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經典這味葯不能丟
習總日記(2014,9,11)
傳統經典這味葯不能丟。這味葯不僅物美價廉香甜可口,而且適合中國人的舌尖中國人的胃,更重要的是自打老祖宗起,幾千年來形成製藥銷售服用一條龍,生意興隆買賣旺盛。有朝廷全力推銷,聖賢傾力打造,全國各族人民狂粉狂嗑。可以說此葯已深植於中國人基因之中,舉國上下無葯不歡。
要問傳統經典功效如何?兩個字,忠君;四個字,忠君愛國。
有廣告頌曰:傳統這味葯,短期服用,上半身忠君下半身愛國。長期使用,渾身上下達成一致,忠君愛國。
9月9日我在北師大說:「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便是出於上述理由。
那些傳統經典詩詞和散文等,除了哼哼唧唧纏纏綿綿之外,最多的是告訴小孩如何聽大人的話、告訴百姓如何愛國、告訴文武官員如何忠君。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教育小孩要聽大人的話有錯嗎?自然是沒錯的。好,魚餌歸置妥了。這是「忠君愛國」首部曲。
百姓愛國有錯嗎?自然是沒錯的。所以木蘭從軍岳飛抗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國家有難,百姓向前為國犧牲。這是「忠君愛國」第二部。
辛棄疾一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道出了多少傳統經典文化背後的真情實意。忠君有錯嗎?作為臣子當然以忠君為做人基本道德。為何?人家給你們提供了一個名利場嘛。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人家提供了一個平台。好比阿里巴巴去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圈錢。
你們忠君愛國,君和君之國提供給你們揚名立萬的機會,這個買賣可以稱得上公平交易願打願挨。所以我們說,忠君不但沒有錯,而且是必須的,是兩廂情願的,是公平合理的,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到此為止,「忠君愛國」三部曲齊全了。
《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和《四書》《五經》等,都是被毛主席批倒批臭了的封資修的東西。為何我們要重新撿回來捧起來供起來?因為我們需要百姓忠君愛國,我們需要領導幹部忠君愛國。只有全黨全軍全國人民都忠君愛國了,我們黨的政權才能穩固,國家才能安定,人民才能團結。
我對著大山大海大聲呼喊:共產黨就是你們的君,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你們的祖國。
好好讀書吧,同學們,讀傳統經典,讀好之後追隨先賢的腳步,忠於黨熱愛祖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