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購置了一輛代步汽車,每每加油時就心疼錢袋子,一箱油咋這麼快就燒完了呢!心疼之餘想到那位發現石油的古人,不由得讚歎道,一千年前你怎麼就能預測到「此物后必大行於世」呢!這位發現石油的古人就是北宋的沈括。沈括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享譽海內外,英國的李約瑟博士稱這本書是中國科技史上的座標。沈括是我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他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氣象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此外他還是卓越的工程師、出色的外交家。但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對待沈括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來看,百度百科上還說沈括是北宋政治家,筆者不敢苟同,因為根據沈括的人品,他只能算是個政客。

正面沈括
毫無疑問,沈括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史上一名傑出的科學家,按現在的話說沈括是百科全才。沈括主持了汴河的水利建設。為了治理汴河,沈括親自測量了汴河下游從開封到泗州淮河岸共八百四十多里河段的地勢。他採用「分層築堰法」,測得開封和泗州之間地勢高度相差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這種地形測量法,是把汴渠分成許多段,分層築成台階形的堤堰,引水灌注入內,然後逐級測量各段水面,累計各段方面的差,總和就是開封和泗州間「地勢高下之實」。僅僅四五年時間裡,就取得引水淤田一萬七千多頃的成績。在對地勢高度計算時,其單位竟細到了寸分。他記錄了布衣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和水手們航海用的指南針,中國「四大發明」中的兩大發明就是靠沈括的記錄而聞名於世。他在百科全書《夢溪筆談》中,首次把歷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稱統一命名為石油,還親自動手做實驗,用石油製成墨錠,並對石油作了極為詳細的論述。他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創立了「隙積術」、「會圓術」。在地質學方面,他對沖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方面都有研究,並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醫學方面,他對於有效的方葯進行記錄,並有多部醫學著作。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澳洲早了四百多年。
負面沈括
中國歷史上出色的文學家、音樂家、書畫家、科學家無一例外不是政府官員,比如偉大的文學家王安石因為其憂國憂民、力主改革成為了一位偉大的政治家,然而偉大的科學家沈括由於其為人為官都很失敗,所以在政治方面只能評價其為政客。
王安石改革期間,沈括依附王安石成為了「新派」。大文學家蘇軾反對改革成了「舊派」。雖然兩人政見不同,沈括到杭州看望蘇軾時,蘇軾還是把沈括當老同事、好朋友。年長的沈括表面上也相當和善,「與軾論舊」,把蘇軾的新作抄錄了一通。但回到首都,他立即用附箋的方式,把認為是誹謗的詩句一一加以詳細的「註釋」,「發現」、「發明」這些詩句如何居心叵測,反對「改革」,諷刺皇上等等,然後交給了皇帝。不久,蘇軾因為在詩文中「愚弄朝廷」、「無君臣之義」而入獄,險些喪命。例如蘇軾歌詠檜樹的兩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蜇龍知」———「皇帝如飛龍在天,蘇軾卻要向九泉之下尋蜇龍,不臣莫過於此!」這就是文字獄歷史上的「烏台詩案」,牽連蘇軾三十多位親友,涉及他一百多首詩詞。
更加反映沈括人品卑劣的是,他本與王安石是世交,其父親的墓誌銘就是王安石寫的。王安石當宰相時,沈括曾是他變法的忠實支持者。但在王安石第一次下台後,沈括一反常態,玩起了隨大流的勾當,上書反對王安石的一些法令。王安石東山再起后,對沈括東風東倒,西風西倒的兩面派做法非常惱火,大罵沈括是個「小人」。也許是沈括出身在官僚家庭,從小看慣了官場的爾虞我詐,所以養成了打小報告的惡習。他的袖筒里常常藏著不止一封告密信,知道他的人都稱他為告密專家。
兩個理論說沈括
木桶理論的原理: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是說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可稱為短板效應。所以根據木桶理論的原理像沈括這樣人格卑劣的小人是不能用的。
反木桶理論的原理:木桶最長的一根木板決定了其特色與優勢,在一個小範圍內成為制高點;對組織而言,憑藉其鮮明的特色,就能跳出大集團的遊戲規則,獨樹一幟建立自己的王國。在這個注意力的時代,特色就是旗幟,突顯才能發展。與木桶原理求穩固的保守思想不同,反木桶原理是一種提倡特色突顯的創新戰略,要求企業能打破思維定式,一切向前看,找准自己的特殊優勢,開闢一個嶄新的天地。所以根據反木桶理論的原理,對於沈括這樣的人,只要使用者揚其長抑其短,那麼還是能發揮其才幹的。只可惜在封建社會君王沒有及時打壓「政客」沈括、使得沈括做了很多壞事,更加沒有重視「科學家」沈括、使得沈括許多的科學理論和發明發現沒有形成生產力,對中國科技進步來說真的是巨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