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核武器與核能: 連體雙胞胎或是雙零方案(三)(ZT)

作者:何岸泉  於 2012-8-2 04: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反核系列|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三)

1,核不擴散的努力----簡要回顧

 

在冷戰期間,核擴散的恐懼主要集中在那些被懷疑企圖獲取製造核武器的原

料、技術或知識的國家。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及七十年代初,這些國家包括聯邦

德國、印度、以色列、日本、 瑞士和瑞典。在七十年代中期和八十年代初,阿根

廷、巴西、埃及、印度、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南韓、中國台灣及南非則被指

出應該提防其核野心。從九十年代開始,則主要是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和朝

鮮。幾乎所有無核武器的國家都相應地開展了全面的核技術研究或者核能利用項

目,這些項目從一開始,在其核動機方面就備受外界的懷疑和關注。

但是,直至冷戰結束,事實上擁有核武器國家的數目令人驚奇地維持在一個很

低的水平:這種情形主要歸功於《核不擴散條約》(NPT)的約束。此外,還包括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努力,因為國際原子能機構可以監督民用核設施以防止核擴散。

其他起作用的因素還包括:多邊或各國間對核技術的出口管制,無核國家的自我約

束,有核國家的安全承諾(有核國家能夠非常嚴肅地認識到核能技術用于軍事的危

險),以及外交壓力和國際社會施加的制裁等。

在《核不擴散條約》簽署后,除了五個有核國家,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

和中國外,在冷戰期間,只有以色列、印度和南非宣布其擁有核武器,成為新的有

核國家。關於印度和以色列,美國早已在《核不擴散條約》談判時就確認,很難

防止這兩個國家發展其核武器。該觀點在幾年後得到證實。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的南

非,在核不擴散政策實施期間依然能夠成功地製造核武器,或多或少令人感到意

外。直至冷戰結束,只有巴基斯坦和朝鮮(據其自己宣稱),成為首批原本無核

武器但卻在《核不擴散條約》制度下製造出核武器的國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

初,受冷戰結束的影響,曾經有這樣一個短暫的時間,人們認為通過核裁軍和加強核不擴散措施,就能夠將世界從核毀滅的危機中解救出來。在這期間,美國和俄羅斯很快便達成一致,成功地簽署了《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ART 條約),在總統核倡議中,也提出相互和單邊削減戰略性核武器。南非在種族隔離的最後階段自願放棄核武器。白俄羅斯、哈薩克和烏克蘭同意——也是迫於壓力——並聲明放棄其從蘇聯繼承的核武器,以加入《核不擴散條約》成為無核國家。另外兩個無核國家——巴西和阿根廷——也簽署了《核不擴散條約》。這兩個國家都屬於長期以來有意向研製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核不擴散條約》原本的有效期是25 年,但在1995 年達成一項共識,即該條約有可能成為不受任何條件約束的無確切期限的條約。

但是在此時,情況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核擴散又一次被許多政府認為是國際安全的最大風險之一。多種因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冷戰後,核大國沒有以無核國

家所期望的速度削減核武器儲備。核大國更多談到的是需要更新他們的核武器庫,

很明顯他們是想多年持有這些核武器。蘇聯的解體以及相應的俄羅斯的沒落也引起

了普遍的關注,併產生了新的擔憂:正在形成的和危機重重的蘇聯的繼承者能否在

他們的領土上充分地保證他們的核武器、核材料、技術和專家/ 知識的安全?海灣戰爭以後,1991 年國際檢查員在伊拉克發現了一個秘密進行的核項目。1988年,

巴基斯坦——已經被料到一段時間——被加到了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名單里,因為它

第一次成功地試射了核武器。最後,經過漫長的等待,朝鮮在2003 年宣布退出《核不擴散條約》,成為了第一個退出該條約的國家,並隨後宣布其擁有核武器。

自從9·11 恐 怖襲擊以來,公眾對於核擴散風險的意識在迅速提高。美國,作為這次恐怖主義襲擊的受害者,在他們的安全政策威脅分析中,增加了一組核擴散行為者和核擴散接 受者,並將其列為威脅分析的重點。例如跨國的非國家行為主體,如恐怖分子、有組織的犯罪組織、宗教極端主義分子或跨國公司。雖然一些專家已經把這些行為主 體納入他們的雷達幾十年了,但只是在恐怖主義襲擊了紐約和華盛頓之後,政治家和公眾才開始擔心起來。假如未來恐怖主義分子使用核武器,或者使用臟彈(一種由放射性物質和傳統炸藥結合製造而成的炸彈)進行大型恐怖襲擊怎麼辦?

這種新的擔憂其實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於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政治家、智庫以及工業界。他們極盡全力地宣揚恐怖主義的威脅——尤其是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恐怖主義——並成功地將這種威脅變為銷售他們自己商品和服務並從中謀利的依據,同時他們也能夠獲得一定量的資金支持。在喬治·布希政府下,他們確實得到了支持。

但不管怎樣,事實上也很有可能是:跨國的非國家行為主體,例如恐怖主義者,可

能的確正在嘗試獲得核材料、技術或其他相關的知識。假如這些團體確實策劃要製造、偷取或者獲得臟彈或原始的甚至是精細的核爆炸裝置,僅僅是他們獲得成功的這種可能性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核計劃的爭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伊朗不被信任,不僅僅因為它作為《核不擴

散條約》的成員,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控下,居然能秘密地保留了部分核技術,

還因為伊拉克和朝鮮核問題處理上的前車之鑒。伊拉克的例子很清楚地表明,一個

國家在民用核項目的遮掩下,是有可能推進其軍用核計劃,並逃避國際原子能機構

的監督的。朝鮮同樣也是由最初的民用核計劃成功地轉變成了一個軍事核計劃。盡

管在初期,朝鮮就已經被懷疑在秘密地開展軍事核計劃,而且也因此受到了嚴厲的

制裁,但朝鮮還是基本上具有了開發出功能性核武器的能力,所以才能不惜冒著退

出《核不擴散條約》的風險,宣稱是核武器的擁有者。幾年以後,朝鮮也表明了他

們希望進行首次核引爆試驗的意願。

因 此,很多人堅持必須要阻止伊朗,以避免它成為下一個朝鮮。儘管伊朗的核計劃以及其國家意圖,正如德黑蘭政府宣稱的,都是完全民用性質的。但是,出於朝鮮的 前車之鑒,還是不能對伊朗持信任態度。那些不僅局限於運行進口輕水反應堆,還試圖掌握大規模燃料循環的新的民用核項目都遭到了比以前更多的懷疑。伊朗是第 一個遇到這種核不擴散新政治氣候的國家。它也可以作為一個先例,為與那些同

樣希望在未來全面應用核技術的國家打交道提供借鑒。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0: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