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福建愛心饅頭店 所有饅頭只送不賣堅持一年

作者:一葉秋風  於 2012-8-26 12:4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茶餘飯後|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2評論

關鍵詞:免費, 素餐


只送不賣的愛心饅頭

 
福建愛心饅頭店 所有饅頭只送不賣堅持一年
 
「傳遞綿薄之愛,溫煦風雨之人」這句暖心的話語,多少人因它解決了溫飽,又有多少人的心因此而溫暖。此店不是商業炒作,更不求綿長的博愛有任何回報。
 
近日,在福建石獅,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一天凌晨3點多,現年60歲的安徽籍環衛工人黃阿婆穿著一件舊雨衣,冒著風雨上路清掃街道。她像往常一樣,踩著滿載垃圾的環衛車,在市區的愛心饅頭店——「永恆陽光饅頭店」門口停了下來。
 
當天正好是饅頭店開張一周年的日子。饅頭店內剛剛出籠的饅頭,熱氣騰騰的、散發出縷縷的麥香,兩名年輕店員小陳和小塗正在店內忙個不停。
 
店門前的遮雨棚下,幾個食客坐在桌旁,邊吃饅頭,邊躲雨休息。店門口醒目的紅色招牌,一如既往地溫暖著過往的路人:「本店所有饅頭免費送給各種貧困人群,不對外售賣,請諒解。如果您是生活困難的下崗職工、收入低微的貧寒家庭、正在為找工作奔波的畢業生、無助老人、流浪者、拾荒者……歡迎您來免費食用。」


饅頭店告示「只送不賣」

黃阿婆顧不上脫掉雨衣,徑直走到蒸籠前。店員小塗立即掀開蒸籠,手腳麻利地將兩個饅頭裝在袋中遞給她。黃阿婆道了聲「謝謝」,隨即轉身離去,繼續干她的環衛活兒。
 
類似的場景,幾乎天天在「永恆陽光饅頭店」上演。一年來,饅頭店踐行了店面招牌上的承諾「傳遞綿薄之愛,溫煦風雨之人」,也平息了社會上對其「利用善舉進行商業炒作」的質疑。
 
「我們每天要趕在早7點前開門迎客,一直工作到傍晚7點左右。」小陳說,為了讓早起趕工的人及時吃上幾個熱乎乎的饅頭,他們每天大約需要做5籠共1000個饅頭。除了春節期間停業,其餘時間風雨無阻,因為「放一天假,有人就可能一天吃不到饅頭」。
 
以平均每天送出1000個饅頭計算,除去春節期間停業的10多天,一年下來,饅頭店差不多送出了35萬個饅頭。


一年送出去35萬個饅頭

每天早上到饅頭店吃饅頭的人絡繹不絕,有流浪漢、環衛工人、水果攤販、工地工人、保姆、乞丐等。「都是窮人,以外地人、老年人居多。」小塗一邊遞饅頭給一位大嬸,一邊說,「我們就是希望能幫助窮人,盡量讓大家吃飽。」
 
神秘老闆背後默默支持
 
此前,有人幫饅頭店算了一筆賬:3間店面每月租金2500元人民幣,再加上設備、燃氣費、麵粉原料等費用,每天成本在1000元左右。小陳稱,「饅頭店去年實際開銷是40萬元。」這些花費都是一位神秘老闆在支持,對老闆的身份,小陳和小塗守口如瓶。
 
神秘老闆及小陳和小塗等人,用一個饅頭的「綿薄之愛」,關愛著經受困頓之苦的「風雨之人」。來自江西的朱老伯是饅頭店的常客,今年60歲的他在附近一家超市幫忙看倉庫、搬運貨物。
 
「饅頭店開了以後,我每天在這裡吃兩三頓,因為乾的是體力活,飯量大,一天可以吃10個饅頭。」朱老伯不好意思地「嘿嘿」笑著說,「一個月可以省下200元左右,雖然不多,但那些錢可以寄回老家,維持家裡生計。」
 
饅頭店開張一年來,小陳和小塗經受了種種質疑和不解,但堅持了下來。他們婉拒了熱心人士的捐款捐物,但「如果有熱心人士希望開這樣的慈善愛心店,我們也樂意被效仿」。
 
「店裡會繼續給窮人提供饅頭,且會長期堅持下去。」如今,小陳已經與房東續簽了一年的租房合同,並正在尋找新的地址,準備再開一家新店,將免費饅頭的規模做得更大。
 
「我們這些人常年奔波在外,老闆和店員為我們這些賺辛苦錢的人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我們心裡很感動。」吃完了饅頭,臨走前,朱老伯回望了饅頭店一眼,對記者說:「希望饅頭店能永遠開下去。」
 
用綿薄的愛關懷著著經受困頓之苦的「風雨之人」,是個神秘的幕後老闆。此店比任何溫暖都來得要暖人心,希望這樣的店會越來越多,希望這樣的店能永遠開下去,一直溫暖窮人。
 
【轉帖即為法布施,功德無量】出處參考:http://h.foyuan.net/blog-101135-259716.html
 
 

 
天下奇觀:每天設千人免費宴
 
到新加坡旅遊的朋友,可能都會發現當地很少能見到乞丐,起初大家會認為新加坡社會經濟發達,但是當地人往往解釋,在新加坡沒錢吃飯,你大可不必擔心,因為新加坡有個大食堂叫居士林,一年365天都為大眾提供免費素食,七十年來每天風雨不改。正象新加坡總理吳作棟的一句話:"difference butbetter",就是"不一樣但更好"。新加坡的道德文化是比西方好,新加坡人的道德素質比西方高,難怪有每天設千人免費宴的好事了。
 
這是真的嗎?經濟學上有個定律叫「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哦,記得幾年前香港某電訊公司曾經在中環鬧市派送免盒飯,引來寫字樓的先生小姐都來排隊,很多西服筆挺的先生和平日斯文的小姐,領到盒飯不吃,馬上交給同伴看管后又去排隊領盒飯,如此一來免費成了比貪,一時間秩序大亂,免費派午餐只搞得一天便草草收場,其實這都是電訊公司策劃的促銷活動一部分,搞一兩天可以,要想天天都開免費宴。哪個公司也不會幹,也沒人會相信有這等好事。
 
其實,新加坡人也都是從「吃」開始認識居士林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居士林有免費餐,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幾乎每天都有千人到居士林吃飯,周末的食客更多達5000人。
 
  正象門口的對聯:空門不必關,凈地何須掃。
 
新加坡居士林根本沒有門,任你自由進入。有佛友笑稱這裡好比是Seven-Eleven便利店,二十四小時開放任你吃喝,也不勸你捐香油錢。每天供應三正餐十多道菜,兩餐甜湯點心,還備有大量麵包和咖啡,三更半夜也可以自己動手,普同供養,普遍結緣。
 
居士林林長李木源爽快的說:「為什麼要關門呢?你要吃多少就多少,真的半夜來偷食物也就算了,特別設一道鐵門,搞不好還使他翻爬受傷。我們這裡來者不拒,來的不一定是佛友,中國及印尼學生因經濟問題跑來這裡用餐,的士司機晚上來裝一瓶咖啡拿幾粒水果都無所謂,試問在西方極樂世間吃飯要不要錢?

李木源也證實,現在每天大約有近千人到居士林進食。一到周末,廚房更加忙得不可開交,早午晚,總計有5000至6000人前來吃飯。他說:「我們每天都準備了早餐、午餐、午茶和晚餐,為民眾提供免費素食。不管是特地來拜佛,還是路經此地,想吃點東西,喝杯茶水,我們都非常歡迎。近年因為經濟不景氣,很多人失業,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就到我們這裡吃飯。另外,一些勞工和環境不佳的人,也來這裡解決三餐。我們相信,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協助防範罪案的發生。」
 
「我們這裡不分貧富貴賤,不分宗教種族,一律招待。有些在附近工作的上班族,因為想吃素,就到這裡吃一餐;有的的士司機,開車累了,便到我們這裡休息,喝喝糖水,我們一概歡迎。」
 
李木源說,不少人就因為一餐素食而能更深切地體悟佛法的包容性、慈悲心和平等心呢!
 
每天吃掉200公斤米 一天四餐,民眾究竟會吃掉居士林多少白米和蔬菜?
 
李木源透露,「千人宴」每天平均要吃掉200公斤的米糧,200至300公斤的蔬菜和水果,「消耗量」算是相當驚人。
 
每天如此供人吃喝,金山銀山也會吃盡吧?李木源卻笑著表示,居士林完全不必擔心糧食吃光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根本不必買米買菜,許多善心人士知道我們天天為大眾提供免費素食后,都自動自發,無限量地送米糧、蔬菜和食油到居士林來。有的是一車一車的載來,有的是全家大小,人手一袋米,拎著來。我們見了,更是感動。」好心有目共睹,自有人助。像居士林大開方便門救濟貧老,一路無求付出,十方回報更多!
 
天天要準備「千人宴」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居士林有4位廚師和上百位「廚房助理」,他們每天負責烹煮供千人宴用的素食餐。他們都是居士林的義工。
 
李木源說,居士林目前共有1500多位義務工作者,他們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多個領域,有律師、醫生、畫家和會計師等,大家都把為大眾服務視為一大善事,因此再苦再累也毫無怨言。馬來和印族同胞幫忙包紅包裹素粽
 
居士林近幾年不但積极參与其它宗教和族群的活動,也邀請馬來及印度同胞和居士林義工一起包紅包、裹粽子。李木源表示,種族和宗教和諧對國家非常重要,如果大家無法融洽共處,各自為政的話,就很容易受到外人的挑釁,最終社會必大亂。
 
這幾年,居士林與各種族宗教都建立起非常友好的聯繫,它捐贈善款予錫克教屬下的老人院;為回教傳道協會的教育基金籌款;出席天主教舉行的「平安夜」慶典活動;每年興都教的大寶森節,居士林的義工必協助維持當天的交通秩序。

今年端午節,居士林更邀請馬來與印度同胞,一起動手包裹3個素粽,通過義賣籌集了5萬5000元捐予抗薩斯的「英勇基金」。
 
這些年來,居士林在慈善、教育和醫療等方面,不分種族、不分宗教,備受社會各界以及其它宗教團體的讚賞和肯定。
 
居士林數十年如一日的濟貧活動頒發度歲金,它根據福利部調查貧戶的名冊,每位貧老紅包八十新幣,今年一共發出逾三十多萬新幣的度歲金。
 
李木源曾經被人誣告在居士林「吃錢」,接受反貪污局調查,歷時兩年,審問13次,試過從早上六點多問到晚上七、八點,一位問完輪到另一位,採取疲勞轟炸,百般恐嚇,迫他招供。「這是考驗我的定力。」李木源說調查過程,讓他學會很多東西。
 
當年在寺院的管理委員會,李木源鐵面無私,執行任務,要杜絕內部舞弊,讓他一找到證據,有關人士馬上革職,不管服務多久都不寬容,還因此鬧上勞工仲裁庭。在擔任司理時,他也是大刀闊斧,追究到底,發現有人私印收據;對廚房整天有人做生日,派請帖讓供應商送禮的現象亦不姑息,因此得罪不少人。
 
李木源以堅定語氣說:「你要當司理,就要負起責任。你當警察,別人偷東西,你要不要捉?」> 李木源談話精神奕奕,很難想象他曾罹患癌症。「88年我的肺有腫瘤,擴散到腸部,醫生說我頂多有三年壽命。我沒接受化療,不去理它,至今還死不了。
 
十多年前的他看到青菜會怕,人家要請他道素食館宴席,他寧可跑去吃蝦面。他形容在持素十齋時期很痛苦,一到月尾三天就要發神經,明天持素半夜兩三點還跑去肯德基炸雞店吃個夠;初二一早開齋急忙開車去吃肉骨茶。但是一入居士林就茹素至今 。
 
新加坡居士林成立於1934年,是由道階老和尚、轉道老和尚和多名居士發起, 第一間林所位於沐烈路,當年是由一名居士出錢購下,然後捐贈作林所用途,這七十年來,蓽路襤褸,以啟山林,在華人大乘佛教信仰圈中開拓有成。尤以近年新林擴建,頗具規模,不僅堅持山門不設任何門扉以廣納信眾,新雕百米山牆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為題材,繞林次第展示,均別具一格,而且在頂層新設大講堂,可容千人以上,內設先進影音及冷氣系統,既禮請法師登台講經,又延攬余秋雨等著名作家演講,並舉辦種族宗教和諧座談會及邀請中國北京大學教授與新加坡專家學者一同主持「東南亞文化研討會」等,
 
另一方面,在這漫長的七十年歲月里,居士林經歷了世界二戰及各種變遷,居士林是佛教徒創辦的組織,但是它在濟世,教育和醫療等方面提供的支助,卻是不分種族,不分宗教,只要有需要,就一定能獲得他們的幫助。它一視同仁的精神,一直備受社會各界以及其他宗教團體的讚賞和肯定。
 
當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新加坡淪陷后,被日軍統治了3年零6個月。那幾年,人人生活在恐懼和黑暗中,不曉得有多少人因戰爭而家破人亡。居士林知道很多人沒得吃,沒得穿,死了更無棺木,於是在新加坡全島10個地方施棺、施藥和施米粥。
 
那時候,有一名日本軍官,是個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他知道居士林這個地方和它所推行的種種善舉后,就把自己的印章借出來,要居士林的會員們把印章蓋在衣物上。這為軍官更在軍中下達命令,只要任何人手臂上系著的布條蓋有他的軍印,就不許動那人一根寒毛。」那個印章,簡直就是大家的「護身符」、「免死金牌」。
 
李木源透露,那名日本軍官把印章借了居士林三天。那幾天。居士林不分晝夜,拚命趕蓋印章,分發蓋章布條,希望讓更多的人獲得這道「護身符」,免受日軍騷擾。據計,當年至少有3萬人從居士林處領到這道「護身符」,方得以保住性命,不受日軍騷擾。
 
1950年,大家到處募款,籌得4萬多元,購下金炎路17號這個地方。翌年,大家再籌款擴建。一眨眼數十年,這塊面積有6萬7000平方英尺的地方,因為位於黃金地段,現在已值5000多萬元。

1961年,居士林又一度成了無家可歸者的避難所。那年的5月25日下午,河水山發生大火,烈焰狂燒了足足8小時。這場新加坡開埠百年來罕見的嚴重火災,燒掉好多亞答屋、商店和小工廠,令許多人失去家園。李木源說,當年有很多人在這場大火中失去了房子和家產,一夜之間變得一無所有。他們沒有一瓦遮頭。沒有得吃,沒有地方睡,不知道該怎麼辦,便跑到居士林來求助。居士林是來者不拒,全都收留。那一段時間,居士林變成了災民們的棲身之所,他們無論吃、住都在居士林。居士林也一直收留他們,直到這些無家可歸的難民找到新的住處為止。
 
李木源說,居士林從初創時期的一所陋屋,發展至現在七層樓高的建築,會員由千多人增至目前的3萬多人,真的非常不易。
 
2004年3月8日,中國駐新加坡使館女外交官及夫人在大使夫人唐黎珍帶領下來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參觀,與居士林林長李木源及穆斯林、印度教代表座談,了解了新加坡在促進宗教、種族和諧,為社會穩定服務方面的種種成功做法,並應邀介紹了我國的宗教自由政策,增進了相互了解和友誼。 在李木源林長和居士們陪同下,女外交官們與新加坡馬來族和印度族婦女一同參觀了大殿、宿舍、念佛堂、圖書館、功德堂、中醫義診所和會議室等。大家切身感受了佛教文化在新加坡的影響。
 
在座談會上,李木源林長向各位婦女致以節日的問候。李林長說,新加坡是個種族宗教和諧的社會,居士林在秉承和發揚佛教教義的同時也對其它族群和宗教開放,歡迎不同種族和宗教信仰的人士前來參觀、交流。李林長主動談及台灣問題,他表示居士林作為新加坡的一個宗教組織堅決支持「一個中國」政策,反對任何分裂中國的行徑。中新兩國政府和人民間的友誼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文化基礎。他希望今後能有更多的機會加強兩國人民間的理解和交流。在座的新加坡馬來族和印度族婦女也就感興趣的問題向我館女外交官們提問。
 
大使夫人唐黎珍女士代表中國大使館致辭。她首先感謝居士林的友好接待和周到安排。居士林自成立以來不僅致力於宣傳東方文化、促進宗教和諧、種族共處、社會穩定,還做了許多推動中新文化交流的友好工作。她指出,各國女性都熱愛和平,崇尚和諧,婦女應該為和平、和諧、穩定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應該從知識、思想、修養等各個方面不斷豐富和充實自己,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開拓視野,兼收並蓄,使自己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緊密地與時代的和平與發展聯繫起來。她希望這個活動能有益大家開拓視野、學習知識,有助推動兩國婦女的交流,加強相互促進和鼓勵。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寧靜千年 2012-8-26 13:16
神州大地還是好人多!
回復 一葉秋風 2012-8-26 20:09
寧靜千年: 神州大地還是好人多!
越多越好!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1: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