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老齡化時代的來臨,養生的話題越來越熱。滿足了溫飽的人們開始注重生命質量、追求健康生活。這本是一件好事。
然而,當前國內養生市場的亂象,又著實令人憂心。打開電視,有 「專家」告訴你,「每天喝養生粥,能預防骨質疏鬆」;收聽廣播,有 「患者」談親歷,「吃了XXX,我的糖尿病居然好了」;打開書本, 「資深專家」提醒你,「提早祛濕補氣,你可以活到120歲」;即使宅在家裡,打開手機也能看到,「醫生都救不了自己,如何來救你?養生不是消費,而是給你續命!」……
巨大的養生需求催生出了魚龍混雜的養生市場,而由利益催生出的養生亂象,其實是社會轉型期的一種社會病。
養生市場怎個亂字了得
國內朋友圈裡被各種保省健養生信息刷屏、老人迷信各種養生「秘籍」、瘋狂購買各種保健品……近年來,養生信息傳播混亂,很多人已深受其害,卻仍深陷其中。
1、騙局瞄準老年人 家住青海西寧的李奶奶年逾七旬,平時身體除了血壓有些高沒別的大毛病,所以一直吃降壓藥緩解頭暈等癥狀。
從去年冬天起,老人經常在廣場上和一些晨練的同伴收聽收音機裡面的養生課。
經不住各種充滿誘惑的宣傳,今年3月初,老人撥打熱線電話並先後花 7000多元從瀋陽郵購了五盒「清基膠囊」開始長期服用。

「聽收音機裡面講,人之所以生病和衰老是因為自由基、血銹存在於血液中,導致免疫力低下,從而使血液到達的器官都受到影響。食用『清基膠囊』可以給體內『大掃除』,提高細胞活力,保護各器官,延緩衰老。」
李奶奶說,聽了熱線電話里賣葯「專家」的話,她便停服了降壓藥,專吃這種保健品 。 剛開始服用時,她沒有明顯的感覺,慢慢地,身體越來越差,並時常眩暈。
今年6月的一天,李奶奶突然在家暈倒,檢查后發現因停用降壓藥,患有腦供血不足、多發性血管狹窄。 至今還躺在病床上的李奶奶「後悔得腸子都青了」。
在深圳,記者以「找工作」為由進入深圳市福田區一家養生器械門店,
經攀談,一位工作人員透露說:「 我們可以通過對方的穿著和聊天內容了解老年人的經濟條件和身體狀況,以免費活動吸引他們,留了電話加了微信,進門之後再推銷各種產品。」
隨後,店內一款號稱能夠防癌、抗衰老的養生床吸引了55歲的李女士注意。 這樣一張床墊要價兩萬多元。
在養生門店,一名自稱是預防醫學養生專業的工作人員向李女士介紹,在這種床墊上睡一年以後,「一般的心腦血管病就沒有了,像腦淤血、糖尿病、高血壓也可以得到明顯改善,甚至可能治癒」。
在這位工作人員口中,一張床墊就能祛除百病,不但能治好老人常見病,甚至對癌症都有效果。李女士興緻勃勃地進行了體驗,期間銷售人員提供飲料茶點、贈送禮品,並提出當日交定金就能趕上按月現金返還的活動,這讓李女士動了心,當即掏錢交了500元定金。
2、朋友圈裡的「偽養生」 朋友圈裡時常可以看到類似「中醫秘方根治白髮」「幾元錢治好你的白髮」的帖子。
一名26歲的安徽籍碩士研究生,為了找個好工作,下定決心治療脫髮,按照朋友圈帖子的說法,4個多月內服下了5.9斤何首烏,結果在體檢時被查出藥物性肝功能異常,之後肝臟迅速衰竭,搶救無效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近日,記者在健身房鍛煉時,聽到兩位四五十歲的中年女性在閑聊。
「你喝紅豆薏仁兒水了嗎?」
「喝著呢!網上說疲勞、便秘、臉色不好都是濕氣重,喝那個祛濕,還降三高呢!」
「我也是從朋友圈看到的,就天天用破壁機打著喝。」
「打著喝?不是要煮粥嗎?」
「啊?我看的是打碎後用牛奶沖服啊!」
「應該是都可以吧,我看的那個帖子光點贊就2萬多,其中還有專家說怎麼吃都有效。」
「對對對。我喝一禮拜了,你看我是不是氣色好多了?」
「真是呢!回去我也接著喝!」
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這些虛假信息來源主要有三類:
一是網路,如微信公眾號、商業健康網站等;
二是傳統媒體的養生保健節目及購物欄目;
三是保健品和器械廠家做的講座式營銷。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而興起的自媒體上的健康保健信息,由於缺乏把關人,各種偽養生甚囂塵上。
3、透過數據看亂象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至今中國國家食葯監總局發布的60多起保健食品虛假廣告發現,其中80%都與治癒「老年病」有關。
例如,通化頤生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藥品 「理氣舒心片」,該藥品為處方葯,不得在大眾媒介發布廣告,卻通過廣播健康諮詢方式發布虛假廣告,利用患者宣稱「用了3個月,心絞痛不疼了,血壓都下來了;兩個療程徹底治好了心臟病」等。
這些廣告雖然表現形式各異,但無非是利用各種手段,誇大療效,騙取消費者的信任,將自己包裝為神葯、神貼。
而這些虛假宣傳的產品價格往往不菲。2016年上半年,上海保健食品推銷問題情況報告顯示,在115件提及價格的投訴舉報中,52.2%的市民購買價值過萬元,最高者達到14萬元。
上海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自己的岳父母在聽完講座后購買的一種名為「灰樹花膠囊」的處方葯, 一個月的發票就有40000多元。亂象的背後是社會病 當今社會正處於養生需求釋放、供給規範滯后的錯位期。因此,由利益驅動催生出的各種養生亂象,折射出了轉型期的社會病。其中, 利益驅動背後有道德問題、監管漏洞背後有體制問題、查處乏力背後有機制問題。
1、利益驅動 記者採訪的幾名銷售保健品的「資深人士」介紹,經銷老年保健品特別是假冒偽劣產品利潤十分驚人。
在他們這行,流傳著太多「一夜暴富」的故事。有人以一款「仿冒」的維生素保健品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種維生素的原料價格約為23元/千克,按照每瓶100片、每片含70毫克這種維生素計算,1千克原料即可以製作約140瓶。 即便加上包裝、營銷等各種費用,以100元左右的市場價出售也可獲得暴利。2監管漏洞 業內人士指出,養生領域「李鬼協會」很多,且混淆視聽,癥結在於監管錯位。
衛計委只能管住醫院,對相關山寨協會卻沒有執法與處罰權;協會屬於社會組織,管理權歸屬於民政部,保健品藥品的監管權又在食葯監部門。在發現問題后,衛計委只能聯合工商、食葯監等部門一起行動,查處效率大打折扣,真正找上門時,山寨協會和個人早就「金蟬脫殼」了。
管理權與執法權的錯位還導致監管力度不足。以教人喝尿養生的「中國尿療協會」為例,該組織在被曝光后依舊活躍,多個尿療QQ群的群友就將近4000人,不時有人分享「我喝我尿養我生」心得、探討尿療效果。
2、查處乏力 基層稽查工作還面臨著執法人員、檢測經費、執法車輛、檢查裝備不足的困境;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后,還存在著基層機構上下不對應、歸屬不明確等問題,原來的隊伍體系、工作機制和工作部署已重組,稽查執法的機構建設、考核評價、內外協調等制度機制還有待完善。
最好的養生是養心
一是要達觀,要有理想信念。養心的關鍵是要保持心情舒暢,人的情緒和健康是緊緊相聯繫的,情緒是「生命的指揮棒」「健康的寒暑表」。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要善於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調節自己的情緒,培養自己健康的人格,做到不鑽「牛角尖」。
二是要恬淡,要淡泊名利。心靜如水是養心的極致。生活力求淡泊質樸、心境保持平和寧靜;外不受物慾誘惑、內不為情緒激擾;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以道德修養之「水」降名利慾望之「火」……有了良好的心境,就會心安神暢,延年益壽。
三是要怡情,要情趣健康。所謂「鐘鼓道志,琴瑟樂心」,琴棋書畫等高雅的業餘愛好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比如,音樂可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書畫是紙上太極,提筆揮毫可使人凝神靜氣,物我兩忘。豐富的文化生活和健康的興趣愛好,必然能達到「以不養養之」的神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