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蔣介石為何非要殺山東省主席

作者:我為人父  於 2014-5-15 09:5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蔣介石為何非要殺山東省主席
韓復榘對外遇日軍不戰而退,對內欲聯合劉湘等人「和日倒蔣」

1938年初,山東省主席韓復榘被蔣介石誘殺。公開罪名,是韓氏在日軍進攻時棄守山東,不戰而退。坊間流傳之真實原因,則是韓復榘擬與西北軍之宋哲元、川軍之劉湘聯合,「密謀倒蔣」。但韓復榘之子近年出版口述回憶,聲稱「外間所傳父親與劉湘、宋哲元聯合,『密謀倒蔣』,甚至『聯日倒蔣』云云,則純屬惡意抹黑,是軍統局專職或兼職特務散布的謠言。」①
此種「澄清」,與相關史料存在明顯衝突。據宋哲元之第一集團軍參謀長張樾亭披露,「1937年冬,……一日深夜,宋叫我到他住處對我說:『韓復榘密派代表(我問是誰,宋說暫不談)來說:劉湘令川軍封閉入川之路,不讓蔣介石及其部隊進川。韓本人率部撤據南陽、襄樊、漢中一帶。希望我們撤守潼關以西,聯名通電和日倒蔣。你看這事做得做不得?』我問宋說:『總司令以為如何?』宋說:『不能做,做了遺臭萬年。』我說:『對。』宋說:『要嚴守秘密。』於是宋即一面敷衍韓的代表,一面用特密電(蔣、宋親譯電本)報告蔣介石。」②
當時的情勢是:南京失陷,蔣介石暫住武漢,正擬入川,與正在漢口治病的川軍領袖劉湘之間,矛盾極度微妙;韓復榘部正擬退往南陽、襄樊;宋哲元部則駐紮在新鄉、濮陽一帶。倘三方聯合,蔣介石確將陷入進退不得之窘境,實可謂第二次「西安事變」。
另據川軍將領范紹增回憶,1938年底,軍統局曾利用其對劉湘的不滿,指派他「暗中監視劉湘」,結果窺見劉湘的參謀長徐思平寫命令給親信王瓚緒,命其「帶兩師人到宜昌、沙市一帶,與韓復榘去襄樊的隊伍取得聯繫。」③范蔣該消息告知了孔祥熙,孔緊急轉告給蔣。
由此可知,在槍決韓復榘的問題上,蔣介石的情報源非止一端。
實力第一,地盤第二、抗戰第三,是地方軍閥普遍的政治立場

至於韓復榘之子質疑「無論是蔣在開封軍事會議上對他的嚴厲斥責,還是高等軍法會審關於他的判決書,都沒有這方面(密謀倒蔣)的指控」,其實很容易理解——宋哲元作為告密者,蔣不能公開其身份;劉湘作為數十萬川軍之領袖,為抗戰大局計,和睦的臉皮也不能撕破。所以,韓復榘的公開罪名,只能是不遵命令,棄守山東,不戰而退。
事實上,韓復榘、劉湘等地方軍閥在抗戰期間的政治立場,是相當模糊的。譬如,韓復榘在聯絡劉湘等人密謀「和日倒蔣」的同時,也在與中共接洽,謀求合作。1937年7月29日,中共地下黨幹部張經武致函周恩來、葉劍英,報告稱:「昨晚晤韓主席,已將毛意傳達韓主席。」④韓的回應也相當積極,先後釋放了400多名在押共產黨員,並計劃開辦「第三集團軍政工人員訓練班」,由中共黨員擔任政治教官。劉湘也在1937年派張斯可到桂林,與中共及李宗仁訂立了「紅、桂、川協定」,該協定的具體內容,迄今尚未披露。⑤
抗戰既全面爆發,蔣介石攜國民政府退遷至重慶,作為川軍領袖,劉湘已只剩出川抗日一途以自處。但劉始終不願放棄對四川的控制,實際上構成了抗戰的阻礙——1937年11月,劉湘曾向蔣介石遞送條呈,「認為前方作戰,若後方防務不整,將會沒有條理」,故而,欲設立「後方防務委員會」,請蔣介石兼任該會委員長,「後方以四川最重要,他(劉湘)願意做副手以促其成」。⑥該條呈之目的相當明顯,即:劉湘欲借「後方防務委員會」,重返四川,重新掌控四川行政——所謂「後方防務委員會」,實際上等同於新的四川最高行政機構。
韓、劉此類情形,幾乎可以視作抗戰時期所有地方軍閥的標準行為模式。在韓、劉之前,1936年,曾有過兩廣軍閥打著「北上抗日」的旗號,卻與日軍勾結,意欲襲擊南京的動亂;湖南軍閥何鍵,甚至將國民政府秘密的聯蘇抗日外交政策及陳立夫的秘密訪蘇信息,泄露給了日本人,導致陳立夫不得不提前歸國。⑦在韓、劉之後,亦有薛岳1944年棄長沙而走;桂系在桂林遇敵即潰等事。可以說,實力第一、地盤第二、抗日第三,乃是當日地方軍閥的普遍政治立場。所謂軍閥禍國,此之謂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22: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