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桂林保衛戰」究竟有多慘烈

作者:我為人父  於 2014-5-15 09: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桂林保衛戰」究竟有多慘烈
桂林保衛戰前,白崇禧等桂系將領皆無意固守桂林

與多數抗日戰役相類似,1944年末的桂林保衛戰,坊間流傳之信息,與史料所載,迥異之處甚多。譬如:一篇名為《慘烈的1944年桂林保衛戰》的文章,在網路上流傳甚廣。該文稱:「據日軍後來遞交大本營的戰報中說,『皇軍在桂林一役中陣亡1萬3千9百餘人,傷1萬9千1百餘人,失蹤300餘人,其中陣亡9名大佐級別的聯隊長、31名中佐級別的大隊長,近100名中隊長和小隊長』。」文章並說,此戰「令日寇震撼」。
但揆諸史料,即不難發現,文章所言日軍戰報,實系子虛烏有。桂林保衛戰所消滅之日軍,遠無文章中所說之多,此戰亦未給日軍帶來什麼「震撼」。相反,倒是桂系將領和桂林守軍的表現,令國人大失所望。
戰役開啟之前,白崇禧等人即無意固守桂林。據桂系第31軍副軍長馮璜回憶:「白崇禧、夏威先把四十六軍調出桂林,接著又把一八八師拉出來,無非是保存實力及照顧姻親(一七五師長甘成城,一八八師長海競強,和夏、白兩人是親戚)的結果。」①桂林最後剩下守軍僅2.5萬人。白崇禧雖將主力撤出桂林,但依舊對外聲稱桂林能堅守三個月。
被白崇禧委以守衛桂林重任的韋雲淞,同樣沒有鬥志,一度想讓位給賀維珍。他們就任后,「城防司令韋雲淞、軍長賀維珍、師長許高陽等,領得全軍三個月薪餉及主副食后,90%送回家裡,僅攜帶10%的經費入城,他們是準備桂林失守發國難財的。」「城防經費被剋扣絕大部分,全部副防禦無鐵絲網,僅用木材釘成木柵,無照明設備,陣前僅敷設少量地雷。」②可見自戰役一開始,桂林守將即無意堅守。
桂林守軍的表現同樣讓人失望,在桂林百姓撤走後,城中「下級官兵每晚四齣去民房翻箱倒櫃、搜尋財物,見雞殺雞,見狗劏狗,把居民留在桂林的財物搶的精光。」③
日軍自1944年10月28日啟動對桂林的攻勢,11月8日正式攻城,至11月10日桂林淪陷。據日軍戰報統計,「攻佔桂林的戰果亦屬驚人」,截至11日,「我方收集的屍體:5665;俘虜:13151;繳獲:各種大炮160、各種槍支3200、機車5、貨車35、炮彈3萬餘發、子彈1百餘萬發;飛機部件多件及其他大量武器、糧秣。」這一統計,尚「不包括山、鹿兩部隊」。④
重慶軍令部的報告印證了日軍所言的真實性,「宜山已十五日失守,(軍令部會議)在座諸人,對保衛桂林之廣西軍,不戰而潰,並遺棄大量之新武器及彈藥等,多所猜疑。白健生悉此隱情,起而強為辯護,但措辭極欠圓滿,聞者仍不置信。」自前線逃回重慶的消息人士也向軍令部反饋:「在全州、桂林等處,均未聞及戰事,至柳州,始知我軍稍有抵抗,就此益證明全州、桂林一帶守軍,畏葸退縮,見敵即潰,不惜將重要城池,拱手送諸敵人,日前各報紙以負保衛桂林之責者,不受軍法制裁,議論紛紜。」⑤日軍8日正式攻城,守軍9日開始逃跑,10日桂林失陷

事實上,當日各方面對桂林保衛戰,均無甚高評價。國民政府中宣部部長王世傑,在1944年11月8日的日記中樂觀地寫道:「我軍方對於桂林建有堅強之防禦工事,該處地形復有山洞可作據點。據軍委會方面之估計,即令被圍,孤城之抵抗可支持兩月。」孰料僅過了兩天,桂林就淪陷敵手。王世傑自軍令部獲悉內幕,感嘆道:「桂林、柳州我軍未堅守而敗。敵軍稱已佔據桂林及柳州。軍紀之散劣令人寒悚。」⑥
負責指揮桂柳會戰的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雖一開始就對白崇禧的樂觀不以為然,但聽聞桂林失守的消息,仍然頗為意外:「三十一軍這麼快就棄守桂林,我也感到驚奇……桂林的有利條件是多山地形、堅固的城牆與防禦工事,它不應該這麼快就放棄。」接替史迪威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的美軍將領魏德邁,也指責「桂林柳州兩地抵抗不力」。⑦
日軍在攻陷桂林、柳州后說,「重慶軍第4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將軍曾豪言宣稱可以防守一年的大戰略據點,由於我軍多謀奮戰,總攻開始僅僅10天,即歸我所有。」⑧所謂「張發奎豪言」,當系誤傳,或系誤植了白崇禧的言論。但由此段戰報,已不難體會,所謂桂林保衛戰「令日寇震撼」,不過是某些國人一廂情願的意淫罷了。
至於日軍的具體損失,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著的《廣西會戰》一書,並未收錄網文所傳之「皇軍在桂林一役中陣亡1萬3千9百餘人」的所謂戰報,也未記錄日軍在桂林保衛戰中的具體傷亡情況,但有諸如「9日,江岸水邊漂浮著我軍官兵的屍體,江水染紅,說明昨夜凄慘的戰鬥」此類文字記載,可知桂系高層雖無意堅守桂林,但城內守軍仍做過一定程度的抵抗;但日軍同時也發現「桂林西南側地區從9日黃昏開始騷亂,部分重慶軍開始逃跑。」有中國學者較為樂觀地估計,認為日軍在桂林傷亡6000餘人。不過,也與網文所言相去甚遠。⑨
綜而言之,「桂林保衛戰」之戰況,可概括為:日軍自10月底開始空襲桂林,11月8日正式攻城,9日中國守軍開始逃跑,10日桂林失陷。桂林之城防,較諸常德、衡陽更具優勢,卻失陷如此迅速,無怪乎當日「各報紙以負保衛桂林之責者,不受軍法制裁,議論紛紜」。蔣介石則在日記中寫道:「桂林工事堅強,糧彈充足,所有通信與裝備,皆盡用於此。而未經一日戰鬥,即崩潰,可痛之至。」
其實,除桂林保衛戰外,關於桂系抗戰,坊間謬傳還有不少。譬如,被津津樂道的「在八年抗戰期間廣西徵募士兵及勞工450萬,佔全省1200萬人口當中的近40%」的說法,即無依據。據何應欽《抗戰八年》一書所附錄之《抗戰期間各省歷年實征壯丁人數統計表》,四川徵用壯丁2578810人,位居第一,第二是河南,1898356人,第三是湖南,1570172人,然後依次是廣東、陝西,廣西以808046人,排在第六位。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5: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