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但丁密碼》:開了掛的教授還有什麼可看

作者:青瓷歡  於 2016-11-2 10: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分享|通用分類:大話影視

關鍵詞:但丁密碼

                      

     繼《達·芬奇密碼》和《天使與魔鬼》后,第三部根據暢銷書作家丹·布朗的原著小說改編的電影《但丁密碼》(Inferno)於10月28日在美國和中國等地同步上映。該片在本月初率先登陸英國,結果遭遇評論的寒潮,大小報刊打分以兩星居多,其次是三星,沒有在任何一家媒體收穫四星及以上的評分,而《衛報》首席影評人Peter Bradshaw則是給出了罕見的一星。

  原本我以為這是英國人口味刁鑽,加上十年之前《達·芬奇密碼》上映前也曾被影評人批得體無完膚,結果證明影片其實並非那麼糟糕,所以我也沒把《但丁密碼》的惡評太當回事。待到走進影院,親身檢驗,熬過漫長的兩小時后,才終於認可了這次影評人的打分。

  劇本還是源自丹·布朗的小說,導演還是朗·霍華德,主角還是湯姆·漢克斯飾演的蘭登教授,讀讀劇情梗概,還有一定吸引力:「符號學教授羅伯特·蘭登在義大利佛羅倫薩的一所醫院中醒來,發覺自己頭部受到重創且失憶,同時還受到多組人馬追殺,女醫生西恩娜幫助他逃出醫院,尋回記憶,在這一過程中發現隱藏在但丁、米開朗琪羅等大師作品里的一個驚天陰謀——信奉極端思想的科學家妄圖利用病毒把地球變成但丁《神曲》中描繪的地獄……」

  然而,《但丁密碼》為什麼可以那麼無趣?

   

  《但丁密碼》劇照

  整部影片最大的問題在於氛圍的營造上。雖然就類型而言,它可被歸為驚悚片,但我在觀看的過程中,一次也沒有被「驚」到。編劇和導演像是只為了完成一個任務,即兩個小時內把丹·布朗的小說講完,至於過程是否引人入勝,全然不在考慮之中;他們吝嗇到連一丁點製造懸疑、埋下解密的線索和真相大白時的豁然開朗都不肯施捨給觀眾。尤其是在布朗教授產生幻覺的原因和醫生西恩娜的身份問題上,根本沒有鋪陳疑點去引發觀眾思考、懷疑,以至於當謎底揭開時,我的反應不是「啊!原來是這樣!」,而是「噢,好吧……」。

  《達·芬奇密碼》雖也曾被影評人詬病情節不夠波瀾起伏,但至少其中的解密方法還是能激起觀眾探尋與求知的慾望,雖然也有觀眾抱怨「看不懂」。這些觀眾如今再看《但丁密碼》,我相信他們絕對不會再有類似的抱怨。

  這部新作就像通關遊戲比如超級瑪麗那般簡單易懂,但是相比遊戲,它的趣味性又要差了一些。因為它的主人公、知識淵博的蘭登教授彷彿事先讀過攻略一般,他可以全程開掛,不會遇到艱難險阻,還常有貴人相助,更是清清楚楚地知道哪裡有密道可以逃出生天,哪裡隱藏著密鑰通往全新的界面;不但知道,而且唯有他知道,彷彿那些密道、暗室是專程為他而設。由於作弊的嫌疑過大,你無法對這個人物產生敬佩之情,而是會感覺他就像是被導演和編劇操縱的木偶。

   

  《但丁密碼》劇照

  整部電影里唯一令我覺得有趣的是反派生物學家的動機:他以歷史上人類經歷大規模死亡必將獲得文明的進步(比如歐洲中世紀大瘟疫之後迎來文藝復興)為依據,認為現在人類面臨生存危機,唯有用他研製的病毒減少人口才能令人類這個物種得以延續。這在道德上無疑是反人類的,但在邏輯上又似乎可以自圓其說。

  可惜這個反派在影片一開場就自行了斷了,沒能獲得多少上場機會。不過,他準備的病毒在影片尾聲中倒是終於掀起了劇情的小高潮。但不得不吐槽的是,這個號稱能殺死地球上一半生命的病毒居然被簡單地裝在一個塑料袋裡,還被像垃圾一樣隨意扔在伊斯坦布爾的著名旅遊景點地下水宮殿中,遊客和清潔工都是選擇性失明,於是正好等待蘭登教授等一群人去搶奪。

  影片的外景地輾轉佛羅倫薩、威尼斯、伊斯坦布爾,三地都是文化旅遊名城,風光各具特色,令人嚮往。不過話說回來,若不是故事太過無趣,觀眾的思緒又怎會跑到背景神遊呢?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8:5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