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古時候打仗為什麼非要攻下城池?不能繞過去走嗎

作者:我為人父  於 2015-1-4 17: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為什麼古代打仗城池必須一座座攻下來?先說前提,只說城池不說城堡,而且只說中國不說歐洲。
  為什麼要攻打城池,就是為了利用城池來降低古代軍隊在集結和支援過程中的風險。
  古代打仗,主力軍隊不會傾巢而出,特別是步兵,不是像上面那種在廣場上集結幾萬人之後,排著方隊,浩浩蕩蕩一起出發。而是分階段的一波、一波的出發。各地的後續援軍也是從四面八方奔襲到集結地,合流后,再一波一波的出發。只有騎兵可以迅速集結,成建制的快速奔襲,但是騎兵培養和運維的成本太他媽高了,國家養不起那麼多的騎兵。所以就會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雙方
  明明已經遭遇,但大家都不會上來就打,要麼撤退,要麼做好防禦,停下來安營紮寨。幹什麼?就是等後面的主力陸續到達后,有了勝算再打。雙方的軍隊這時候都像一條長蛇,頭遇到了,身子還分成好幾段在後面,主力更不知道哪天才會來,可能還在集結呢!集結這麼多人需要多久啊?不帶這樣行軍的!
有人說了,這不是遺失戰機,趁他們沒有做好準備之前就擊潰他們不更好嗎?如果你是騎兵,對方是步兵,可以這樣。如果大家都是步兵,還是老老實實築好工事吧。如果倉促開打,會打的很難看。例如你把眼前的敵人幹掉,他們潰退了;還沒等你休息過來,對方的援軍又來了,你也被擊退了;他們還沒休息的時候,你的援軍也來了,他們又潰退了……,如此反覆,這就成毫無戰術意義的消耗戰。
  面對這樣的長龍,面對軍力集結的時間差,面對前方遭遇戰已經開始了,而後援還在路上,這時候城池的重要性就顯而易見了。表面看一個城池不過彈丸之地,實際上城池(城市)是控制周邊廣大區域的關鍵。城市不僅可以屯駐大量軍隊,而且城市是商人、財富、情報和資源最集中的地方,想要什麼都可以通過城市的各種渠道獲得,也就是說城市可以整合、集結周邊大範圍的資源,為後方穩定提供有力保障。繞城而過,就像在自己身後給敵人留下一把尖刀,任人宰割。
  我們以明朝燕王朱棣從攻打南京要先取濟南為例,來解釋古代戰爭中的幾個瓶頸:
  通信情報:
  四通八達的驛站系統是中國古代唯一的長距離通信方式,濟南城不拿下,山東境內的驛站都在敵人手裡,怎麼保證信息的通暢,沒有信息通暢,怎麼保證後續援軍的調度和集結?山東及周邊的敵人情報怎麼收集?
  糧食徵集:
  糧食徵集和補給能力是決定動員規模的關鍵,否則你就是集結了部隊,也沒能力走到目的地,半路就餓的跑光了。上哪裡去找大量的糧源?當然是城市!在山東,只有濟南府具有徵集全省各地糧食的能力,不是指武力強征,強征只能導致民反。而是通過官僚系統、商人和糧食中介渠道在山東全省進行大宗採購,當然也可以通過商人從周邊省份河南、江蘇甚至朝鮮採購。不拿下濟南,這些資源就都是敵人的。
 補給運輸:
  因為沒有好的運輸工具和存儲方式,維持和保護一條補給線的成本十分高昂。與其維護一條線,不如維護多個點。就像驛站的方式,提前在沿途準備好補給,可以保證數量而且更穩定。所以攻打沿途城池就很重要了,前軍拿下城池,後面的援軍到達后就可以得到給養補充。另外,京杭大運河是唯一可以進行大規模運輸的渠道。佔領濟南可以確保運河山東段內的安全,將來在前邊打仗,後面就不會被敵人卡住脖子。
  軍力補充:
  山東是人口大省,佔領濟南,可以招募全省男丁快速補充軍力。當然山東的稅收也是軍餉的重要補充。還有各種軍用物資,例如武器、火藥,都可以通過城市商人在全省的渠道獲得。這比從北京肩扛手提好多了,甚至可以做到,說好集結地址,直接快遞送貨上門,更能保證源源不斷的補充。你繞城而過,這些就都在敵人手裡,生命線隨時可能被切斷,更有腹背受敵的風險?
  前線士氣:
  如果以上因素,有一個不能保證,前線軍隊的士氣就會動搖。信息沒有、糧食吃光、援軍被阻、武器不足、退路已斷、腹背受敵,無論哪一個發生,在戰爭期間都會導致致命的結局。一旦敵軍來襲,本來拼一下就能打贏,如果士兵無心戀戰,關鍵時刻就可能導致全線潰退。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23: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