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大眾需要什麼樣的IP改編?

作者:青瓷歡  於 2016-11-9 17: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影視|通用分類:大話影視

關鍵詞:IP劇

          

從大銀幕到小屏幕,IP風潮刮遍全網,觀眾卻已經多少對IP產生天然的警覺。網路IP改編成影視劇的數量呈量級裂變,質量卻並不穩定,一部知名IP在影視化改編過程中,常常要受到原著黨的詬病。作為在女性文學界成功引領了「推理言情」風潮的作家,丁墨的作品一部部被賣了版權。24日剛剛上線騰訊視頻的《如果蝸牛有愛情》,與同樣改編自丁墨的《他來了,請閉眼》一樣,由這兩年被比作「國劇門臉」的侯鴻亮團隊打造——雙重標籤加身,這部劇的改編想來更不容易討巧。

   脫胎於IP的影視劇衍生品,讓改編忠於故事本身,只是其中一個前提。文學作品與電視劇本來就是存在於不同評價體系下的藝術形式,在IP轉化過程中,還原度只能作為執行參考之一,重新構建符合電視表達的劇情,與IP之間如何取捨、如何選、如何重建、如何平衡,是製作者需要全面考量的問題。

   但改編就意味要在原著上動刀,怎麼改,能讓原著黨服氣,讓大眾接受,是改編IP的過程里,製作團隊必須面對的問題。把文字進行影像化,其成果既需要滿足現有粉絲,也要吸引非粉絲群體。《蝸牛》上線14小時騰訊視頻播放量破億,微博話題閱讀量12.8億,這些「億」級衡量單位,當然不僅僅只是原著黨和演員粉的自身孵化結果。 

   同樣,改編后的《歡樂頌》將幾個女孩的故事落腳到更具現實意義的社會性討論里,IP改編想要吸引非粉絲群體,需要用合適的方式呈現給廣大受眾。

   就題材類型而言,刑偵小說具備獨樹一幟的閱讀賣點,然而,這類賣點往往無法通過影視審查,《蝸牛》原著在壓軸案件里就穿插敘述了甘肅「白銀案」,電視劇在往後的劇情中是否體現這一細節還不得而知,可以預測的是,一旦此類賣點無法在劇作里「見光」,剩下的就是空殼。編劇需要在維持原著風格和人物設定的前提下,為劇情設定合理的發展走向,其難度不亞於原創,相當於重新架構故事情節。

 到底是迷信IP的光環,還是顛覆尋求突破?

  電視劇《杉杉來了》和《翻譯官》,曾因為改編對原著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顛覆,而引來作者的公開「投訴」。即便如此,卻並未影響市場對兩部類型作品的認可,作為2014年第一批試水網路IP改編的電視劇,《杉杉來了》在國產偶像劇製作層面的突破,彌補了其重構原著故事而引來的原著粉的爭議。

   於是我們看到,全新建立的刑偵框架,有意設計成案件與案件之間絲絲相扣的形式,故事開頭出現在緬甸的王凱,就留下了小說後半段才出現的「黃金蟒」線索,以致部分觀眾略微齣戲到剛剛燃爆「十一檔」的電影《湄公河行動》。 

   這條暗線埋得過早,後手不知道何時會出現,觀眾理解起來有難度。雖然在戲劇結構設計上是與原著全然不同了,但這類結構用力點通常在電影中更加常見,放置到21集長度的電視劇中,給觀眾的感覺多少有點莫名其妙,王凱開場的火車打戲,帥是帥了,與破案卻毫無關聯,營造出警察線頭接頭氣氛的古董店場景,原來男主只是為了買回青梅父親的遺物。將電影結構的布局放到電視劇語境中,本來就有風險,所以前兩集普遍反映入戲較慢。 

     到第三集結尾,王凱和王子文關於破案理念發生第一次對峙,算是帶出第一個節點。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9: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