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是一種不體面的職業
習總日記(2013,12,25)
新華網在報道「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時以《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為標題,是聰明的,是識時務的,是符合我心意的。我想,現如今除了黨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三個體面的職業之外,還有體面的職業嗎?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深入學習我習總近平一系列思想理論,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分析「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研究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
我,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總近平,還有他們六人(職務名字省略,因為也不怎麼體面)出席了會議。
我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從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大局出發,高屋建瓴、深刻精闢闡述了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同時提出明確要求。
我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一定要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很多讀者看到這裡可能心裡有小遺憾,那我就說一句讓你們死而無憾的話吧:中國要富,百姓必須富。
關於確保我國糧食安全,我指出,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關於「誰來種地」,我指出,解決好這個問題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深遠。核心是要解決好人的問題,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要積極穩妥紮實推進城鎮化,到2020年,要解決約1億進城常住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約1億 人口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約1億人口在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推動新型城鎮化要與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突出特色推進新農村建設,努力讓廣大農民群眾過 上更好的日子。減少農民數量,讓三億農民變成非農民,才是這次農村工作會議的關鍵所在。既然農民窮不體面,那就逐步消滅農民。
這裡才是重點中的重點。會議要求,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團結一心、紮實工作,改革創新、攻堅克難,認真落實這次會議的各項部署,奮力開闢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