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騎士的屬於貴族階層,地位一般不定。比如王子必須是騎士才能繼承王位。騎士是一個榮譽稱號,象徵著騎士的榮耀。
在中世紀,一個男孩成為騎士要經過14年的艱苦訓練。在這段期間,受訓的男孩最初要跟隨領主夫人擔任侍童、學習禮儀,之後要學習「騎士七技」(游泳、投槍、擊劍、騎術、狩獵、弈棋、詩歌),又要為領主或負責訓練他的騎士工作。成為騎士后,要遵行騎士精神,效忠國王或領主、保護教會和婦孺、鋤強扶弱以及英勇作戰等。

騎士美德:謙卑、榮譽、犧牲、英勇、憐憫、誠實、精神、和公正。
1095年教皇烏爾班號召十字軍東征時曾講了一句名言:"過去的強盜,現在都應該成為騎士"。12世紀的約翰納斯曾這樣說道:"為什麼建立騎士制度?為了保衛教會,為了與不信教的人進行鬥爭,為了尊敬教士,為了保護窮人免受不公正的對待,為了生活能得到安寧,為了獻出自己的鮮血,如果需要,願為兄弟獻出生命"。

「騎士精神」最早的意思是指馬術。與農民、教士和那些靠自己的技術當上騎手和戰士的人有所不同,差異在於騎士擁有快而強壯的馬、美麗與有攻擊力的武器和製作精良的裝甲,這些都是當時的身份象徵。
到了十二世紀,騎士精神轉變為人生的規範。騎士精神規範的基本守則如下:
* 保護老弱婦孺。* 為公義而戰以對抗不平與邪惡。* 熱愛家園。* 為防衛教會而犯難。
到了二十一世紀,騎士精神依然可以在這位每天到學生過馬路的紅綠燈位做義務交通督察的大鬍子身上體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