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害怕成家的國學大師陳寅恪如何看待愛情

作者:我為人父  於 2014-8-18 16:4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1939年秋,陳寅恪,唐篔與三個女兒

  1926年,35歲的陳寅恪結束了國外求學生涯,回國出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與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一起並稱「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由於陳寅恪長期以來潛心學業,加之他認為自己體弱多病,恐累及他人,故一直未婚。這時,陳寅恪的母親俞氏已去世,父親陳三立一再催促他早日成婚,但陳寅恪始終未承允。

  陳寅恪初到清華,因無家室,學校便安排他住在工字廳單身宿舍。但是陳寅恪嫌其冷清,不願住。於是住到了同事趙元任的家中。當時趙元任住清華南院一、二號兩屋,於是將二號屋讓出一半給陳寅恪住,吃飯也在趙家搭夥。日常一些生活瑣事也都由趙元任夫婦代管。陳寅恪對此顯然很滿意,他說:「我願意有個家,但不願意成家。」

  這樣的狀況維持了好長一段時間。陳寅恪習以為常,趙元任夫婦也毫無怨言。但是,這樣總歸不是個辦法。趙元任的妻子楊步偉是個有名的熱心人,菩薩心腸,快人快語。她眼見陳寅恪快40歲了還單身,實在忍不住便對他說:「寅恪,這樣下去總不是事。」陳寅恪回答:「雖然不是永久計,現在也很快活嘛。有家就多出一大堆麻煩事了。」聽到這,趙元任開玩笑說:「不能讓我太太老管兩個家啊!」陳寅恪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他終於同意可以考慮成家。於是趙元任夫婦就與清華學校的體育教師郝更生聯合做媒,將郝更生的女友高仰喬的義姐唐篔介紹給了陳寅恪。

  唐篔(yún),又名曉瑩,1898年生,廣西灌陽人,出身名門。其祖父唐景崧曾任台灣巡撫,在中法戰爭中屢建功勛。唐篔畢業於金陵女校體育專業,后執教於北京女高師,曾是許廣平的老師。陳寅恪與唐篔見面后,彼此一見鍾情,都很珍惜這生命中來之不易的姻緣。陳寅恪曾把愛情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最偉大最純潔的愛情應當是完全出於理想,懸空設想,而甘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麗娘是也。這樣的愛情現實中是沒有的,只有在文藝作品中才能發現。第二個層次是若真心愛上某人,即便不能結合,也忠貞不渝,矢志不變。如賈寶玉與林黛玉等。第三個層次是「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紀念不忘,如司棋與潘又安,及中國之寡婦是也」。第四個層次是人們平常最多見也最為推崇的,即終身為夫婦而終身無外遇者,但這種狀況下是否夫婦一直有著真正的愛情呢?最後,還有一個層次,不過這其實已經不是愛情,只是貪圖慾望的滿足而已。

  基於此,陳寅恪對如何選擇婚姻愛情有自己的立場,他說:「學德不如人,此實吾大恥。娶妻不如人,又何恥之有?」又說,「娶妻僅生涯中之一事,小之又小者耳。輕描淡寫,得便了之可也。」在陳寅恪看來,如果志向不在學術、事業,而一心只求得一美麗妻子,是很愚蠢的。

  1928年,陳寅恪與唐篔在上海結婚。這一年陳寅恪38歲,唐篔30歲。此後,他們便開始了相濡以沫的一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22: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