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蘇軾的節儉之風 提倡蔬食養生理論

作者:我為人父  於 2014-9-4 08: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當今之世,浪費已然成風。尤其舌尖上的浪費,更是「碩果」驚人。須知,我們的先人一向崇尚節儉。

  古人的節儉之風體現在各個方面,而舌尖上的節儉尤為突出。這方面,普通百姓自不待言,多數士大夫也以儉為美。特別在餐飲文化比較發達的宋代,許多名士大家都以儉樸引領時尚,成為後世的楷模。

  蘇軾是宋代的大文學家。他既做過高官,也多次被貶。但不管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他都過著比較儉樸的生活。

  北宋元豐三年,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一家人的吃用只靠他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為此,他絞盡腦汁,精打細算:每月初一這天他便從積蓄中取4500錢等分為30串,掛在屋樑上,每天用畫叉挑下一串來做飯錢,這樣每天的用度不得超過150錢,剩下的就放進一個大竹筒里,用來招待客人。就是這樣儉樸度日,蘇軾依然過得有滋有味。

  平時,他在生活上也嚴格要求自己,堅決反對大吃大喝。他曾寫過一篇《節飲食說》的小文,貼在自家牆上,讓家人監督執行。

  蘇軾告訴家人,從今以後,自己每頓飯只飲一杯酒,吃一個葷菜。若有貴客來訪,設盛宴招待也不超過三個葷菜,而且只能少不能多。如果別人請自己吃飯,也先告訴人家不要超過這個標準。若人家不答應,就乾脆不去赴宴。

  一次,一位久別重逢的老友請他吃飯,他囑咐朋友千萬不可大操大辦。幾天後,他應約去老友家赴宴時,見酒席異常豐盛,便婉言謝絕入席,拂袖而去。他走後,老友感慨「當年東坡遭難時,生活很節儉。沒想到如今身居高位,依舊本色不變」。

  蘇軾還提倡蔬食養生的理論,並身體力行之。他在各地做官,都常去挖野菜吃。他在《宋喬全寄賀君》一詩中寫道:「狂吟醉舞知無益,粟飯藜羹問養神」,以自己的經驗勸別人不要醉生夢死,而要粗茶淡飯養生。

  他還在《菜羹賦》中寫道:「東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稱家之有無。水陸之味,貧不能致,煮蔓菁、蘆菔、苦薺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醬,而有自然之味。蓋易具而可常享。」通過這段真實生活記錄,表達了他甘於粗菜淡飯、以儉養生的思想。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0: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