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李清照如何煉易安體

作者:青瓷歡  於 2016-4-8 10:3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探秘|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評論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第一次讀到這首詞的時候總是不大理解,為什麼作者能寫出這樣悲傷的詞句,簡直是聞者落淚,不知是怎樣的遭遇,會讓她有如此深的感觸對於李清照的名字,以前的記憶一直都是停留在課本上,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那首「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那時候不懂詩詞,只覺意味平平,也不愛那些詩詞歌賦什麼的,多感憂傷,怕壞了心性。後來看到那首《聲聲慢》的時候,就開始想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悲情女子寫出來的幽怨,那時候才知道原來這才是李清照。

  出身詩書世家的李清照,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是當時極有名氣的作家,深受當日文壇宗匠蘇軾所賞識,常以文章相往來。母親王氏系出名門,高祖王景圖、曾祖王贊,都榮登進士,祖父王准受封為漢國公,父親王圭在宋神宗熙寧時為中書省平章事,元豐時為尚書左僕射,都是執掌國家樞要的丞相,受封為歧國公。而她的第一任夫婿,也是才華橫溢的大才子,在李清照十八歲時,便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諸城趙明誠李清照結婚。兩人鸞鳳鶴鳴,也成了當時的一段佳話。這應該也是李清照一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日子,跟自己心愛的人把酒唱歡,人生多麼的愜意。因為前期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如《漁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樽沉綠蟻,莫辭醉,此話不予群花比」。但是好景不長,當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金石錄後序》:「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后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行至鎮江時,張遇陷鎮江府,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寧府。南渡后,詞人的生活困頓。1129年丈夫於農歷八月十八日卒於建康,李清照為文祭之:「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

  儘管遭遇了丈夫的逝世,但是她牢記了丈夫生前的託付,就是捨命也不能丟了文物,於是乎她的逃難路線就追隨著高宗趙構。她從建康出逃,經越州、明州、奉化、寧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過海到溫州。李清照一孤寡婦人眼巴巴地追尋著國君遠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親靠友,帶著她和趙明誠一生搜集的書籍文物,這樣苦苦地堅持著。趙明誠生前有托,這些文物是捨命也不能丟的,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出版,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託。她還有一個想法就是這些文物在戰火中靠她個人實在難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給朝廷,但是她始終沒能追上皇帝。她在當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這期間,她寄存在洪州的兩萬卷書,兩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一夕之間她信念被摧毀,她幾乎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

  少年守寡,一個人的孤單寂寞中她總也有一絲希望,盼望著自己能夠有機會迎來第二春,找個人託付終身,就是寂寞時彼此做個伴也是好的。就在這個時候她認識了翩翩君子張汝舟,那時候的張汝舟大獻殷勤,兩人情投意合,於是乎李清照就改嫁了。結婚之後張對她照顧得也還不錯,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來她是想佔有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這些東西李視之如命,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整理成書。兩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權上鬧矛盾,漸漸發現志向情趣大異,真正是同床異夢。無奈之中,李清照告發張汝舟的欺君之罪。原來,張汝舟在將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將自己科舉考試作弊過關的事拿來誇耀。李清照知道,只有將張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脫離苦海。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無論對錯輸贏,都要坐牢兩年。李清照是一個在感情生活上絕不湊合的人,她寧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對方的靈魂,她便表現出無情的鄙視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給友人的信中說:「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她是何等剛烈之人,寧可坐牢也不肯與「駔儈」之人為伴。這場官司的結果是張汝舟被發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隨之入獄。可能是李清照的名聲太大,當時又有許多人關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幫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釋放了。但這件事在她心靈深處留下了重重的一道傷痕。

  感情生活中的各種不順,加上丟了生活下去的信念,在風雨中李清照倍受打擊,如同一葉孤舟在風浪中飄搖,搖搖欲墜。如果只是這兩點,還不算最傷最痛,最孤最寒。本來生活中婚變情離者,時時難免;忠臣遭棄,也是代代不絕。更何況她一柔弱女子又生於亂世呢?問題在於她除了遭遇國難、情愁,就連想實現一個普通人的價值,竟也是這樣的難。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沒有孩子,守著一孤清的小院落,身邊沒有李清照一個親人,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風掃著黃葉在門前盤旋,偶爾有一兩個舊友來訪。她有一孫姓朋友,其小女十歲,極為聰穎。一日孩子來玩時,李清照對她說,你該學點東西,我老了,願將平生所學相授。不想這孩子脫口說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她覺得一陣暈眩。童言無忌,原來在這個社會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餘啊。而她卻一直還奢想什麼關心國事、著書立說、傳道授業。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棟,她學富五車,詞動京華,到頭來卻落得個報國無門,情無所託,學無所專,別人看她如同怪異。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著邊際的深淵裡,一種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讀懂她的心。

  在傷心絕望中,寄情於文字,著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八卷,但已經遺失。現有《漱玉詞》輯本,現存約五十首左右。如《蝶戀花》寫別懷:「……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既寫別懷之亂,又言音書易通,以爽俊之筆,開解沉抑之情。形成獨特的「易安體」。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甜蓮子 2016-4-8 22:02
最愛李易安!
回復 楓樹下 2016-4-9 10:36
寫過一首七律:

天賜文華絕妙筆
半描春色半描秋
月移花影和羞走
煙鎖秦樓只香留
點點滴滴疏雨冷
尋尋覓覓斜風愁
滄桑次第良辰遠
把酒臨江仙伴遊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3: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