我們的道德,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