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秦漢時期中國已打出天然氣氣井(圖)

作者:我為人父  於 2014-5-29 09: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古代挖煤時出現天然氣。

 

  ■中國古代石油的發現。

  煤、石油、天然氣三大重要能源,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及工農業生產中運用廣泛。當今世界,能源短缺成為一些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2014年5月21日,中俄簽訂《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雙方商定,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累計30年。在此,讓我們共同回顧一下中國古代能源利用和開發的進程。

  50萬年前「北京人」會用火

  在距今170萬年以前的雲南元謀人遺址和大約同一時期山西芮城西侯度遺址中,發現了人類最早的用火遺迹。在距今50萬年以前的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居住的岩洞里,上、中、下部都找到了「灰燼層」。在「灰燼層」中,草木灰中夾雜著木炭、石頭和獸骨,灰燼按一定部位成堆分佈,這說明北京人已有意識地用火。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古人類不斷總結經驗,尋找著人工取火的方法,終於發現鑽木可以取火。一般認為人工取火大約出現在舊石器時代的晚期。

  西漢開始用煤冶鐵

  煤炭,中國古代稱「石炭」、「烏薪」、「黑金」、「燃石」等。最早記載煤的名稱和產地的著作是戰國時期的《山海經》。《漢書·地理志》上也記載:「豫章郡出石可燃,為薪。」說明煤已用於江西南昌附近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1975年,根據對河南鄭州古滎鎮冶鐵遺址的挖掘,發現當地從西漢中葉至東漢前期,是以煤為動力冶鐵的。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河上》是首次在文獻中記載用煤冶鐵。三國時期的曹操在鄴都興建冰井台,井深50米,貯煤數十萬公斤。南北朝時我國北方家庭已廣泛使用煤取暖、燒飯,唐朝時我國南方也廣泛使用煤了。宋朝時,煤炭在京都汴梁已是家用燃料。庄季裕在《雞肋篇》云:「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柴火者」即是明證。元朝時,義大利的馬可·波羅看到中國用煤盛況,並在他寫的《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做了記載,致使歐洲人把煤當成奇聞傳頌。

  明朝時,煤炭已是冶鐵的主要燃料。著名科學家宋應星在他的《天工開物》一書中就有關於「冶鐵」的記載,提到用煤的約佔十分之七。他還記述了當時採煤時以長竹筒伸向井底,以排除毒氣的方法。

  中國宋朝時已用焦炭煉鐵,1961年在廣東新會縣發掘出的南宋煉鐵遺址中,除發現有爐渣、石灰石、鐵礦石外,還發現焦炭。目前所知,這是世界上用焦炭煉鐵的最早實例,說明中國用煤煉焦,比歐洲早了500多年。

  公元1世紀出現「石油」

  石油在古代又稱「石漆」、「水肥」、「石脂」、「猛火油」、「雄黃油」、「石腦油」等。最早記載石油的文獻是公元1世紀的《漢書·地理志》。書中云:「高奴,有淆水可燃。」高奴即今陝北延長縣一帶。《後漢書·郡國志注》對石油產地、性質作了較詳細的描述:①石油產於石下;②比水輕,像肉汁一樣浮在水面,但不能吃,有毒性;③燃燒時,發出明亮的光焰;④有了正式名稱——石漆。

  到了晉時,石油不但用作燃料,還用於機械潤滑。北魏至隋唐時代,中國西北多處發現石油,勞動人民用石油塗牛皮,既可潤澤皮革又可防水。宋朝時,勞動人民開始用含蠟量極高的固態石油製成蠟燭,用以照明。宋朝著名科學家沈括髮明用石油作墨,最早把石油用作石油化工原料,他在《夢溪筆談》中明確提出「石油」一名。

  現代人們對石油的利用,是根據它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化學成分和其他特點來決定的。

  石油是液體,比重小於水,比其它燃料容易開採,並且佔有容積小,容易運輸。同時,和一般燃料比較,它的可燃性好,發熱量高。石油還有易燃燒、燃燒充分和燃燒后不留灰燼的特點,正符合內燃機的要求。所以,不論在陸地、海上或空中交通運輸,石油都是重要的動力燃料。在軍事上,石油是重要的戰略物資之一,許多新型武器,如超音速飛機、有些導彈和火箭,也都是用石油提煉出的產品作燃料的。石油在工業燃料和現代農業機械燃料中所佔的比重,也正在不斷上升。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8: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