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陳姓"史上最牛"分家:宋仁宗賜編號

作者:我為人父  於 2014-6-19 10: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歷史上,陳姓有著不同尋常的故事。

  陳姓一支是舜帝的後裔,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以後,將舜的後人媯滿封在今河南省淮陽縣,建立陳國。媯滿子孫中有些就以國為姓;陳姓另一支是齊國王子田珍之後。齊國田氏本姓陳,秦滅齊后,田珍跑到楚國,又改回陳姓;陳姓還有一支是陳國其他公族的後裔。陳國發生內亂,當時很多公族避居他鄉,也以國為姓。其實這三支都是媯滿建立的陳國後裔。

  北魏孝文帝時很多鮮卑人改姓為陳。金朝完顏氏有改姓王的,也有改姓為陳的。元朝滅亡后,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賜很多蒙古貴族陳姓。兄弟民族中陳姓非常多。

  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現在仍有人稱自己 「老陳戶」,意為非常古老的陳姓人。唐朝初期、中期,中原陳姓有過兩次南遷,全都是遷往福建。

  公元669年,唐朝廷派河東(今山西)人陳政任嶺南行軍總管,率兵鎮壓福建南部的叛亂。677年,陳政去世,他的兒子陳元光繼續平亂。686年,陳元光平定叛亂,經唐朝廷批准,設立了漳州郡(今福建漳州)。陳元光有個稱號叫「開漳聖王」,他的子孫後代被稱為「陳氏開漳聖王派」。

  陳姓進入廣東始於南宋,金兵南侵時,中原氏族大批南遷,陳姓也在其列。有很多陳姓人士跟隨鄭成功進入台灣。福建省同安人陳永華為鄭成功部將。嗣王鄭經即位后,陳永華擔負起治理台灣的重任,他參與制訂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等一系列措施,推動了台灣社會的進步。曾在越南存在達175年的陳朝,就是陳姓人於公元1228年建立的,現在陳姓是越南十大姓之一。陳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在廣東、浙江、台灣,陳都是第一大姓。

  唐朝中期,有一個叫陳伯宣的人,跟朋友結伴遊覽廬山,到廬山一看,覺得當地風光非常美麗,所以他就帶領子孫遷居到了江州德安,被稱為「江州陳氏」、「義門陳氏」,江州就是今天的九江,德安位於江州之南。這一支陳姓很了不起,「義門獨著,百犬同牢」。據文獻記載,「義門陳氏」初始只不過父子幾人,到了宋朝初期,已經有740多口人。宋仁宗時期,人數已多達3700餘人,他們從沒有分過家。數千個陳姓人同灶而食,有專門管做飯的,一開飯就是300多桌。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大食堂了。而且還有家規:按照輩分,長幼有序都坐好了,人都到齊了才能吃飯。在「義門陳氏」,沒有你的我的、你家我家這一說。耕田,壯勞力全部出動。衣服髒了,家族的婦女一起洗。甚至「百犬同槽、 百犬同牢」,即幾百條狗用一個槽吃食,集中住宿。「義門陳氏」延續了整整十九代。

  到了1062年,「義門陳氏」人口暴漲,對當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壓力。於是「義門陳氏」要分家了,這是「史上最牛分家」。誰替他們分的?皇帝。誰具體執行呢?包拯包青天。包公和當時的名臣文彥博專門研究了分家方案,並上報皇帝批准,宋仁宗御賜編號,將家族財產分為291份。雖然包公想分得很平均,但總歸有點區別的,陳家人就開始互相謙讓了,這就又耽誤了很長時間。「義門陳氏」這次分家后,分流到了今天的江西、河南、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山東、上海、天津等地。「義門陳氏」分家到當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門口掛起一個燈籠,上書「義門」二字。到20世紀50年代,有的地方還掛著「義門」燈籠。  

  在中國現代史上,陳姓出現了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如陳毅、陳賡、陳雲、陳立夫、陳果夫、陳誠等,他們都是「義門陳氏」之後。

  今天,陳姓人口在全國姓氏中排行第5位,有5800萬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7%。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9: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