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中國人民是擁護黨的
習總日記(2014,7,13)
一份中宣部提供的民意調查報告顯示,99.9%的中國人民擁護黨的領導,是熱愛祖國的,只有大約0.1%的民眾對黨和政府不滿意。他們的不滿意主要表現為對權貴集團壟斷貪官污吏橫行的不滿意。削弱權貴集團打擊貪官污吏,正是我十年任期內的主要任務和首要任務。
人民愛黨是天經地義的,因為黨愛人民,所以人民也愛黨。
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言明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是人民的代理人。中國人民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義無反顧地支持黨的革命事業。沒有人民支持共產黨,黨不可能取得對國民黨反動派鬥爭的勝利。沒有人民擁護黨,黨不可能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沒有人民熱愛黨,黨不可能取得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今天,若沒有人民跟隨黨,黨將不可能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
近來有外媒指責我習總近平是一個獨裁者。請問,倘若我是獨裁者,世界各國政府和政黨為何與我這個獨裁者打交道?如果你們認為即便我是獨裁者也可以保持正常往來的話,那麼指責我是一個獨裁者還有何意義?
曾幾何時,我們中國共產黨還擔心因為我們是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而受到歧視,現在看來我們太不自信了。隨著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中國共產黨已經被世界各國政府和政黨所接受,他們逐漸認識我黨,視我黨為正常意義的政黨,而不是極端恐怖暴力政黨,並與我黨保持友好交往。
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同志7月10日在哥本哈根商學院舉行的《歐洲學者眼中的中國共產黨》研討會上,教導他們如何認識我們中國共產黨。
他指導說,我認為,觀察和研究中國共產黨,可以有這樣幾個維度:
第一,歷史的維度。20世紀初,中國內憂外患、四分五裂,救亡圖存成為最緊迫的歷史課題。我們的國歌里有一句歌詞「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辦?當時的中國人想了很多辦法,奉行各種主義的這個黨、那個黨都曾登上過中國的歷史舞台,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也都曾在中國試驗過,但結果都行不通。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將馬克
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才找到了一條正確道路,帶領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執政六十多年來,經過不懈的探索和實踐特別是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帶領人民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以說,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今
天的一切離不開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歷史的選擇。
第二,人民的維度。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舉起了一面旗幟,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哪一個或哪幾個利益集團的特殊利益。這一點從革命到建設再到改革,一路走來從未改變。鄧小平曾說過:「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
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評判各項政策成敗得失的根本依據。」這已經成為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奉行的格言。在實踐中,人民擁護的事、贊成的事、高興的事、
答應的事,我們就堅決去做、主動去做。我們當年搞改革時,也遇到這樣那樣的阻力,但改革對人民有好處,人民支持,我們就義無反顧地推行。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反腐敗的力度是很大的,提出「老虎蒼蠅一起打」。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因為老百姓擁護和支持。人民群眾的訴求就是我們工作的依據。儘管我們黨現在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總的來說仍得到絕大多數中國老百姓的擁護。2013年皮尤全球民意調查顯示:85%的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發展的方向「非常滿意」。這在世界上
也是少見的,這樣高的滿意率不就是中國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最好表達嗎?
第三,文化的維度。中華民族擁有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在中國紮根、成長、發展、執政,離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中國共產黨倡導的價值觀、秉持的執政理念,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是一脈相承的。比如,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講仁義、守誠信、崇正義等,與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致的;中華傳統文化以民為本的理念,與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相通的。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際上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
第四,實踐的維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為執政黨,如果國家的經濟發展不起來,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哪談得上執政的合法性?中國共產黨領導著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經過長期艱苦奮鬥特別是三十多年改革開放,把一個過去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得像現在這樣欣欣向榮、充滿生機,人民生活不斷改善,雖然
總體水平還不高,但基本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小康生活。三十多年前,中國人均GDP只有300多美元,而現在已達到6000多美元,這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進步。還有,這些年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出色表現,也為世界做出重大貢獻,贏得國際讚譽。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帶領人民抓改革、促發展,抓作風、促黨建,進一步開創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提升了中國共產黨在群眾中的凝聚力。這些有目共睹的事實,充分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所以,從實踐的維度來觀察和研究中國共產黨,能夠更好把握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密碼。
第五,世界的維度。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共產黨一直強調要有世界眼光、全球視野,以開放的胸懷博採眾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永遠做一個學習大國。對世界文明優秀成果,對各國政黨的好經驗好做法,我們都願意借鑒吸收。中國共產黨就是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現在,中國共產黨與18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保持著友好聯繫,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我們都願意去交流,從中汲取有益智慧。在相互交流中,我們深深感到,
世界是多彩的,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適用於所有國家;政治是多樣的,同樣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所有政黨。應當看到,現在各個國家、各個政黨所秉持的政治
理念各有差異,正因為有差異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和動力。所以,觀察和研究中國共產黨,需要把握世界政黨政治多樣性這個大背景。有了這樣一個世界比較維度,
才能正確地、完整地、不失偏頗地認識中國共產黨。
劉雲山最後說:「各位學者都有研究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興趣,歡迎大家更多地到中國去。研究中國,如果不到中國,不深入了解中國,研究的結果與實際情況會是南轅北轍。同樣,研究中國共產黨,如果不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幹部和普通黨員接觸,結果也會是南轅北轍。所以,我們熱情歡迎大家到中國去,也願意為大家提供協助。」
劉雲山同志最後說的一段話很重要,充分體現了我黨對自己自信,對中國自信,和對人民自信。沒有這些自信,怎麼敢邀請他人來中國看看?如果黨違背民意,執政沒有合法性,中國人民水深火熱,怎麼敢說「熱情歡迎大家到中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