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照內頁 劉志剛供圖
說起「新中國第一張駕照」,不少人會想起首汽司機楊秋林,他在1950年3月就領取了駕駛證,曾被多次報道過。
但在無錫交通安全文化陳列館內,收藏著一本更早的新中國駕照——這是1949年10月26日東德汽車行司機郭先生領取的,「這應該是目前發現的新中國最早的一張駕駛證。」這本駕照是由交通藏品收藏家劉志剛不久前通過網路收集到的,他目前擁有全國數量最為龐大的交通類紙質藏品。
此前,首汽司機楊秋林曾被推測擁有新中國成立后最早的駕駛證,《北京舉行國賓車展,我國第一張駕駛證亮相》、《新中國首張駕照公開展出》等新聞曾報道。
劉志剛搜集到的這張駕照,比楊秋林的駕照早了近半年。在無錫交通安全文化陳列館看到,這本駕照的封面是由硬紙板包裹灰布製成,從上到下分別繁印「汽車駕駛執照」、「x字第x號」、「中華民國三十x年用」,這讓人不禁疑惑,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發放的駕照嗎?
對此,劉志剛在研究了當時的歷史和相關資料發現,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很多方面都處於摸索階段,駕駛證管理方面尚未形成規範和標準,因此仍繼續沿用舊中國駕駛證,這是當時一窮二白國情下的無奈之舉,只是在證件中將「中華民國」四字劃掉並手寫「公元」替代,並蓋上新中國的政府部門公章繼續使用。駕照上的文字表明,這張駕照的原管理單位是山東省公路運輸總局牌照監理所,新中國成立後由煙台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接管,當時駕管部門的主管員和駕考考驗員分別蓋印以證明此證合法有效。劉志剛還聯繫到山東省公安廳檔案館魏代欣警官,確認其中蓋印的主管員張洪林時任煙台公安局長。
和現在不同的是,20世紀80年代國家允許私人擁有私家車以前,駕駛員大多要有掛靠單位才能學駕駛和考證,郭先生當時的掛靠單位是東德汽車行,同時駕駛證內頁上還註明了郭先生的「家庭成份」(貧農)和「出身成份」(工人);從駕駛證內頁的「學歷及職歷」還可以發現郭先生讀過3年小學,做過4年學徒工,當過4年洋行司機,3年國際公司司機,5年營業司機,1947年底至1948年因亂待業,在新中國成立的當月就重考了駕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