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關於中國公有制主體地位,王立華透露最新統計數據!

作者:威聯  於 2022-4-5 10: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關於中國公有制主體地位,王立華透露最新統計數據!

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2-03-25/296369.html

2022-03-25 11:39:30  來源: 紅歌會網   作者:石觀 點擊: 17785    評論: 70 (查看)

  本文純粹只是做個學術性探討,不涉及定性,不做結論。

  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把事實擺出來,大家自己作結論就好。

  今天要探討的學術問題是:中國的公有制經濟的現狀。

  關於我國民營經濟,有一種「56789」的說法,就是據官方2019年公布,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還有90%以上的企業數量。據此有人認為,我國國民經濟已經形成了民營經濟、集體經濟和國有經濟三分天下說的格局。

  總說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生存資料公有制,說中國實行的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但隨著這些年的演變,公私經濟所佔比例卻在不斷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困惑,搞不清楚到底現在是怎樣一個現狀。

  近期,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崑崙策研究院副院長兼秘書長王立華大校在一次會議上談到了中國公有制佔主體的這個問題。他對相關的一些統計數據做了披露,很值得參考。

  他說:

  積極推進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這就是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決定的必須解決的根本性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就會失掉人心,就不能繼續穩定發展下去,如果穿新鞋走老路,不改變思想理念和發展方式,只能使財富越來越多地集中在極少數人手裡,使整個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才是有效解決問題的關鍵。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堅決支持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但如果公有制經濟不斷削弱和長期不佔主體地位,不但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不可能實現,連共產黨領導的人民當家作主都會成為空話。畢竟,社會主義首先是新的生產關係,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人與人在生產過程中的平等關係,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有決定性影響。

  研究一下國家統計數據,會有更加直觀的認識:

  先看企業法人單位的數量:2020年,全國按控股情況統計企業法人單位共25055456個,國有和集體控股企業數占1.89%,其他都是私人、港澳台商和外資控股等企業,國有和集體企業只佔企業總數0.75%。從數量上看,儘管十八大后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數量有所增加但在總數中仍少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再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和資產利潤率: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303499.3億元,利潤總額為68465.0億元,資產利潤率為5.25%。其中,國有控股工業企業資產總計500461億元,利潤總額15346.1億元,資產利潤率3.07%;國有企業資產總計43423.6億元,利潤總額639.1億元,資產利潤率1.47%;集體企業資產總計1726.9億元,利潤總額67.7億元,資產利潤率3.92%;私營工業企業資產總計345022.8億元,利潤總額23800.5億元,資產利潤率6.90%;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資工業企業資產總計248426.9億元,利潤總額18167.4億元,資產利潤率7.31%;其餘份額為其他類型企業佔有。

  可以計算一下佔比: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占資產總數38.39%,利潤佔總數22.41%;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占資產總數3.46%,利潤佔總數1.03%;私營工業企業占資產總數26.47%,利潤佔總數34.76%;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資工業企業占資產總數19.06%,利潤佔總數26.54%。從資產看,公有和公有控股工業企業只佔資產總計1/3稍多一點,不佔主體地位;從利潤看,公有和公有控股工業企業不到利潤總額的1/4,也不佔主體地位;從資產利潤率看,非公企業是公有和國有控股企業2.52倍多。

  再看就業人員數量:2020年底,全國就業人員共75064萬人,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17039萬人,私營單位就業人員58025萬人。從就業數量看,儘管非私營單位2020年比2012年增加了13.61%,仍不到總數1/4,不佔主體地位。再看就業人員平均年薪:2020年,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年薪97379元,私營單位平均年薪57727元,私營單位平均年薪是非私營單位的59.28%。這裡不說有些高管動輒年薪上億,一人就是平均年薪的百倍千倍,只從所有就業人員的平均年薪看,如果私營單位與非私營單位拉平,每年要多付薪酬23萬億。這種薪酬差距,或許是生產經營效率問題,或許是資本對剩餘價值的佔有率問題,或許兩者兼而有之,或許是其他更多原因,但數額之巨令人吃驚。

     
在他看來:
     
從統計數據看,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公有制經濟佔比不斷下降,到18大前基本不再是主體地位,這種狀況至今沒有大的改變。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缺失,直接決定按勞分配也不是主體地位,共同富裕缺少可靠的經濟制度保證,甚至反腐敗鬥爭和黨的自我革命也受制於經濟基礎的嚴重影響。

  今天(323日),王立華又在崑崙策網發表了《關於公有制佔比數據的一個修改與補充》,他說,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在論述公有制主體地位時,有一段就業人員對比。原文如下:

  「2020年底,全國就業人員共75064萬人,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17039萬人,私營單位就業人員58025萬人。從就業數量看,儘管非私營單位2020年比2012年增加了13.61%,仍不到總數1/4,不佔主體地位。

  文章發出后,有同志指正說:

  【《中國統計年鑒》中的城鎮非私營單位不全是公有單位,包括外商和港澳台商企業,還有大量私有股份制企業。】

  查閱年鑒的統計指標解釋,果然如他所說。自己把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當成公有單位就業人員,實屬誤讀。然而,明明企業財產私有,卻不叫私營單位,竟然被列入非私營單位,真是讓人不好理解!減去這類私有的非私營單位,公有單位就業人員佔比就更少了。

  在國家統計資料中,國有和集體單位有就業人員數據,還有股份合作單位有數據,這是一種實行按勞分配與按股分紅相結合的集體經濟組織,應當算作公有單位的類型。國有和集體控股單位沒有完整的就業人員數據,所以計算公有單位數據,只能把這三類單位就業人員相加。現將修正後的基本情況陳述如下:

  一、公有單位就業人員不到總數的1/10

  2020年,全國就業人員共75064萬人,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17039萬人。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中,國有單位就業人員5563萬人,城鎮集體單位就業人員271萬人,股份合作單位就業人員69萬人。公有單位就業人員共5903萬人,是2020年全部就業人員的7.86%,佔總數不到1/10,完全不是主體地位。

  2020年,全國私營單位就業人員58025萬人,港澳台商投資單位1159萬人,外商投資單位1216萬人,私有單位就業人員共60400萬人,佔總數80.46%

  二、私有單位平均年薪遠低於公有單位

  2020年,國有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108132元,城鎮集體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68590元,股份合作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83655元,這三類公有單位平均工資86792.33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57727元,是公有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66.51%

  在2000年,如果把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與公有單位拉平,達到國有單位水平要多支出29.25萬億,達到股份合作單位水平要多支出15.04萬億,達到城鎮集體單位水平要多支出6.30萬億,達到這三類公有單位平均水平要多支出16.87萬億。這種令人吃驚的薪酬差距,還沒有考慮利潤完全私有,也沒有考慮有些高管動輒數千萬甚至上億元年薪,是普通勞動者平均工資的幾百倍甚至幾千倍。

  另外,還需要補充的一點的是:

  社科院2015年公布的研究成果顯示公有制資產288.99萬億元,在社會總資產中佔比達到55.78%,據此論證公有制仍然佔有主體地位。而根據20211月最新公布的數據,截至十三五末,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218.3萬億元;而國有資產所有者權益僅為71.9萬億元。

  根據《2019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工業類企業中,國有資本只佔總資本的17%

  (圖片來源:知乎網)看到這裡,你是否心裡有數了?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有答案了嗎?

  【文/石觀,發於紅歌會網新公眾號紅歌會網2022」,歡迎掃碼關注】 336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02: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