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體現了黨具有自我更新功能
習總日記(2014,8,20)
我已經多次論及我們中國共產黨前30年與后30年的各自特點,及兩者之間的關係。我在去年發表的《習總日記(2013,10,12)習近平的『毛鄧論』》里寫道:
「巧妙智慧運用毛鄧
以毛為矛,可以整黨;以鄧為盾,可以富國。勿以毛擊鄧,勿以鄧去毛。
以毛擊鄧,將會重蹈階級鬥爭你死我活覆轍,其結果是大家都好不了也活不了。以鄧去毛,雖然富,卻只是一個土豪之國,一個喪失信仰丟失靈魂的民族,一個道德淪喪貧富懸殊的危險之邦。
只有尊毛隨鄧,有效打擊貪污腐化,依靠人民群眾依靠知識,對外實行睦鄰友好政策,走一條新時代新觀念的中國特色的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中國夢。」
今天讀到何清漣女士的文章,《中共的后30年怎樣否定前30年?》(何清漣註:本文分析鄧小平改革啟動的十年,即1989年以前與前30年的關係)。針對她的一些觀點發表我的看法。
何:如果僅從專制極權的本質(一黨專制)來說,鄧與鄧後的中共政權確實與毛是繼承關係。但除此之外,這兩個30年實在太不相同了。
習:我們黨的組織性質也沒變。就是說,我黨沒有被另一個黨推翻,只是黨內一種路線被另一種路線置換。就好比一個人,原來學跳舞,後來改成唱歌。本質沒變,行為方式變了。
除了妳所說的「一黨專制沒變」外,其實我黨還是一個崇尚暴力的革命政黨,只是方式從暴力奪取政權,和暴力消滅資產階級,改變為暴力市場經濟和暴力維穩。
何:鄧在改革初期與毛走的不是一條路,毛是「極權政治+計劃經濟+閉關鎖國」,是黑暗專制;鄧的改革初期是「專制政治+市場經濟+對外開放」,是開明專制。那段時期之所以被公認為是「撥亂反正」,緣於其對文革的否定,這種否定涵蓋了文化教育、經濟與政治。
習:同意改革開放初期比較開明的說法。對「撥亂反正」,我的解釋是「改階級鬥爭為改革開放」。階級鬥爭導致亂象,改革開放為正途。不僅限於文革。何清漣的下文也是這麼認為的。
何:*1978-1980年代前期改革:撥亂反正* 一、徹底否定「文革」的「教育革命」。二、徹底否定毛以階級鬥爭立黨治國的方針
習:「文革」是階級鬥爭在特定時期的產物,是階級鬥爭在文化教育等領域裡的體現。故把「文革」與「階級鬥爭」並列不妥。
何:80年代前中期的改革,是各方均從中受益的時代。對外開放,國人從此睜開眼睛看世界。從此,對外貿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的一部分。
今天再回首1980年代那段歷史,也得承認,即使背上了「六四」鎮壓這一國家之罪,鄧小平也是其同代革命領袖當中走得最遠的人。鄧小平對這些「理論問題」厭煩之極,乾脆下指示對重大理論問題「不爭論」,
採取「打左燈,向右轉」的實用主義策略,一步一步向前推進經濟改革。其時,鄧小平那句「再不改革開放就要開除球籍」膾炙人口。
電視劇《鄧小平》拍攝選取的時段到1984年,應該是考慮到自1985年以後,鄧的政治生涯當中深受詬病之事越來越多,其中兩廢總書記、六四屠城、90年代之後經濟改革成為權貴私有化盛宴,所有這些,都是不能迴避的真實歷史。
習:改革開放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成果亦有目共睹。小平同志的改革開放功不可沒。
何清漣女士此文是想表述一個觀點:「這兩個30年實在太不相同了。」
是黨進步了,何清漣女士。
是黨進步了,不是換了一個黨。按照何清漣女士的說法是「從黑暗專制變成開明專制」。黨還是同樣的黨,國還是同樣的國。但是請大家注意,尤其是何清漣女士,黨的進步,與爾等無關,與人民群眾無關,是黨依靠自己向前發展,是黨具有自我更新功能。何清漣女士在此文中舉的一些有關小平同志改革開放功績的實例,都證明了改革開放是小平同志的功勞,是黨的偉大。
歷史車輪走到今天,我們黨又面臨著巨大改革。如何引導黨帶領人民開闢一條真正的中華民族復興之路,是我肩負的歷史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