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西施,及對蘇州芭蕾舞劇西施的一點建議

作者:粒子在  於 2014-3-30 22: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雜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8評論

西施,及對蘇州芭蕾舞劇西施的一點建議

 

看到蘇州新排芭蕾舞劇西施,由不得不為之高興,因為西施不僅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絕代美女,更重要的,她還是精忠報國,肝膽忠義,大智大勇的愛國英雄。無疑,她正是滿滿承載了中華民族正能量的歷史人物,所以我們要為蘇州的這一文化創舉而高興。看過倍可親網友新鮮人君發的劇照和說明,不僅感慨萬分,這些唯美精緻的照片,創意而不失高雅的說辭,無一不給人以美的感受和歷史時代的震撼。我想,只有在今天這樣的社會環境和條件下,才能產生如此唯美而高雅的藝術作品,也只有在今天這樣經濟相對繁榮,社會相對穩定,民心相對順暢,思想相對解放的社會條件環境下,才能創作出這樣的一部歷史舞蹈史劇。所以,為蘇州的文藝創新高興,也為中國的文化創新而鼓舞。在這之餘,也不免會有一些感慨,一些感想,權當是閑聊。另外,也想給蘇州芭蕾舞劇西施提供一點小小的建議。

 

西施所表達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光輝,是中國歷史正能量的體現

 

西施是公認的中國四大美女之首,遺憾的是,歷來人們多是把西施作為美色的代表人物,之所以西施美色絕代,而且被歷代所認可,就是因為她利用了自己的天生美色,完成了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幫助越國從被滅國而復國。一介平民弱女子,能有如此作為,不可能不是一個傳奇。這不僅在中國歷史中少見,縱觀世界歷史,又有什麼人有像她這樣的大忠大義,大智大勇,大作為呢?除了美色以外,無疑她還運用了超群的智慧,據有超凡的駕馭人和事的能力。她的犧牲和忠義精神,她的信守承諾,忠誠膽識,她的捨身救國,無悔無怨,報效國家的忠膽義肝,無一不是表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精神,無一不顯現了中國人民在歷史傳承中所期待,和所追求的歷史正能量。毫無疑問,西施就是中國歷史中少見的一個巾幗英豪,她就是一個凝聚了歷史正能量的卓越人物。

 

可惜的是在中國,尤其是中國的歷代當權者少有為西施的歷史貢獻和精神的價值而進行讚美表彰的,反而只有在民間才有大量的歌頌讚揚西施的傳說曲本代代流傳,昭彰於世,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歷史文化中的一個大遺憾。當然,這也是中國封建文化的特點之一,誰讓西施只是一介貧女?誰讓西施就是個女子?女子上不得廳堂,甭管你有多大的貢獻,也甭管你多麼高尚偉大,女子就是封建文化所要刻意貶斥的對象,這是中國封建男權文化所一再表達的方向,更是中國封建禮教所規定的中國社會特色,幾千年來無不如此。縱然西施在歷史上沒有地位,或者她又被刻意賦予了美女間諜的簡單符號,但是西施的忠義肝膽,智勇雙全,犧牲自己成全祖國的大德大智,以及她的大仁大義大智大勇,無不受到歷代歷朝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尊崇和讚揚,這正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歷史中的正能量的代代傳承。它來自民間,來自人民,來自中華民族對祖國,對英雄,對歷史的認知和肯定。今天的蘇州編排了反映西施精神風貌的芭蕾舞劇,正是這種歷史正能量的反映和傳承,是我們這個正在奮起中的時代的呼喚,我們應當為之高興,為之振奮。感謝蘇州芭蕾舞劇西施給我們展示了嶄新的又一個西施精神風貌。

 

西施傳奇,和春秋吳越爭霸

 

說到西施,就不能不說春秋吳越爭霸。中國的春秋時代,群雄兼并爭雄,稱霸是那個時代的國家行為,也是那個時代國君的所想所為。不想被人并吞消滅,就只能自己謀求強大,爭當霸主。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兵學家紛起,各種強國強軍之說燦如群星,這個時期的很多強國強軍的學說精義精髓一直影響到了今天,以致傳遍了全世界。春秋戰國時期稱雄爭霸,滅國復國的鬥爭此起彼伏,波瀾壯闊,演繹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很獨特的時代畫卷,給後世的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歷史經驗和教益。其中最早也最為有名的就是吳越爭霸的戰爭。吳國君主夫差聽從伍子胥的建議,復興強國,一舉滅了越國,成為春秋一霸,夫差不能不說是個春秋時代群雄爭鋒中的一個英雄人物。而越國在被滅國之後,越國國君勾踐聽從范蠡,文仲的計謀,獻上西施,以美色麻痹夫差,並甘為夫差奴僕,嘗糞辨病,受盡欺凌,最後終於能夠返回越國,卧薪嘗膽,勵精圖治,上下同心,終於突發奇兵,不僅一舉滅了吳國,還成就了春秋歷史上的一段越國霸主地位,越王勾踐也不能不說是個反敗為勝的大英雄。當然還有許多其它英雄人物,沒有他們的貢獻和努力,吳越兩國的爭霸演義就不會那麼精彩。這段春秋歷史不僅僅是中國戰爭史上的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著名的反敗為勝案例,也還是中國歷史中的一段光彩耀眼的鬥智斗勇的英雄傳奇,因為他裡面造就的眾多人物,眾多事件無一不給人以警示,無一不發人深省,也無一不振奮人心,無一不昭示歷史的趨勢和走向。這是中國歷史給我們留下的一筆重要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當然,這裡面最為傳奇的故事當屬西施在幫助祖國復興中演繹出的精彩故事,以及她和范蠡之間堅持幾十年的愛情傳奇了。所以西施本人,以及她所彰顯的愛國精神,堅貞不屈,正就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民族精神的典範。

 

實在說,西施傳奇,就是傳奇在她作為一個柔弱的貧民女子,能聽從范蠡的建議,在范蠡的指導幫助下,扮演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角色,擔起了救國復國的歷史重任。就是傳奇在她身入敵營,孤身奮戰,智勇雙全的完成了麻痹和迷惑吳王,為越國復興贏得了最為可貴的喘息和準備的時間。而這一切不是幾天,幾月,這是數十年的光陰。可以說沒有西施,越國復興和滅吳就絕無可能,西施就是越國復興的第一大功臣。從而,西施也就必然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楷模形象。

 

關於西施的結局,給蘇州芭蕾舞劇的一點建議

 

不過細想之餘,也有一點點遺憾,這就是關於西施結局的編排演繹部分。我有點納悶,為什麼不能給西施一個完美的結局?為什麼非要安排一個悲涼的結局?人心所向,是西施走向完美,就如同她的絕色美麗,她的結局應該也是完美的,理想的,因為這是歷史所應該表達的真實。

 

據我所知,民間傳說和民間話本中,大多的結局都是在吳國破城滅國之際,西施和她的真正的戀人范蠡兩人乘亂逃出,泛舟太湖,遠走人間,改名換姓,隱遁了起來。後來傳說中的春秋戰國第一大富商山東陶朱公據說就是范蠡的化名。所以想必西施的結果也不會太過悲涼。這當然就是一個完美的大結局,這個結局應該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它反映了民心向背,更反映了歷史的真實,儘管它不為官方版本所認可。

 

儘管這僅僅一個民間傳說,但我想,就範蠡和西施的智勇,他們不會不想到這一步,不會不安排這一個結局。范蠡是中國春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具有遠見卓識的大謀略家,他早已經看透了局勢的發展,而且也已經做過周密的安排。西施本人也已經用事實證明了她就是一個具有非凡智慧,大智大勇的奇女子。不可想象,他們能對國家的命運進行出色的謀划和安排,卻對自己的出路沒有一個很好的事先謀划。所以,我絕對相信民間的這個傳說絕非空穴來風,而是十有七八具有真實的歷史性。當然,這個結局不被當權者,和為當權者服務的文人們所認可,所以在史書中就不被記載,也所以越滅吳后,西施的去向就有了無數個版本,成了一個永久的謎。所有那些說西施被沉湖,被斬殺,被自盡,等等等等,無非是想說西施沒有個好下場,究其所以,實際上這是因為西施的所作所為違背了封建王朝所提倡的封建禮教,違背了封建王朝的行為準則,所以儘管西施為越王復國立下赫赫功勞,但歷代君王還是恨不得要把她貶到十八層地獄去,歷史事實不能改變,於是就一定要給她安上一個悲慘的結局。把西施打造成一個悲劇的形象也許更符合封建禮教的口味,這也正是歷代封建文人們想要一再證明西施結局悲慘的主要原因,無疑的,這就是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所需要的結果。不過,我倒是更相信民間傳說承載著更多的歷史真相。

 

 

還西施一個美好的結局,是符合歷史真相和人民意願的。好人有好報就是幾千年來人民群眾對中國歷史人物最衷心的期盼和祝願,即使歷史沒有給他們一個應有的位置,人民群眾也會在自己的演繹和傳說中給他們成仙成神的地位,這就是人民群眾的歷史觀,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也正是中華民族在傳遞民族精神和歷史正能量中的一個歷史過程。

 

2014-03-30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6

拍磚
1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8 個評論)

回復 小康人家 2014-4-1 10:09
離吳越爭霸最近的書是墨子,墨子在親士中寫道:
今有五錐,此其銛,銛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錯,錯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靈龜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1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長,故曰:「太盛難守也。 此處之沈,沉也。就是說西施是沉於江。

傳說雖多,這應該是歷史上各種傳說中最靠譜的記載。
回復 寒冬開梅 2014-4-1 10:26
西施是越國的女間諜,不謀殺伍子胥,越國勝不了吳國。故蘇州人第一崇拜的春秋時代人物為伍子胥及孫武。按理說應該不喜歡范蠡及西施。但蘇州人不僅蓋了個范蠡公園,還自編了芭蕾舞戲劇西施。因為他們認識到各為其主,也欽佩范蠡的狡兔死,走狗烹的名言。而且對西施。還感觸於西施也是一個被害者。從越滅吳后將西施沉江。也應了范蠡的話。從范蠡公園和芭蕾舞劇西施。可看到蘇州人的寬厚的胸懷。
回復 瘋瘋顛顛 2014-4-4 03:11
吳越故事中的西施其人,《國語》、《史記》無載,直到東漢時期的《吳越春秋》,才出現她的儷影。

    至於西施的結局,更晚至北齊的《修文殿御覽》轉引《吳越春秋》載:吳亡后,「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但是奇怪的是,今傳的《吳越春秋》卻並無這段文字。

    至於民間盛傳的西施和范蠡相戀的故事,惟一的記載是唐朝的《吳地記》轉引東漢《越絕書》載:「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但是同樣奇怪的是,今傳的《越絕書》也並無這段文字

    《墨子·親士》篇中第一次提到西施之死:「西施之沈,其美也。」「沈」通「沉」。西施沉江而死,是由於她的美貌—墨子已然斷言無疑。墨子出生並成長於春秋末期,即吳越故事的尾聲階段,又是緊鄰吳越的魯國人,或耳聞或目睹吳越故事的壯烈活劇,當是最權威的見證人。

     比吳越故事早二百餘年的管仲所著《管子·小稱》載:「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原來那時已經有艷名播於天下的美人西施了,而且西施也成了美人的通稱。
回復 新鮮人 2014-4-25 23:50
本來不想發表意見,收到粒子在的短消息,不得不簡短說幾句。
1,歷史上不一定真有西施其人,因為比吳越時代早200多年的管子,在所著《管子·小稱》載:「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已經有鄭旦和西施的記載。管子不可能有未卜先知之能。所以鄭旦及西施應是美人的代名字。
2,按傳說,西施在越滅吳的過程中起了極大的作用,但史記上包括吳太佰世家,勾踐世家及所附的范蠡傳,獨立的伍子胥傳都無西施的記載。這是很不符歷史書寫方式的。
3.離吳越爭霸時期最近的墨子卻明確說」西施之沈,其美也「。就是說沉於江湖。可是這個西施是管子說的西施呢?還是吳越爭霸時的西施? 按理說,墨子出生正是吳越爭霸時代,又住在離吳越最近的山東(齊國)。如指的確是吳越爭霸時的西施,應該是離歷史真實最近而最可靠的。
4,東漢時的吳越春秋也記載西施在越滅吳時被沉於江。但今本吳越春秋找不到此記載。
5.與范蠡的故事,多半是民間傳說。而且晚至唐朝才出現,這種傳說當然代表了某些人的願望。但既不符合歷史,也不符合范蠡「兔死狗烹的中國歷代皇帝的一貫傳統。因此我認為你的建議是不可取的。既不符合歷史,又美化了中國的封建統治。中國史上千古不變的九大驚人定律(2)
http://big5.back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0688
(出處: 倍可親)
回復 沒有放屁 2014-4-26 01:17
新鮮人: 本來不想發表意見,收到粒子在的短消息,不得不簡短說幾句。
1,歷史上不一定真有西施其人,因為比吳越時代早200多年的晏子,已經有鄭旦和西施的記載。晏子無未
本來也不想對本文發表意見,看到新鮮人的帖子後有感:
范蠡與西施的愛情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盡人皆知。但在歷史文獻中卻找不到蹤跡。專記越史的《國語·越語》、《越絕書》、《史記·越世家》以及《吳越春秋》、《史記·貨殖列傳》均不見范蠡與西施的戀愛關係。從史實考察,范蠡故里在楚國三戶(河南南陽境內),西施家住越國諸暨薴羅村,年輕時范蠡與西施都沒離開過家鄉,不可能有見面的機會,更不能成為情侶。范蠡入越后,身居高官,也不可能去諸暨去見浣沙女西施。勾踐為了腐化吳王夫差獻美女西施、鄭旦於吳,此時范蠡有見到西施的機會,但范蠡也不會從中插上一腳,去和西施談戀愛。關於是誰把西施獻給夫差的,史書記載不一。《越絕書》說是文種送去的,范蠡就成了局外人。《吳越春秋》說是范蠡送去的,在此國難當頭之際,范蠡只會敬佩西施為國獻身精神,哪裡還有心思去和西施談戀愛。但小說戲劇為什麼把范蠡與西施的關係,描繪的那樣情意綿綿,溫情脈脈,難捨難分,甚至還說范蠡離越后,攜帶西施遨遊四海。我認為這主要是文學家們對西施的同情,想給西施找一個理想的歸宿,而這個理想的歸宿,則非范蠡莫屬,但這隻能是個美好的願望而已。據史書記載范蠡確實有一位夫人,生了三個男孩,但這位夫人決不是西施,儘管我們在感情上希望她就是西施。但事實上不是。這個美麗的理想只可能在今天實現。
回復 粒子在 2014-4-26 02:39
沒有放屁: 本來也不想對本文發表意見,看到新鮮人的帖子後有感:
范蠡與西施的愛情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盡人皆知。但在歷史文獻中卻找不到蹤跡。專記越史的《國語·
民間傳承更多的表達了人民的願望和歷史發展的正方向,也即是說,民間傳說中承載了更多的正能量。所以,中國民間會有大量的傳說,演義,和故事。實際上,這些來自於民間的文學和藝術,更能代表中國人民的希望,熱愛和傳統。我們所要創作的文學藝術,正因為是文學藝術而不是歷史研究,更不是史實,所以,今天的我們的文學藝術創作,就更應該表達和反映人民的這種正方向的期望,熱愛和傳統,而不是其它。這種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楊家將,岳飛,封神榜,隋唐演義,等等等等。其中,西施傳說就正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否則,就不叫文學藝術創作了。
回復 華盛頓人 2014-4-26 02:49
粒子在兄好似是研究西施專家,但歷史上真有西施嗎?
歷史上真有西施嗎?
http://big5.back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4427
(出處: 倍可親)
願與粒子在兄商討。原帖鄙人所發,在學術教育版。
回復 粒子在 2014-4-26 03:18
華盛頓人: 粒子在兄好似是研究西施專家,但歷史上真有西施嗎?
歷史上真有西施嗎?
http://big5.back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4427
(出處: 倍可親)
願與
謝謝你的留言。我不是研究歷史的,我也不是在說歷史史實,我相信西施故事是民間傳說,正因為是傳說,所以不必拘泥於歷史的真實。在我的文章里,我是就蘇州的芭蕾舞劇而言,並不是在談歷史史實。中國的民間傳說,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藝術,戲劇,話本,傳唱,等等,民間傳說大多附會歷史,而加以取捨,褒貶,演繹和改造,這是文學藝術範圍內的事實,正因為此,來自於或取材於民間傳說故事的文學藝術,才更多的表達了人民的愛憎,取捨,更多的傳承了中華民族精神。對蘇州的創作,我也是就文學藝術創作而言,而不是強調歷史史實,這一點從我的文章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歷史與文學藝術有根本的區別。我更讚賞來自於中國民間的這種傳統精神,這才是我們應該大力弘揚的民族精神。文學藝術創作應該是弘揚這種民族正能量的地方。
回復 寒冬開梅 2014-4-26 05:49
粒子在: 謝謝你的留言。我不是研究歷史的,我也不是在說歷史史實,我相信西施故事是民間傳說,正因為是傳說,所以不必拘泥於歷史的真實。在我的文章里,我是就蘇州的芭蕾
看了這個帖子,引起了無限感想。至少大家在傳說上有共識。范蠡和西施的傳說,只是民間的傳說,那麼這個傳說最有發言權的是發生這個傳說的地方,而不是任何人的一廂情願。在蘇州。傳說的西施在越滅吳是被殺. 那我們只能尊重當地的傳說。就像蘇州園區的金雞湖傳說一樣。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的女兒瓊姬在勾踐進貢了西施之後便失去了過去那濃濃的父愛。夫差和西施在城西靈岩山姑蘇台,享樂遊玩不理政事。聰慧的瓊姬發現勾踐別有用心,幾次向父親提出提防勾踐,可夫差哪裡肯相信,反而聽了西施的話,把瓊姬趕到蘇州城東未名大湖中的一個荒島上去「面湖思過」。而後來,當越國軍隊兵臨姑蘇城下,為了保命,夫差竟然準備把女兒作為「禮物」送給勾踐請罪求和。瓊姬聽得知這個消息后,痛不欲生,就跳進湖泊自盡了。人們為了紀念瓊姬,便把這個湖泊叫做「瓊姬湖」,把她所葬的地方稱為「瓊姬墩」。由於吳語中的「瓊姬」念起來和「金雞」的讀音差不多,後來,人們便漸漸地把「瓊姬湖」稱為「金雞湖」了。這就是金雞湖的由來,自古文人墨客也多有吟詠,如名士高啟的那首「骨冷珠襦閉古愁,茱萸零落竟誰收?青燈自照空庵夜,翠輦無歸故苑秋。麋鹿昔年來廢榭,牛羊今日上荒丘。香魂若解悲亡國,莫共西施地下游。」就是最好的佐證。如果不是真實的歷史,不管這個傳說是不是真的,當地的傳說是最有代表性的,芭蕾舞西施中就採用了這個當地的傳說。反之這隻能說是自作聰明。
回復 華盛頓人 2014-4-26 06:21
粒子在: 謝謝你的留言。我不是研究歷史的,我也不是在說歷史史實,我相信西施故事是民間傳說,正因為是傳說,所以不必拘泥於歷史的真實。在我的文章里,我是就蘇州的芭蕾
這是中國歷史給我們留下的一筆重要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當然,這裡面最為傳奇的故事當屬西施在幫助祖國復興中演繹出的精彩故事,以及她和范蠡之間堅持幾十年的愛情傳奇了。所以西施本人,以及她所彰顯的愛國精神,堅貞不屈,正就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民族精神的典範。
如果你認為是你語言表達不當,范蠡和西施的愛情故事只是傳說。同意新鮮人和沒有放屁的傳說論。不是歷史(你的文字是按歷史寫的,至少給我的感覺是這樣)。那麼任何帶有地方性的傳說,當然應以當地最為大家同意的傳說為標準。不管先前有過各種傳說,都不能取代當地的傳說(因為這是蘇州人自編的芭蕾舞)。任何人不能以個人的一廂情願來代替它!!!儘管是美好的願望。我非常同意新鮮人簡短的跟帖。請參看帖子「          蘇州人對西施的傳說和認識
http://big5.back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4455
(出處: 倍可親) ,在這個傳說中西施唯一的結果就是沉江而死。沒有第二種結果!!

你不同意蘇州人對西施的傳說和認識,你可以幫助紹興人重編一個戲劇。把你美好的願望加進去!!!
回復 新鮮人 2014-4-26 08:30
對於你對幾個網友的回復,很感失望。西施對蘇州來說,代表的是越國的美人計,女間諜。在她的陰謀下,吳國引起了飢荒,殺死了吳國的棟樑伍子胥,使夫差的女兒瓊姬投湖自殺。導致最後越國滅吳。而最後的戰爭是水淹蘇州,所以應該是越國滅吳的大大功臣,是吳國的敵人。給蘇州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其實蘇州的芭蕾舞劇西施的主基調就是這些內容的體現。但考慮到西施也是被被迫的。而且兔死狗烹,蘇州人原諒了她。在芭蕾舞劇中僅僅是講了事實,沒有對她本人的責備。我兄居然想強姦蘇州人的民意,想修改為范蠡和西施的愛情劇,不得不使人感到憤怒。歡迎你重新看看蘇州的芭蕾舞劇西施。到底表達了什麼內容,主基調是什麼??
回復 小辣辣 2014-4-26 09:40
一說西施不是砍柴女,而是浣紗女。一溪清水,一條白紗,一個絕色的姑娘。結果,她不應該的認識了范蠡,並做了他的情人。而正在此時,勾踐要找美女,范蠡深明大義,送走了西施,西施走的那一天淚落如雨。范蠡在國家與家庭中所做的抉擇,總讓人們接受不了,因為這太與人性相悖,因為我們清楚的記得,人們寧願選擇孟姜女,也沒有選擇保衛了我們數千年的萬里長城。

所以如果范蠡真的和西施有這麼一段愛情故事,將為蘇州人所不恥。
回復 寒冬開梅 2014-4-26 10:13
如果范蠡的確和西施是一對愛人,那麼范蠡主動把西施獻給吳王,要知道吳越僅是東周皇帝統治下兩個小諸侯而且。都沒有進人戰國七雄。如果范蠡真有拋棄愛人的行為,將為蘇州人所不恥。蘇州人也不相信能說出兔死狗烹的范蠡,能做出有違人性的臭事。
回復 懶懶貓 2014-4-26 11:58
新鮮人: 對於你對幾個網友的回復,很感失望。西施對蘇州來說,代表的是越國的美人計,女間諜。在她的陰謀下,吳國殺死了吳國的棟樑伍子胥,使夫差的女兒瓊姬投湖自殺。導
贊!
回復 懶懶貓 2014-4-26 12:03
你如果把魯迅筆下的阿Q編改成是個正能量的紹興社會底層的愛國、民主青年,再把阿Q對吳媽的意淫撰寫成唯美執著的愛情,那才是真正的喜感,哈哈……

可是,你篡改蘇州西施的民間傳說版本,這是哪兒對哪兒呢?!
回復 shen fuen 2014-4-26 22:53
給芭蕾舞劇西施提供一點個人建議也是出於好心。范蠡離越后,攜帶西施出走的的傳說也是蘇州人自己編的,添油加醋也好,畫蛇添足也好
回復 新鮮人 2014-4-26 22:58
shen fuen: 給芭蕾舞劇西施提供一點個人建議也是出於好心。范蠡離越后,攜帶西施出走的的傳說也是蘇州人自己編的,添油加醋也好,畫蛇添足也好
不錯,芭蕾舞劇第一幕就是范蠡和西施相愛,但是這不是蘇州自編的芭蕾舞劇西施的主基調。主基調不是講他們的愛情。而是講吳國亡於西施。如果最後一幕不是西施沉江,而是和范蠡雙宿雙飛,你覺得這還是一個女間諜應得的下場嗎??他的建議既不符合歷史,也破壞了主基調。所以不是一個好點子,我是在擺事實,講明觀點后,他對其他網友的答覆,仍堅持自己的觀點后第二次跟帖時才拍磚的。歡迎你對我的二個跟帖點評。
回復 粒子在 2014-4-26 23:21
華盛頓人: 如果你認為是你語言表達不當,范蠡和西施的愛情故事只是傳說。同意新鮮人和沒有放屁的傳說論。不是歷史(你的文字是按歷史寫的,至少給我的感覺是這樣)。那麼任
謝謝你的建議。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03: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