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鴛鴦」在古代曾用來喻兄弟

作者:我為人父  於 2014-8-11 12:1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鴛鴦 網路圖

  在我國古代,最早是把「鴛鴦」比作兄弟的。南朝《文選》中《蘇子卿詩四首》的第一首寫道:「骨肉綠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昔為鴛和鴦,今為參與辰……」

  意思是說:「兄弟的親密關係就像樹葉長在樹枝上,朋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相親。四海之內都是兄弟,誰也不是互不相干的陌路人。何況我們是枝幹相連的骨肉兄弟,我和你同出於一個身體。從前親近得如鴛鴦,現在像是居於西方的辰星與居於東方的商星彼此出沒不相逢……」由此,這首詩寫的是兄弟贈別,詩中的「鴛鴦」指兄弟。

  魏人嵇康在《贈兄秀才入軍詩》之一中寫道:「鴛鴦於飛,肅肅其羽。朝游高原,夕宿蘭渚。邕邕和鳴,顧眄儔侶。俛仰慷慨,優遊容與。」嵇康在詩中描述了自己與兄長陶醉於山水之間的自在與快樂,那長滿蘭草的小洲,一汪清澈的湖水,聲聲相和的水鳥……由此,這首詩也是用「鴛鴦」來比喻兄弟和睦友好的。

  晉人陸雲,字士龍,年輕時與其兄陸機齊名,號曰「二陸」。晉人鄭豐有《答陸士龍書》四首,第一首題名《鴛鴦》,序文曰:「鴛鴦,美賢也,有賢者二人,雙飛東嶽,揚輝上京。」此處是以「鴛鴦」比喻陸機、陸雲兄弟的。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唐朝詩人盧照鄰在《長安古意》中把一對情侶的情切切意綿綿刻畫得淋漓盡致。據1980年版的《辭海》,以「鴛鴦」比夫婦,即始於盧照鄰的詩。從此,「鴛鴦」 成為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表率,成了人們心目中永恆愛情的象徵。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7: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