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杜鵑圓舞曲及1956年之夏的片斷回憶

作者:評評灌灌  於 2016-7-19 07: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前塵往事

關鍵詞:圓舞曲

杜鵑圓舞曲及1956年之夏的片斷回憶。

 

杜鵑圓舞曲也許是舞蹈愛好者們所熟悉的樂曲,也許也是手風琴愛好者們的一個練習曲之一。對於我來說,這個曲子可以鉤起我對1956年之夏的片斷回憶。

那年的夏天,我有幸以一個少先隊員的身份參加了江蘇省暨南京市少年夏令營。地點在當時的南京第十中學,說是夏令營,其實就是住在中學的學生宿舍里。營員來自江蘇省各地及南京的初中生,當然是要戴紅領巾的男女少年。為期好像是四十天。

當時的少先隊的活動,基本上模仿蘇聯的少年先鋒隊的榜樣,。。。。比如去風景名勝之地短途旅遊,遠足,參觀工廠,另外,要聽英雄模範人物作報告。給我印象深刻的如去雨花台悼念革命先烈,去中山陵參拜中山國父等。當然啦,在南京,去玄武湖是不可少的,少先隊活動麽,湖上的划船是必備的,讓我們盪起雙槳的歌,南京的少先隊員們會領著大家來唱。我多年後,總忘不了的一段是靈谷寺的那一次遠足,那是中山陵參拜后的活動,領導要求我們這些隊員走到無梁殿那兒,十幾歲的城市長大的孩子們的體質不時很好呢,有的孩子走到後來是有些走不動啦,…我們中隊的中隊長(女生Q)和她的女夥伴LZ均來自南京,是少年宮的手風琴手,她們每人背著一個手風琴,很是吃力。好在中隊里的幾個年齡較大的男孩子早就自動地背上了那些手風琴。

那時的無梁殿是很有些特殊的。等我們走到那兒,少年們一下子就找到陰涼處休息去了。我則隨著幾個人走進了無梁殿,裡面是國民革命軍的將校及陳亡將士的名單,刻錄在石碑上。石碑則安置在無梁殿的牆壁上。。。。。走出殿門外,可找到幾個軍師級軍官的陵墓。

----------

文娛演出當然是少不了的。我們中隊的最出彩的節目就是中隊長及她的夥伴的手風琴的演出。「杜鵑圓舞曲」是她們的拿手的節目。雖然我在看蘇聯電影時就看到過手風琴的演出,而看到同齡人拉出了那麽好聽的曲子,真的是好奇加欽佩。她們還演奏過「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我的印象中,Q隊長和R均是熟手,不奇怪呢,Q的父親是個有些名氣的畫家,而R的父親則是南京大學的一位知名教授。Z女生是個很實在的孩子,她對我說,她是初學者。有天晚上,Q隊長把我和其他兩個男生請出宿舍,也許是對我們那天為她們背琴的感謝,帶我們到十中的音樂教室去玩。那兒有鋼琴,QR均能上手彈些曲子,哎,真的讓我們崇拜了啊。

夏令營的日子過得快。其中有個項目是接待民主德國青年訪華團的來訪,我們這些營員和來訪的德國青年有個聯歡,友誼性的遊樂項目以後,Q隊長和她的夥伴的手風琴表演得到了熱烈的來自德國朋友的歡呼。

多年後,我想到,也許那個接待民主德國青年訪華團的來訪才是這個夏令營的真正的原由。另一方面,我們那些十幾歲的孩子們,是幸運地得到了那樣一個機會。我們遇到了一些好老師,也認識了那麽多的友好的小朋友。那些要素構成了我的1956年的回憶。

那麽,就以相關的手風琴音樂作本文的結束吧,可惜的是,我在網上找了很久,曲子不少,而當年的那種好聽而奇妙的感覺卻是難於找到了。

《杜鵑圓舞曲》是根據挪威作曲家約翰·埃曼努埃爾 ·約納森(Johan Emanuel Jonasson18861956




Johann Strauss II - Tales from the Vienna Woods Waltz維也納森林的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0: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