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南洋與香港人

作者:飛鳴鏑  於 2014-10-7 12: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前塵往事|已有5評論

關鍵詞:香港人, 南洋

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政府已經收回上海英,法租界。本來已經和英國商討收回香港,但隨著國民黨戰敗,台灣亦汲汲可危,不少資本家向海外移民,包括東南亞和其他各國。隨著共產黨政府以英國可續租香港來換取英國承認中國共產政府的合法性香港政局明朗化,不少海外以東南亞為主的華人資本家回港,其中絕大多數為福建籍,而且大規模地遷入港島區,尤其是北角、鰂魚涌、西環一帶。而香港在國共內戰結束時,曾出現過大量福建籍港人移居東南亞的情況,但在1950-1980的移民潮中,不少這類人也迴流香港。因為東南亞排華的原因,福建人迴流香港的數目比1950年遷出的多很多。

由於國民政府失敗的貨幣政策,當時國民政府的政策不能有效地在富有階層上執行,很多富有階層成功偷帶黃金、外幣移居香港,成為在當時香港本土富豪以外香港發展的重要資本來源。而香港急速發展的另一重要資本來源是東南亞福建籍富商及移民,如郭春秧和胡文虎家族等,大大推動香港50-80年代的發展,推動香港的工商業,港島一帶發展物業起來,亦有很多其他經典建設如北角的月園遊樂場 和銅鑼灣大坑的虎豹別墅等。當時東南亞沒有像國民政府那樣沒收黃金和外幣,在1950-1980移居香港的東南亞華僑包括不少中產,他們在港島區置業,其中大多數都是福建籍的,這群人和原來香港的福建,潮州等閩語社群互相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沿用閩語,成為除粵語外,香港最多人口使用的方言。

在民國時代,東南亞各國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經濟遠比中國強勁,只比香港和日本略差,而當中經商和致富的大多為福建閩南及閩東人。戰後各殖民地民族主義高漲,紛紛獨立、排外、排華,從此經濟走下坡。其中一個下降得最多的是荷蘭殖民地印尼。印尼人均GDP在民國初期是香港的70%,而大城市人均GDP更高於香港。印尼因戰爭的破壞,1950印尼人均GDP只有香港的36%,但仍是中國2GDP,略低於台灣。印尼排華后,華人資本大多逃到香港,印尼的經濟變成和文革飢荒時期的中國的人均GDP相若,此後經濟一直沒有起色,現今只有中國的66%人均GDP

東南亞各國在1960年前人均GDP只是略低於香港,大城市更遠高於香港,但1960年各國因為排華,使資金外流到香港,部份後來又轉到獨立后安定發展的新加坡。1960年排華,東南亞各國失去了建設的資本,印尼,菲律賓經濟毫無起色。在民國時代,菲律賓為世界強國美國唯一的殖民地,華人和美國人都集中在馬尼拉,第一大城市馬尼拉的教育,商業等都遠超香港、新加坡,而上海、孟買更望塵莫及。民初1913年菲律賓人均GDP988,香港為1279,菲律賓商業重城馬尼拉更高達香港三倍。在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中,菲律賓更保持住大陸三倍的人均GDP1938年中國大陸為562,菲律賓為1428。二戰後,美國為避免菲律賓免稅美國本土輸入廉價商品,讓菲律賓獨立。隨後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亦相繼獨立。菲律賓在獨立后,人民都認為福建人霸佔了他們的財產,在民主、獨立的名義下,政府掠奪了不少華人的財富,而當地人接管后管理不力,至使菲律賓人均GDP,自日本向美國宣戰攻打菲律賓后,1995年期間,幾乎無增長,由中國的3倍到1990年被中國超越,現今的人均GDP只有中國的44%

排華使菲律賓大量富有華人移居香港,而且不少為富豪級。至今,香港還有很多福建晉江籍富豪在香港以及菲律賓都有大量的投資,如富豪陳永栽裕景興業。陳永栽的最近十年的資產在菲律賓的富豪首5位,同時亦有大量投資在香港,現財富大約為李國寶許世勛兩家族的總和。同為晉江籍的菲律賓首富施至成亦經常和香港的富豪合作,現財產為58億美元,略低於香港第五位的富豪。香港有大量由菲律賓抵港的富商,大多為晉江籍,其中很多與菲律賓還有商業往來,有不少親屬仍在菲律賓經商。部份除經商外,亦參與政治,如中國全國政協常委洪祖杭,其個人用於各項公益事業費用高達1億人民幣。另外和菲律賓關係密切的晉江人開辦大量名校,如以庄啟程命名的保良局庄啟程預科書院,因大量學生爭相報讀,使庄啟程成為最受香港人熟識的晉江人之一。

當時世界的華人資本絕大多數都是東南亞福建華僑,因排華、越戰等原因,他們先後把香港、新加坡和台灣推進可和世界列強競爭的國家,當中以台灣的進步最多。台灣在1938年日本管治時,人均GDP1306GHD,為大陸2.5倍,到1945年被盟軍破壞后只剩下453,比大陸更低,整個50年代亦只有英國的10%多些,香港的40%多些,加上沒有了人口優勢。中華民國本來在世界上只是一個弱國,到了台灣,人均GDP比大陸更低。當時台灣的國策為反攻大陸,經商環境惡劣,重稅而且有戰爭風險。不少台灣人是由福建閩南地區在二戰後移居台灣的,其中富商及中產亦有不少移居香港,中產多聚居在銅鑼灣太古一帶,少部份會去福建人和福建商會密集的上環。台灣的主要轉變為蔣介石死亡后,放棄了反攻之大陸之國策,使得台灣經濟香港、新加坡一起70年代拋離東南亞,而香港則少了不少來自台灣的移民。台灣人均GDP1980年5260GHD,是英國的50%(英國為12931GHD);大陸的5倍(大為1061GHD),雖然比不上歐洲,但亦不算貧窮國家台灣的主體為閩南人,約佔總人口75-80%

新加坡和香港有相似的歷史,曾為英國殖民地,而且主要為華人的國家,而兩者的華人都是來自廣東和福建,唯一分別的是新加坡主體為福建人,占40%,香港的主體為廣東人(包括廣府、客家、潮州),占45%,但新加坡有三成的非華人,包括為數不少的馬來人、印度人。新加坡和香港是國際上公認的主要的競爭對手,香港政府在施政以及建議施政時經常把兩者作為比較,特別在東南亞的資本上,而上海則和孟買等發展中大國金磚四國的大城市為主要競爭對手。香港在近30年的人均GDP都和新加坡相約。新加坡主要與香港競爭的是東南亞資本,在六十年代,新加坡獨立初期,香港的東南亞資本吸引力遠高於新加坡,隨後新加坡的政權認受性慢慢增加,至今新加坡取得的東南亞資本已經越來越多。而被Forbes歸入新加坡首富、華人富豪榜第十一位的黃志祥家族,則很平均地投資在香港以及新加坡,他的大公司中的香港信和集團總部在香港,而新加坡遠東機構的總部則在新加坡。新加坡的富豪幾乎全部都是福建籍,當中又和香港的福建籍商人有密切的關係,而被歸入新加坡的富豪其實很多亦把香港作為主要投資地,很大量事業亦在香港,亦和香港其他籍貫的商人有密切的往來。香港的地理位置比新加坡優越,亦是南洋福建籍資本家和中國大陸的主要投資以及資金避險的中轉站,所以大多數的南洋富豪都有事業在香港。雖然新加坡沒有經歷香港偷渡潮,而且偷渡潮人口隨後把親屬申請到港,形成較低學術水平及貧窮人口湧入,但新加坡有大量學術水平較低的貧窮非華人人口,包括馬來人、印度人等,佔總人口大約三成。新加坡在近十五年人均GDP都比香港高25%,但在世界華人資金的中心方面比香港失色,香港是世界華人特別是南洋的富豪的資金中心,在中國大陸富豪開始不停增加的時候,閩籍資本家仍占多數,在頭50名中有18名為閩籍資本家,加上香港和澳門總和有10名,華人富豪有28名與香港關係密切。新加坡在近十五年的人均GDP都是亞州四小龍第一位,而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則比新加坡更優越,在大多數金融中心排名上,香港都比新加坡略高。

 

 摘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E4%BA%BA%E5%8F%A3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9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9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白露為霜 2014-10-8 01:24
很好的文章。
回復 金竹陶器 2014-10-8 01:44
學習了,好信息
回復 飛鳴鏑 2014-10-8 19:25
白露為霜: 很好的文章。
作者查了很多中英文資料才寫成,不過廣東口吻較多,改了一下。
回復 飛鳴鏑 2014-10-8 19:34
金竹陶器: 學習了,好信息
與上面兩篇連起來的,好像有贊福建人,貶上海人的嫌疑
回復 nierdaye 2014-11-2 07:13
great great article.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07: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