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長沙銅官窯:穿越自唐朝千年遙遠的時間遂道

作者:我為人父  於 2014-5-12 10: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長沙銅官窯:穿越自唐朝千年遙遠的時間遂道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這是唐朝長沙銅官陶瓷上留下最優美古老的愛情詩。

  千年唐朝遺夢——長沙銅官窯,也許你是我前世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緣。雖然近在咫尺,卻總因時日的耽擱與你擦肩。今天,我來赴會,也許是與你前世約定。在你昔日的時尚和繁華里,感受化泥成陶、鳳凰涅槃的快樂,找尋千年寂寞的心靈與夢想。

  當流星劃過天際,轉瞬一千年已是滄桑。我恨自己生得太晚,來得太遲,而夢中的那一塊塊陶片,仿若天上的星星眨眼,那長發飄逸的制陶女,更讓我無法釋懷,無法棄緣。

  銅官的陶片和瓷片,鑲嵌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斑駁陸離,彷彿沉澱千年記憶的碎片,又彷彿向我展示遠去的歲歲年年。沿著這條延伸了一千年的路,我走進了銅官,走進了的十里陶城。

  春天潮潤的天空下,看那些堆放在銅官窯博物館里的陶器,讓人的心變得軟潤。那些被埋在月歲深處的、肅穆的陶瓶、瓷碗、畫罐、文壺,突然出現在面前,就象一個個久別的朋友一樣可親可愛。可它們是一個個歷經千年的長者,它們的厚重、古雅、沉澱、風度,在不動聲色中,讓人感覺它們的偉大和祟高。它們不是空洞的,也不是虛度而來的,既使它們默不作聲,也讓人與它們對視而不敢輕慢。我認真地一件件讀過去,那些靜氣的形體,那些點綴了各種圖案的器件,它們安靜敦厚的坐著或站著,躺著或跪著,都給人平和的、真實的、協調的感觀,給人無限的想象和思考。與它們對話,將人帶到久遠的時空,歷史的深處......

  為什麼會在長沙銅官?陶和瓷究竟有什麼區別?經過多少年的風化和演變,一塊普通的泥土才變成陶泥?那些有粘性、有層次、有厚度的黃色陶泥,怎樣演變成了神奇?

  在長沙銅官窯,在陶藝大師彭望球的作坊里交談,讓我們對此有了更深的了解。

  原來,唐朝為宮廷里作陶的陶匠,因戰亂或是其他某種原因被驅趕出來,然後躲到了銅官,將這一手藝在民間發揚光大。這當然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但是,大家願意相信它的真實性。

  有人將陶和瓷用人來比喻,陶,好比是一個四十歲的中年男人,經歷了風霜冷雨的洗禮,變得成熟穩重,可臉上卻粗糙並開始長出皺紋;而瓷,更象一個剛長成的十八歲少女,細嫩粉臉,青春煥發,美麗可愛。在現實生活中,陶,是個干體力活的男人,承載了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臟活重活。它被隨處置放在家裡的某個不顯眼的地方,裝水、裝油、裝米甚或當作農村的糞便池。而瓷,就不一樣,她總是體體面面的,或置於高閣或置於桌椅之上,甚至在唐代富裕人家會作為一個珍貴的家什來炫耀。裝茶、裝花、裝香,茶壺、酒器、廚具,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當然,在燒制過程中,除了泥不同,溫度的高低起了決定作用。瓷在燒制過程更講究,溫度也更高更適宜.其實,陶的歷史比瓷要久遠很多,有人告訴我們,陶的存在,有人類開始就有了。今天我們看到陶,聯想到遠古的火、聯想到遠古的人類.......

  我們能想象陶的產生,一定是有甜蜜的故事。年輕的陶匠和美麗的制陶女配合得總是十分默契,他們珍惜眼前從山上開採來的那坨泥,那坨經過挖掘、搬運、揉和和打磨后成熟的陶泥。美麗的制陶女睜著大眼睛,將自己的審美觀和造型想象,附耳告訴年輕的陶匠,滿身沾了泥水的年輕陶匠點點頭,笑起來,他走近她,在她的臉上輕輕地一吻。滿臉紅霞的制陶女,心中盛滿了愛意和滿足,笑著去收檢涼干后的陶坯準備裝窯。年輕的陶匠依著心上人的意願,讓這坨平常的陶泥迅速立起來。陶的原料黏土常溫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乾可磨,在陶匠的手下,成方成圓,隨意拿捏,再經過手和腳的配合,讓這一大坨陶泥在腳踩的打坯機上,慢慢地旋轉,慢慢地成形,慢慢變得光潔和細滑,慢慢變成心中的器件,慢慢變成愛的結晶。就這樣,陶匠認真做好每一件陶坯,那些拙樸的、醜陋的、敦重的和古怪的器皿,都要經過他用心的打磨。粗中帶細的手工活,必須做得慢條斯理,不急不躁。所謂精工出利器,細活出精品。一坨陶泥,落在不同人的手中,表現的形式和手法不一樣,立起來的風格和形象也不一樣。好象一個人,生活在不同的家庭,受到的教育不一樣,未來的發展趨勢也不一樣。這是因果緣分,也是現實的結論。那些出於大師的作品,總是被祟敬和傳頌,一代代留傳下來。年輕的陶匠將做好的手工作品,經過涼干、著墨、上釉,最終交與火的燒制才成,如鳳凰涅槃。

  今天,在制陶作坊里,看大師們認真的制陶,我感到一件精美的陶器的誕生並非易事。許多人來到這裡,都嘗試著去做一件陶器,在現代打坯機器的輔助下,按照自己的意願,認真而耐心的呵護著手中的那坨陶泥,讓它能隨心所欲。但是,做出來的物什,每每都讓他們感到自己的笨拙和愚鈍,做出來不是歪就是斜,不是厚就是簿,總是東倒西歪,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陶坯。這讓人們祟敬那些熟練靈巧的陶匠,能讓一坨普普通通的陶泥能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也讓人感受到,那些擺放在密室里的陶器,儲存著製作者最本質的體溫和信息,他們的氣質、性情和動作,他們的聰明、靈活和智慧。

  在制陶坊里,我們都試著去做一件陶件,去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可是,每個人做出來物什都感到自己的笨拙,而當我的手碰到陶泥時,我感到它的柔軟和慈性浸入心靈,手上的泥特別的親切和可愛。在機器帶動下快速的旋轉中,我手中的陶件很快成形,很快成了一個精製的陶坯,象模象樣的,如孕婦生產了一個新生兒,看起來讓自己滿意和喜悅。因此,我懷疑自己的前世曾經是一個陶匠,在長沙銅官窯與這些陶泥有過最親密的接觸,或許這裡還有我昔日的戀人。可是已歷經千年,多次的輪迴,我的制陶女會在那呢?

  我嚮往千年前,唐朝的陽光和樹木,唐朝的明月和花朵,唐朝的詩詞和歌賦。可以想象,長沙銅官的能工巧匠將現實的、非現實的事都付諸於陶瓷上,那些花草、那些詩詞、那些動物、那些神仙,栩栩如生,活色生香。唐朝長沙銅官,生活浮華而不浮躁,人們過著簡單樸實的生活,陶匠更是有時間和精力,有功夫和耐心,將一件陶器製作得如此精緻傳神。憑那時陶匠的素質和功底,也許他們根本不用打草稿,能在打磨好的陶坯上信手畫畫,給單純的陶坯上增加些生動和色彩。這些古老的畫像和文字,儲存了一個時代的信息和密碼,讓我們如處千年前的人世間,與千年前的人相遇,看他們三從四德的禮數,聽他們勞作后品茗時的笑談。而這一切,都緣於深埋地下的陶瓷得以保留下來,使那些流失的光景,存活在寂寞的陶器上。

  我們在制陶坊,也在那些涼幹了的陶坯上任意的作畫寫字。青年書畫家賀國強,很熟練地畫了許多經典的現代意識的圖畫,我也跟著塗抹,隨心所欲地寫上幾個喜歡的字,期待著能燒制出來,找到自己美好的感覺。

  可以想象,那些製作完美的陶坯,鱗次櫛枇地擺放在木架上,象是等待出發的士兵。陶匠將它們塗抹化妝后再施上神秘的釉下彩,讓它們變得堅韌美麗,讓它們變得輝煌燦爛。陶女總是小心翼翼地對待每一件作品,象慈母育兒一樣辛勞細緻。那些詩意的文字和符號,象是畫龍點睛,一瞬間讓一塑泥土鮮活永恆。彭大師告訴我們,過去燒窯至少要六天六晚,現在有了液化氣爐,只要十幾個小時就可以了。現代科技的進步,給制陶業帶來了高速發展的空間。在博物館里,我認真觀看每一件陶件,也在想,我的制陶女親手畫過的陶器是那一件呢?

  生命是一個過程。誕生是痛苦,是幸福,是脫胎換骨。深藏在銅官窯里的每一個生命,都必須完成浴火重生的涅槃,都要進行生與死、堅持與放棄的考驗,都會承受時間的等待,都會忍受煉獄的煎熬。當時間之窗打開時,歷經痛苦的選擇后,收穫的是精品,摒棄的是碎片。生命完成一個輪迴,在太陽下閃光……

  在博物館的龍窯前,我突然感到,斜坡長條形的龍窯里熊熊的烈火,彷彿一直從歷史的深處燃燒到今天。燒窯的年輕陶匠忠誠地守候開窯的秘密,那些精心做出的陶坯,經過火的洗禮,演繹成陶,象剛剛出浴待嫁的新娘。年輕陶匠捧著他生命中的作品,用激情輕吻她滾燙的溫柔。寬闊遼遠的湘江泊滿了商賈官船,載著一江的甜蜜,遠航天涯,去開拓海外陶瓷之路。而這時,年輕的制陶女心裡裝著甜蜜,在家裡正準備一桌好菜……

  現實生活中,陶瓷如何演繹自身的價值,長沙銅官窯所在地的領導,談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他們帶我們去參觀用陶仿製出來的古代出土文物「四羊方尊」。他們告訴我們,這個陶品是作為中美文化交流的禮物送到美國去的,這讓我們更加感到陶瓷工業的重大作用和深遠的現實意義。湖南著名策劃設計大師楊建覺,更是以創新的理念,真摯的情感,大手筆規劃銅官,全面打造唐風陶城,再現千年唐朝記憶。今天,來自海內外的大型文化活動和高峰論壇,經常在長沙銅官開展,更讓這座埋藏在地底下的陶城,在世界煥發出耀眼的光彩。

  在荒蕪的雜草里,我充滿愛意地撿起一片褐色的陶片。擦乾淨,放在手上,象拾起歷史文化的一個符號,我感到特別親切。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裡的泥土肥沃,能使莊稼結出累累碩果;這裡的泥土柔韌,卻能挺起堅強的脊樑。長沙銅官窯是唐朝留下的遺夢,既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恍惚中,我的耳邊彷彿響起了銅官制陶女神的輕輕呼喚,那是我的制陶女嗎?那美麗動聽的聲音,叩動心弦,象一串串神秘的音符,流暢清脆、餘音繞梁,那聲音來自唐朝千年遙遠的時間遂道……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0:35

返回頂部